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1岩石会改变模样的模拟实验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岩石发生变化的呢?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2.
模拟实验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时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就某种自然现象做实验时,就要借助模型来做实验,然后再把模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迁移扩展,进而揭示要研究的自然现象的本质,达到认识自然现象的目的。一、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在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的教学时,学生认为,岩石都是很坚硬的,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但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发生变化的呢?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冷和热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笔者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模拟实验:用  相似文献   

3.
<正>岩石的风化作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百年,几千年,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如何在课堂中,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感知风化作用呢?模拟实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让模拟实验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那将极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在金华市婺城小学,我执教了五年级第三单元《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尽管这一课我在平时上过好几次了,但是今天执教之后又有别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4年级下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目标1.教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通过观察描述活动,让孩子认识改变岩石模样的自然力量。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大气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沈雪明 《科学课》2009,(12):34-34
最近,听了《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有些细节值得关注。 教学情景的创设与教学设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在课的起始,教师让学生看了一幅山的照片,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岩石、  相似文献   

6.
一、乐学要求《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人教社统编教材自然第五册19课)的乐学要求是:探究卵石的形成原因,理解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会做流水对岩石的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的模拟实验。通过以上探究和实验活动,创设愉快教育气氛,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在高年级段提出了指导学生学习模拟实验的教学要求,并规定了7个模拟实验:雾、露、霜、雨的成因、空气流动成风、温度变化对岩石风化作用、昼夜成因。自然教材(人教版)高年级段,还增编了鼓膜作用、水土流失、磨圆作用、沉积现象、岩层格皱。地震成因、眼球成像及近视眼病理、月相变化。日食成因等9个模拟实验。高年级课本有82个实验,模拟实验有16个,约占20%。不难看出,模拟实验是自然教学一项重要的内容。1$拟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作用1.1为学生开辟主动探索学习的途径小学自然中天文、地质、气象、人体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8.
许多老师喜欢选《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个内容上公开课。常见教学思路如下: 让学生欣赏有关岩石的图片,然后以问题“这些岩石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为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一、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认识活动的特点:通过模拟实验联想自然现象,用类比思维的方式认识大气流动成风的原因。 由于参与实验过程的不是自然现象的本身,而是与之相似的模型,所以指导学生认识大气流动成风的原因和变化过程,首先要重视教学生理解模型本身的意义,又要以模拟实验为中介去认识自然现象,把模拟实验的结果类推到自然界。模拟实验有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最近这些年,台湾频发破坏性地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地震,都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在地壳运动时,坚硬的岩石受到巨大的力的作用,发生形状的变化,甚至发生破裂,这时就会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乐山麻浩崖墓的病害及现状勘察、岩样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岩样薄片鉴定、矿物成分分析、苔藓植物分离鉴定、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崖墓岩石内部因素和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对其风化作用的机理。得出岩石结构特性是决定崖墓石刻风化的内在决定因素,而水害、可溶盐、酸雨及温湿度交替变化等外界因素则是影响崖墓石刻风化的主要外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促使其产生酥碱、粉化、龟裂起翘、表面泛盐、片状剥落及表面溶蚀等风化病害。麻浩崖墓石刻风化机理的研究,为对其科学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昼夜交替》一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上的一天》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引起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本课教材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提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借助实验器材模拟实验、得出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结论、推测哪种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3.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一课是以卵石为研究对象,以卵石成因为研究线索,着重培养学生根据自然变化结果来推测自然变化原因,想象自然变化过程的能力。因此,本课属推理想象课。教学时应按照天文地质单元教学的一般思路,即观察发现事实→推测提出假设→模拟实验验证→分析得到结论→想象自然变化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便于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精心选择结构性的探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各材料之间、材料与探究学习内容及目标之间具有紧密且复杂的联系,因此教师对“材料结构性”产生了各种不同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在《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中,两种材料结构形式很有代表意义。两堂课具有相似的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观察一组图片,师生提出了空气、水、温度、生物的作用可能会改变岩石的模样;接着让学生选择研究问题,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的方案;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不同的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的岩石及实验过程。一、第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岩石给我们的一般印象往往是坚硬与冷酷,其实,岩石中也有多姿多彩、柔情似水的另类。澳洲大地的"肚脐"艾尔斯岩石是世界上最大的整体岩石,因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当中而被称为"澳大利亚的肚脐"。其相对高度为348米,长3公里,周长约9公里,犹如一座从天而降的天然纪念碑,在茫茫荒原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艾尔斯岩石也许是最爱美的岩石了:随着每天早晚时间的变化,这块大石头会换上各种颜色的衣服。地质学家认为,艾尔斯岩石是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自然第五册十七至二十一课的内容是地质常识,包括常见岩石的特征与识别,岩石的分类与成因,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着重介绍了岩层的褶皱、断裂变化、风化作用以及火山、地震、沉积岩、化石和能源矿产的形成过程。技能训练方面,包括有岩石标本的采集,主要特征的描述,使用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细微结构,测试岩石的硬度和作盐酸  相似文献   

17.
<正>初中电学中,有关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的计算,是教学的重难点,常常要用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初中电学中,由于电路元件的变化,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配一般都会发生变化。电路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开关的断开和闭合;二是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发生改变;三是一些特殊电阻的变化引起电路的变化,如,光敏电阻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热敏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磁敏电阻会随着磁  相似文献   

18.
基本的逻辑思路 ●气温 地球上自然事物、现象随季节发生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太阳高度 自然事物随季节发生变化是由气温变化引起。是什么原因引起四季气温的变化? ●公转 四季气温变化是因为四季中太阳高度在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地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定会发生太阳、高度的变化吗?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太阳高度变化? 这是一个由自然现象的变化追溯变化原因的演绎过程。希望让学生在经历这个演绎思维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他们已往学过的知识,一  相似文献   

19.
前天,这儿是一所普通的小学,粉笔、黑板,多少年来一个模样。昨天,这儿还是一所普通的小学,录音、幻灯、电视,开启了现代教育的窗户,这里悄然改变她的模样。今天,这儿仍是一所普通的小学,计算机、网络、课件,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跳动的心灵呀,奇迹般地改变着她的模样。———摘自一位电教员的手记走进和林县城,你会发现这座小城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盛乐广场、文化场、生态公园、中华钱币坛,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走进位于城东的和林一小,你发现这个学校的变化,不仅是高大宽敞的楼房,彩色的平台,而且还有变化着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0.
《能源矿产》是“地质”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教学的显著特点是:(1)让学生集中运用前几课获得的知识(地球内部的信息;岩石的成因;地质的变化等)作为基础,依据本课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推理认识获取新知(主要是煤的成因)。(2)从多方面进行推理想象,认识煤的形成过程,使推理能力由简单向复杂方面发展一步。本课的教学既是“地质”单元推理能力发展的高潮。也是地球岩石圈层结构知识的汇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