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基富 《大观周刊》2012,(26):172-172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一块重要的领地本应受到整体教育改革的启示,而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性学习”就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提供了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2.
闫生海 《大观周刊》2012,(51):271-271
我们现在的教学不能只是教会学生点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研究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杨磊 《大观周刊》2012,(29):219-219
课改这些日子以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存在好多问题,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语文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英翠 《大观周刊》2011,(10):217-217
语文是我们语文老师,传授知识,启迪学生心灵的医药良方;同时也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秦峰 《大观周刊》2011,(23):266-266
目前,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这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杨若新 《大观周刊》2011,(43):101-101,100
当前的课程改革使课堂的外延比较以前有了极大的延伸,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并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觉来探索语文课的教法,以合理的资源配置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艳 《大观周刊》2013,(3):103-103
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部分,本文探讨了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罗艳玲 《大观周刊》2012,(32):276-277
初中语文阅读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包含了丰富的创新内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创新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能力平台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首先加强语文老师在阅读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从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调控、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本文在创新思维内涵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石佳鸣 《大观周刊》2012,(27):215-215
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教的课程恐怕就是语文课了。因为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上好语文课,跟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握好这几个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薛国丽 《大观周刊》2012,(22):298-29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他们是机械训练学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或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以上种种新理念对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部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那么,怎样结合教学六认真工作要求,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工作,凸现英语教学特色的呢?  相似文献   

11.
吉木斯 《大观周刊》2012,(3):206-20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应该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2.
蔺宏宾 《大观周刊》2012,(4):223-2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的魅力课堂,应该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情感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  相似文献   

14.
杨红兵 《大观周刊》2012,(9):199-199
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教的课程恐怕就是语文课了。因为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充当听众,而没有熟练的掌握语文工具。他们对于一些文言文知识、分析题等比较难的知识,不知道怎样解答。如何上好语文课,跟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握好这几个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莫远才 《大观周刊》2012,(2):153-153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培养学生自学语言的兴趣、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培养自学语文的习惯等。从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抓起,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郑芹 《大观周刊》2012,(15):170-1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语文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老师们应在课堂上狠抓“双基”,兢兢业业教学字词、实实在在注重学法引导、反反复复抓实朗读、扎扎实实训练读写、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以凸现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使语文教学达到真、纯、实、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刘相 《大观周刊》2012,(37):240-240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它的交流性和在个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性,决定了它的基础前沿性。它基础的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具备听、说、读、写,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良好地掌握语文这门基础性工具学科.  相似文献   

18.
李咸全 《大观周刊》2012,(40):140-140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转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条件。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否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中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的收效,因此,语文课中如何运用好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情感教育用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9.
杨功玉 《大观周刊》2011,(37):257-257
在我市实行文科综合实行半开半必已经有好几年了,这种考试是为了适应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从试题的指导思想上看,创设以知识立意为主为以素质、能力立意为主,关键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新形势下,政治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务必在教授课程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政治课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呢?  相似文献   

20.
江丽 《大观周刊》2012,(3):208-20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素质,教会创造思维、自主学习,学生体会到快乐,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