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3):74-77
以认知构式语法为基础,试图探讨现代反讽威胁语中的"NP+再+VP"构式。尝试通过全面分析这一构式的句法形式,语义、语用特征探索该构式的构式义形成机理。认为该构式义产生基于词汇压制和构式压制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项娟 《现代语文》2016,(4):72-74
"NP_1的NP_2+V得R"句式是一类特殊的汉语句式,近年来成为语法学界热议的句式之一。人们通常将"NP_1的NP_2"称为准定语或者伪定语结构,并从生成语法角度和认知语法角度对此类句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构式语法的研究视角对此类句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具有固定的句法形式,但是语义内容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的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句式各组成成分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该句式特有的构式意义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对"还NP呢"构式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构件和构式义的研究上,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若干思考:"NP"可包括两类,即具有指称性和非指称性两大特征;"还"具有主体间性和补足信息的特征;在消极和积极态度下,"呢"表现出不同的情态意义;"还NP呢"构式的构式义本质上是围绕"NP"的"名"和"实"之间的关系展开的讨论,包括"名"大于"实"和"名"小于"实"两类。  相似文献   

4.
王巍 《现代语文》2014,(4):87-90
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型,因其复杂的句法表现和内部结构而值得研究探讨。本文在乔姆斯基最简方案框架下,研究"对"字句中"NP1+对NP2+VP"句型的句法结构,并对其生成方式进行推导,揭示其内部结构间的语法关系以及具体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V+个+VP"这个汉语中常见结构在形式、功能上的独特性。我们认为"V+个+VP"是不可替代有着独特构式义的构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语用特征:表达"随意,彻底"等特殊情感;"个"突出焦点的作用。在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由同一层面的五个图式构式经过传承压制而成,而具体构式又是图式构式的例示,双方互为理据性。形成了由处在两端的原型子构式(动宾构式和动补构式)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连续体构成。  相似文献   

6.
“很”是程度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加强程度。但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我们把它统称为“很+NP”结构。本文旨在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我们认为,“很+NP”结构是一个构式,它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很”和“NP”中推知出来,它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语义和语用价值,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7.
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英语GoVPbare构式和汉语"来、去+VP"构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点。借助于Talmy的运动事件概念和Lakoff的"始源-路径-目的地"意象图式从认知的角度探析了两类构式认知上的实现机制。认为英民族的认知顺序是先图形后背景,而汉民族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杨永龙 《中国语文》2012,(6):525-536,576
本文试图证明汉语目的构式"VP去"与SOV语序有关联。注意到:1)最早的"VP去"见于汉译佛经,其后多见于和佛经有关或受阿尔泰语影响的历时文献中;2)"VP去"往往与"D+去"同现,与此相对的是"去VP"与"去+D"同现;3)在SOV语序的女真语、《元朝秘史》以及现代涉汉混合语中,相关语序也是"D+QU(去义动词)"、"VP+QU";4)"去+VP+去"是两种语序类型的目的构式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以及语义特征分析法研究“V+不过+NP”这一构式比较义的产生,以及可以进入这一构式的动词的特点,并对这一语法结构衍生出来的相应结构“VOV+不过+NP”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这两种结构之间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构式语法框架内讨论了汉语“不就X”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论述了“不就X”的主观量及历史渊源,认为:(1)该构式表示说话人主观上的“看轻义”,语用上有“不屑、轻蔑、轻松、容易、不重要”的含义;(2)整体上表示主观小量义;(3)“不就X”来源于“不就是X吗”结构,语气词“吗”的脱落与“是”的省略为其提供了句法上的可能,汉语双音化趋势与类推机制是“不就X”成为独立构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陆俭明教授对"NP 的 VP"结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是一种名词性的"的"字结构.文章分析了"NP 的 VP"结构的中心词,肯定了"NP 的 VP"结构是偏正短语,并重点从表达功能角度解释了"NP 的 VP"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关于“领属”的有关观点,对现代汉语一种特殊的句式———“NP在手”句式进行了描述和解释。所谓“NP在手”句式,指的是能够以自足小句的形式在复句中充当分句的“NP在手”结构。  相似文献   

13.
领属性“NP1的NP2”结构的组合理据可以分为固有、配置、呈现、制作、拣选、经历和称呼等7种类型,其中各种类型还可以根据NP1和NP2的不同特征离析出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NP1的NP2”常常以整体充当“领属宾语”。受语用驱使,“领属宾语”的领事可以置于句首构成“领事话题句”,而领事话题和属事宾语之间不同的理据类型一定程度上规定了领事话题句中谓语动词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递系式的四个结构成分,分析了N1和N2在递系式中充当的语义角色及V1和V2在递系式中不同的句法作用.本文认为,N1和N2是动核V1的两个语义角色,并且它们各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V1和V2的关系是主导与从属的关系,V1是递系式的中心语,V2是递系式的补充成分.N2与V2不在同一句法层面上,因此不存在句法结构关系,也没有直接的语义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5.
"VP+去"结构语义复杂且存在歧义结构,研究价值甚重。语义关系方面,从"去"的词性和由此所组成的两种类型的短语结构入手。歧义结构方面,从"去"的词性、VP与"去"语义关系及VP的不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该歧义结构中VP和"去"之间同时包含两种语义关系的原因,并通过变换分析法和配价分析法寻找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把“VP 过(动态助词)”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在“的”字短词、“把”字句、承接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功能。“VP 过”经常出现在“的”字短语中,构成“VP 过 的”,主要用来修饰NP,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代替整个偏正结构。“VP 过”可以构成“把”字句,以“VP 过”前后有附加成分为常见,但也有不带附加成分的用例。“VP 过1”经常出现在承接复句中,构成它后面的VP所表示的动作的时间参照点,而“VP 过2”没有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17.
《型世言》中的“VP 在 NP”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动词 在 NP,动宾结构 在 NP,动补结构 在 NP;从语料数量上看,“动词 在 NP”结构最多,占总量的88.6%;从用法上看,“动词 在 NP”的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多数“动宾结构 在 NP”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部分“动补结构 在 NP”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汉语"NP1有NP2"结构("有"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表示领属和存在.在实际英译的时候,表示领属并不总是译成have,表示存在也不是都译成"there be".大量语料表明,对"NP1有NP2"结构的翻译必须要结合英汉语的特点、根据英汉语法要求以及具体语境灵活处理.探讨"NP1有NP2"结构特殊翻译情况的规律对于这个结构的英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DP框架下探讨了英语中"NP1+’s+NP2"结构和汉语中"NP1+的+NP2"结构的歧义现象,并成功地用一种模型解释了"NP1+’s/的+NP2"结构的歧义,指出产生歧义的根源在于DP内部有两个位置和功能都不相同的投射可供"’s/的"选择,处于高位的表示领属关系,处于低位的表示描述和限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迁化量词。这种迁化现象袁现在现代汉语中就是经常用在“V+个+VP”这种格式中。本文主要从“V+个+VP”的构成、语义等几方面作一简要分析,认识到“个”在表现“V+个+VP”结构的深层语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