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谈到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时候,莫泊桑心里怦怦地跳着,激动极了。他站起来,大声说:“我发现我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旁人不同意他的意见,说:“你的十卷书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2.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300多篇短篇小说,曾被世人冠以“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在43岁时就撒手人寰,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是什么疾病使这位天才英年早逝?是梅毒,麻痹性神经梅毒。他为什么会落入这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疾病魔爪,看看他的人生轨迹你就会解开其中之谜了。莫泊桑出生在法国北部卢昂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对家庭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喜欢在外面拈花惹草,这在莫泊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莫泊桑十二、三岁时,常和一些小伙伴到海边游玩:钓鱼、探险、晒鱼网…  相似文献   

3.
莫泊桑是一位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法国作家。他的作品,对世态、人性,有广泛而深切的描摹;在写作手法上,他对人物刻画细致精微,情节安排合于现实,结尾处却又常常出人意料。对于看惯中国旧式小说的读者,实在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特别魅力。莫泊桑的作品,不仅一般读者喜欢,一些深有学养的文化人也十分钟情,譬如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胡适。  相似文献   

4.
1850年8月,莫泊桑出生在法国鲁昂阿尔克河畔的托图维尔小镇。他的祖上曾是法国显赫的贵族,到了他祖父这一代,家境开始中落。他的父亲没有固定职业,而且与妻子感情不和,并最终离了婚。莫泊桑的母亲有很高的文学鉴赏力。很早就教莫泊桑拉丁文和英文,还娓娓动听地给他讲述古罗马、古希腊的神话,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片断。小莫泊桑四岁时,母子俩迁居伊莫维尔堡。这里靠近大海,附近住着许多农民,他常和乡村孩子在果园里嬉戏打闹,在平原上观狩猎或在海上戏水垂钓。孩提时代的莫泊桑虽然对复杂生活还不能完全理解,却充满了鲜明的爱…  相似文献   

5.
少年时代的环境影响居伊·德·莫泊桑于1850年8月5日出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省。关于他的确切出生地说法不一,据户口簿记载,他出生在迪耶普港附近的米·罗梅尼尔堡。他的父母虽然是经过恋爱结婚的,但后来感情破裂。母亲洛尔带着两个儿子(莫泊桑和弟弟埃尔韦)隐居在爱特尔塔的别墅。莫泊桑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离海不远的地方度过的。在生长着茂盛的菩提树和无花果的庭院内,飘溢着红白两色野蔷薇的馨香,具有乡村风格的白色阳台上,有茉莉花和金银花攀援着。宽敞的房间里,陈设着古雅的家具和名贵的卢昂瓷器。在莫泊桑的身边,有深切地爱护和关怀他的母亲,以及同他一起在海边嬉耍的渔民和农夫的孩子们。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和以诺曼底为背景的许多短篇杰作,都同他少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是一举成名而获得广泛声誉的。他曾开玩笑地说:“我象流星一样进了文坛。”一八八○年,莫泊桑的中篇小说《羊脂球》发表的第二天,一变而成为名人。但他在一举成名之前对文艺创作曾有过长期而顽强的学习。莫泊桑的母亲热爱文学,努力指导儿子阅读和写作,是他创作上的第一个老师。他中学的老师路易·布耶觉察到了他的作文中闪烁着天才的  相似文献   

7.
1892年1月2日凌晨l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表现技巧及题材莫泊桑在小说创作上,从他老师福楼拜那里学到了客观的、没有个性的写作手法,并且在创作实践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大大地超过了他的老师,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莫泊桑和福楼拜在小说的表现技巧上并不尽相同。福楼拜从他生活的文学环境中,接受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影响,同时在他本身的气质中,也蕴蓄着许多浪漫主义的东西。相反,莫泊桑所生活的文学环境则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而他本人也是一个冷静的、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莫泊桑在《福楼拜论》中说:“福楼拜在作品中,不用冗长的议论来说明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只用人物的行动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其实也是莫泊桑本人的创作态度。他在《皮埃尔和若望》  相似文献   

9.
1892年1月2日凌晨1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喃喃地说道:"弗朗索瓦,您看我干什么啦……我伤了脖子……我真疯了."  相似文献   

10.
富兰克林因被载入史册而千古留名。作为一名作家、发明家和政治家,二百年来他的趣闻轶事广为流传,成为佳话。富兰克林十岁辍学,但从未荒废过学业,对他来说,书籍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小时候,他有个伙伴在书店当伙计,常借书给他看。为了及时归还,不让书店主人发现,富兰克林一读就是大半夜。他不是自己学好了就算完,而是把做学问当作一项社会活动。在他的自传中,富兰克林记叙了自己如何组织每周五晚上的“读书会”活动,以提高全体参加者的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20,(1):14-16
洪秀全的死,究竟是自杀还是病故,历来是史学界争论的话题。长久以来似乎悬而未决,至今没有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北京大学出版过一本《大学生》杂志,在创刊号上曾经有人撰文说,洪秀全是病故的,而非服毒自杀。把洪秀全因病去世,说成是服毒身亡,是曾国藩篡改了《李秀成自述》造成的。以致后来众说纷纭,形成了难解的疑案。  相似文献   

12.
如今,邮递员每天会把邮件送到我们的家门口,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但是,许多年前,邮件也许会被放在一棵树干里,或被放在一块岩石的下面。很久以前,没有人能够确定邮件什么时候到达,或会被放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3.
伯特兰德·罗素(1872—1970),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曾于1920至1921年访问中国,并写了《中国问题》一书。1950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25年8月在给卡恩·弗尔夫人的一封信中,他谈了自己成长与写作的道路。他小时候生活在有良好教养的老式家庭环境中,听别人给他朗读莎士比亚和司各特的作品一直到12岁,以后他自己大声地朗读。他读过最为崇拜的诗人库柏的作品。16岁时,他发现了雪莱和济慈的诗歌。从此直到21岁,他经常阅读英文诗歌,并且背诵了大量诗作。上剑桥大学前,他  相似文献   

14.
在驱车到度假的海滨小村去的路上,我发了个誓,在未来的两个星期内,我一定要努力当一个可亲可爱的丈夫和父亲,十足地可亲可爱,决不说“如果”、“而且”、“但是”等等。我产生这个念头是因为听了汽车上磁带录音机播放的一位评论员的话,他引用《圣经》上关于丈  相似文献   

15.
在热带,人们都知道把萤火虫贮存在一个罐子里,一旦需要时,可以把它当做一盏临时的灯来使用。有些妇女还把它们放在一个小小的薄纱袋里当做闪闪发亮的头饰。丛林勘探人员有时把它们系在自己的旅行靴上来照亮前面的小路。偶尔当灯用的萤火虫总是很诱人,甚至使人感到迷惑不解。这些  相似文献   

16.
耶利哥为约旦城镇,在约旦河谷西侧,南距死海6英里。出土文物证明当地为人类最早定居点之一,对古代文明情况提供了考古依据。《圣经》中提到,耶利哥是约书亚率领犹太人渡过约旦河后攻打的第一个城镇,约在公元前14世纪下半叶被摧毁。据考古证明,耶利哥历史远早于《圣经》记载。——译者  相似文献   

17.
苏敏 《寻根》2011,(4):11-13
去过莫高窟的人,无不为那里所塑造的富丽堂皇的佛国世界深深吸引,特别是第45窟西壁龛内北侧的胁侍菩萨更是受到人们的赞赏,被喻为“大唐美女”“东方的维纳斯”。  相似文献   

18.
香港名称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南,是九龙司尖沙嘴南边的一个岛屿,全岛面积约80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6.8公里,南北长约3.2至8公里。香港东为鲤鱼门,西为急星门,南为南丫岛、担杆列岛,西南有外伶什岛和老万山列岛,急星门以西为大屿岛,大屿岛以西为磨刀洋,以北为铜鼓洋。香港原为“全岛之一隅,其余毗连者又名大潭,又名裙带路,又名赤柱,又名红香炉”①。以香港作为全岛名称,是在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的时候才确定的。香港名称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香港村,即现在的香港仔,村里有一条泉水流注入海,成为一个小港…  相似文献   

19.
<正>《遗产》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中篇小说中,莫泊桑用一种含而不露、谑而不虐的艺术方式,讲述了一家人为了得到遗产而不惜违背伦理道德、抛弃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借此揭露了小公务员阶层虚伪、猥琐的精神面貌,以及金钱对爱情和家庭生活的腐蚀,呈现了19世纪法国中下阶层人民的生活百态。  相似文献   

20.
潘春华 《寻根》2020,(2):4-8
传统史籍对流行病记载时所用的名称有疫、疾疫、疫病、疠等,而一般统称为疫,合称疾疫。明代传染病学家吴有性的《瘟疫论》说:“疫者,以其延门合户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之谓也。”由此可知,在中国古代,凡是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都被归为疫类。《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疾疫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两千多年前的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有预防疫病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