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广传奇     
匈奴大入上郡①,天子使中贵人②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  相似文献   

2.
〔原文〕吴王①昏乃戒,令秣马食士。夜中②,乃令服兵擐甲③系马舌,出火灶,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④百行。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⑤,建肥胡⑥,奉文犀之渠⑦。十行一嬖大夫⑧,建旌提鼓,挟经秉抱。十旌一将军,载常⑨建鼓,挟经秉抱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矢曾)⑩。王亲秉钺(11),载白旗以中陈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主术训》载:“今使乌获、藉蕃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执之桑条以贯牛鼻,则五尺之童牵而周四海者,顺也。”(乌获、藉蕃,古时大力士。) 这段文字大体上是谈“逆”、“顺”的不同效果。我国三千年的文明史证明,无论是  相似文献   

4.
“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祖国放到心里面;你拍三,我拍三,上课听讲要坐端;你拍四,我拍四,崇尚科学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团结互助人和睦;你拍六,我拍六,艰苦奋斗我最优;你拍七,我拍七,遵纪守法好学习;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热爱劳动变巧手;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文明小卫士.“……  相似文献   

5.
韩愈苏轼岭表处穷殊异愈贬潮州,披述艰辛,戚戚怨嗟.卵巢之忧,丘首之叹,时见于诗,韩愈执于情者也.执于情,故入而不出,往不知返.晨趋丹陛,惟知有君;夕贬南荒,心存魏阙.故孤臣危泣,哀感君父,图异日之鹏举也.韩愈执于儒者矣.苏轼居惠,安土忘怀,随缘自适,深于哀乐而不滞,罹于忧患能自遣,入而能出,往而知返,尊儒而不执于儒者矣.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其苏轼之谓欤?然轼终不改尊儒之初衷焉.愈求哀君父,有所待焉;轼潇散度日,以观变焉.故愈之与轼,处穷虽异,归儒则一矣.  相似文献   

6.
韩愈苏轼岭表处穷殊异愈贬潮州,披述艰辛,戚戚怨嗟.卵巢之忧,丘首之叹时见于诗,韩愈执于情者也.执于情,故入而不出,往不知返.晨趋丹陛,惟知有君;夕贬南荒,心存魏阙.故孤臣危泣,哀感君父,图异日之鹏举也.韩愈执于儒者矣.苏轼居惠,安土忘怀,随缘自适,深于哀乐而不滞,罹于忧患能自遣,入而能出,往而知返,尊儒而不执于儒者矣.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其苏轼之谓欤?然轼终不改尊儒之初衷焉.愈求哀君父,有所待焉;轼潇散度日,以观变焉.故愈之与轼,处穷虽异,归儒则一矣.  相似文献   

7.
秦礼种种     
秦礼是以秦为主的兼采六国礼仪的一套较为完备的礼仪制度,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朝礼。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秦制定过朝仪,并成为汉朝仪的蓝本。《战国策·燕策》记有秦朝仪的某些仪节:“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关于秦朝仪的其  相似文献   

8.
<正>丰子恺在《静观人生》里有一段关于羊的描写:"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而另觅生路的。"这段话使  相似文献   

9.
“插说”是个笼统的叫法,其中有插叙、补叙,也有插入的议论。例文中的插说都用横线画出。 [一]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荆轲刺秦王》) 威严的秦王与荆轲“还柱而走”,像是捉迷  相似文献   

10.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远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相似文献   

11.
我写我画     
正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书/画:丹阳市导墅中心校五(3)班陆文利辅导老师:殷丽君你可以自己画一幅画,在画上题字;也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一人画画,一人书写,这就是"我写我画"的内容啦!欢迎你来投稿,投稿邮箱:qicaixiezi@126.com。  相似文献   

12.
有趣的谜题     
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二人乘马车去同一方向.走了4里路,甲下了车.又走了4里,乙才下了车.如果车费一共是12个铜币的话,那么甲、乙二人各应分担多少呢?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这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古算术《切尘记》里的一道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许你觉得非常简单:甲应付:乙应付;但是我要遗憾地告诉你:“错了!”正确的办法是:全路程8里,车费12个铜币,那么甲、乙合坐4里路时共应付12÷2=6(个)铜币.甲、乙应付3个铜币,乙以后一人坐了4里故应独自付6个铜币.那么甲只应付3个铜币,而乙应付9个铜币.你看,有趣吧!…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于太平天国的“童子军”(或称“童子兵”、“孩儿兵”),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根据所见史料,亦略为小考,以求教正. 所谓“童子兵”一词,见于史载的有:《思痛记》与《金陵癸甲纪事略》.《苏台(?)鹿记》则载为“孩儿兵”①. “童子兵”三字,据此而来,当属确凿无疑.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之所以出现大批“童子”随军的现象,是因为:第一.太平军  相似文献   

14.
一 “狼人”与“狼兵”,是土司统治时期(主要是明、清时期)汉族统治者对广西西南部部分土著山民的带侮辱性称谓。这个称谓,多见于当时汉文书载之中,如: “狼人种山猎兽,食生馀血,取牛肠渣滓以为羹汁,性颇驯,不事剽窃,服役输赋,谓之熟狼。” “太平土州分三街七甲,皆土狼也。” “万承土州地僻土饶,狼人戮力田作。” “安平土州西接交趾,因为莫夷蚕食,今存者四十四村,皆狼人。” “恩城土州治有二厢,亦狼人。” “茗盈土州与全茗土州相距二里许,皆狼人。” “龙英土州所部有二洞,四季、二皈及  相似文献   

15.
第一单元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注意文中加点划线的词.按照文后提出的要求完成练习。 (一) (二)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李广)数十,纵、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久将、()广)骑射,伤中贵人.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 ),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杀其骑且()尽。广乃从(项梁  相似文献   

16.
荣辱在心,争做文明标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祖国放到心里面;你拍三,我拍三,上课听讲要坐端;你拍四,我拍四,崇尚科学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团结互助人和睦;你拍六,我拍六,艰苦奋斗我最优;你拍七,我拍七,遵纪守法好学习;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热爱劳动变巧手;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明小卫士。”  相似文献   

17.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原黄州(?)的黄冈、麻城两县,在明清两代所考取的文进士分别是150名和130名。黄冈县的150名中,殿试取在一甲的两人:一是清初顺治六年(1649)乙丑科的刘子壮,列名榜首,即状元;一是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经济特科的陶炯照,取在一甲第四名。取在二甲的四十五人,其中在二甲前二十名之内的有八人(二甲一般取一百数十人,有时还超过二百名)。其余一百零三名都在三甲。  相似文献   

18.
尚节亭记     
原文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 8月出版了张清华撰著的《韩学研究》,煌煌 80余万言 ,上册通论韩愈思想内涵和文学成就 ,下册为韩愈年谱汇证 ,体大思精 ,不仅是著者十余年研治韩愈其人其文心得之集成 ,而且代表了韩愈研究的重大进展 ,是当代韩愈研究的重要创获。切合研究对象 拓展学术视野在现代学术观念中 ,研究某种文化现象而标称为“××学”,至少有两方面的含义 :从研究者角度言 ,研究队伍比较庞大 ,研究比较深入 ,认识比较深刻 ;就研究对象言 ,则被研究对象的文化价值、学术史地位不局限于某一专门领域 ,而广涉文学、思想、政治、史学等诸层面…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战争领域的深刻洞察,《孙子兵法》提出了"兵无常(成)势""因敌而制胜""因敌变化而取胜""必以全争于天下""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因变思想。这一因变思想,是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极大肯定,是其疑天而取人思想的逻辑发展,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