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捷 《小学语文》2011,(12):26-27
我一直有听“音频信号”的习惯。年幼时,每次甜蜜入睡必须有妈妈的故事相伴。小学时,我每天准时在收音机前收听“小喇叭”广播.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伴我度过数不清的有滋有味的中午。再长大些,我开始有意识地收听长篇评书连播,《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薛刚反唐》《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穆桂英》……我能一口气说出十几部评书连播的曲目来。后来,我购买了MP3、多媒体电脑,我便开始了听读。我喜欢聆听名家散文诵读:丁建华、乔榛、赵忠祥、焦晃、唐国强、孙道临、张家声、鲍国安……我的阅读积累很大一部分便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买书     
朱自清 《新读写》2009,(7):70-70
以译《鲁拜集》传名于后世的Fitzgerald,有一天呆坐在他的小书房里,怒视着围绕他的书。愤怒之下,致书友人云:“我写这信告诉你我最近的决断。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卖出去,或烧去,只留下《圣经》、字典、《失乐园》、颇普的诗各一部,放在我书案上,最好都就在手边,那样,我再不会找不着我要的书了,至少我会知道我此处只有这四部书,别的,世间别的书都在别处,不在我的架上。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最向往的就是家中最高大神秘的地方——书柜,那里有父母最引以为傲的资产:他们收藏的嘲书籍。上学后,《儿童文学》、《读者文摘》走进我的生活,再到后来的《红楼梦》、《西游记》、《简爱》、《悲惨世界》等中外名著,阅读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少年时光。一片懵懂中,我开始初尝阅读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4.
我很喜欢读书,什么《上下五千年》、《名人传》、《童年》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等等,我都看过。我尤其喜欢看小人书、漫画书,比如《老夫子》、《父与子》、《变形金刚》等等,可是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不赞成。后来他们看我太入迷了,就严令禁止我接触它们。哎!可是我真的喜欢它们呀,它能给我带来快乐,带来趣味。它们对我很重要,我甚至觉得比在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5.
此生三爱     
王敏淑 《师道》2006,(4):1-1
我少年时候是典型的电视迷,从《铁臂阿童木》《霍元甲》《上海滩》《再向虎山行》《射雕英雄传》《万水千山总是情》到《西游记》《红楼梦》,这样一部一部看下来,自己都记不清曾经看过多少部电视剧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16岁那年的三月开始看的一部外国片子《边卡》,总共70集,每天晚上10点半开始放,那个时间正好是我下夜课回来的时间,一天一集地一直看到中考的前夜。同学里有因为考试前压力太大而疯的例子,所以那个时候能够那么自毁前程还坚持看电视的可能没有几个。我一直很庆幸我的爸爸妈妈能够那么的相信我,在以上大学为唯一出路的年…  相似文献   

6.
并非戏言     
《师道》2011,(2):64-64
教育不对头 "爸爸,我觉得妈妈对我的教育很不对头。" "你这是指的什么?" "在我很精神的时候,她强迫我睡觉;在我非常想睡的时候,她又叫醒我。"  相似文献   

7.
品读语文     
4月21日晴每天,我都在品读语文。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我都能品尝到语文那美妙的滋味。课内,语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欢快地跳动在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里。从《荷塘月色》到《瓦尔登湖》,从《故都的秋》到《滕王阁序》,每一篇课文都让我感受到或低沉或激昂的旋律。课外,语文就像是一汪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田。从《西游记》到《水浒传》,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一部部经典著作,令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幽默     
《教师博览》2010,(4):32-32
夸奖 一个女人站在镜子前对丈夫说:“天啊.我真是太难过了.我看起来又胖又丑,你快夸我一句,让我高兴高兴。” 丈夫说“你的视力太好了。”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时代》2009,(7):50-51
西子姐姐,我是从《小学生时代》上知道你的,你总是有很多办法帮助我们。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劝劝我妈妈,给我买一本《百科全书》?妈妈说我成绩差,所以不给我买。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小学生时空》2009,(1):99-100
我家的书柜里有许多书,有童话故事,有漫画,还有《水浒传》、《红楼梦》及《西游记》。我最喜欢《西游记》,虽然看了好几遍,但我百看不厌,而且每次看后收获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沈思彤 《辅导员》2014,(9):61-61
"彤彤,作业写完了吗?"唉,自从升人高年级以后,妈妈的"紧箍咒"就念个没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抽出时间去看"闲书"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我喜爱的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钻进书房,在里面"啃"个没完。知道妈妈为什么不让我看那些书吗?因为那不是正课,会影响学习。可自从我看了《窃读记》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就开始与妈妈"唇枪舌剑"了。  相似文献   

12.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小说,也想写小说。我祖父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熟得不能再熟。我父亲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早年也写过小说。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我有些影响。我记得,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家里就放着《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我父亲喜欢书法,迄今在豫北一带,有很多人家的门匾、墓地的碑文,还有些桥梁上的铭文.都是我父亲写的。  相似文献   

13.
买书     
以译《鲁拜集》传名于后世的Fitzgerald,有一天呆坐在他的小书房里,怒视着围绕他的书。愤怒之下,致书友人云:“我写这信告诉你我最近的决断。我想把所有的书都卖去,或烧去,只留下《圣经》、字典、《失乐园》,颇普的诗各一部,放在我书案上,  相似文献   

14.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9,(15):38-39
等车 今天早上上班赶公共汽车,到站台时汽车已经启动。于是我边追边喊:“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呀……”这时一乘客从车窗探出头来;中我说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  相似文献   

15.
《少年儿童研究》2011,(9):58-58
我朋友的孩子6岁,每天在爸爸的要求下背诵“国学”,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背了一部分,开始背《道德经》。这个爸爸的做法家人都反对,觉得孩子太累了。这个爸爸向我求助,希望我支持他。而我自己一直不知道给他什么样的答案,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幽默     
《教师博览》2010,(11):32-32
闯红灯后一辆汽车闯红灯被警察叫住。"我非常遗憾,"司机很快明白过来说,"但是,我是个医生,急着把这个病人送进精神病医院。"  相似文献   

17.
我给你的《爱在西元前》,那里有许多《半兽人》。只有拿到《半岛铁盒》才能救出我的《娘子》。于是我拿着《双截棍》扮成《忍者》的样子来到那里,可却被《龙卷风》吹到了《上海一九四三》。那里是我的老家,我对爸说:“《爸,我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四十多年前,我是秦牧的“粉丝”,尽管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说法。他的《花城》和《艺海拾贝》,是我爱读的两本书。  相似文献   

19.
谈起我的爱好,读书应该排在首位。虽然今。年我才10岁,但读的书可谓包罗万象。我只要一看见书就爱不释手,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外名人故事》、《上下五千年》……我全看过。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