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翻译是原语作品有一个文化领域向另一个文化领域转移,并把原作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一面传达给目标读者的过程。随着中日交流的深入,文学作品的互译也频繁地开展。本文通过由竹申伸,立间祥介,中山高志翻译的《骆驼祥子》的三个译本的对比对照,比较分析,研究其中对惯用语和歇后语的把握进而探讨中国文学的日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老舍先生描写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手捧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同志寄赠我的<手稿本>,我的惊喜和激动真是难以形容,因为我是这部珍贵手稿在"文革"劫难中得以脱险的目击者和见证者.事隔三十余年,回望这部险遭毁灭、命运多舛的手稿,不禁使我想起了拯救它的大功臣--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的版次及其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骆驼祥子》的版次及修改得失朱金顺先生曾在《出版史料》1989年3~4期上发表的《〈骆驼祥子〉版本初探》一文中谈及,文章持论有据,常为史料界所参引。不过,仍有少数朱先生未见者未能说明,颇为遗憾。  相似文献   

6.
知名记者、作家林华女士在《女子读书》一文中说:“一个人在三十多岁以前,应该完成一件阅读上的大事:浏览大量的名著”,因为在年轻时接受名著的熏陶,“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洗礼”,“会给你带来一个比较高的阅读起点……名著对培养一个人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她说,作为一名记者,我曾经在十几年中采访过数百位出色的女性,“我在她们身上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经过名著熏陶的人,和没有经过名著熏陶的人,无论她在哪个岗位上,她所具有的境界、她所做的贡献,可能和其他优秀人物别无二致,但她在具体的工作方式和待人接物中,绝对会给人一种特殊的带有文化意义韵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我国翻译研究的勃兴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引介是密不可分的,其影响的有无已无需置疑,至于影响的多寡或容见仁见智。近年来系统的引进力度更是前所未有,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外翻译研究丛书”(目前已经出版29种),以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已经出版27种)。两个出版社相互补充,为国内译学界及相关学科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源,可谓广大学人的福音。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都是英文原版,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那些于此不乏热情的不谙英文的学者而言,光有想借此开拓视野的愿望,恐怕只能因心有余而力不足望而却步了。  相似文献   

8.
李冰玉 《大观周刊》2012,(47):43-43
英译本《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的得意之作,也是其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林语堂先生也写过不少涉及翻译理论的文章, 其中以《论翻译》影响最大。他在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总结了三条标准: 忠实、通顺和美。同时,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重标准释义为译者的三种责任: 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 对读者的责任以及对艺术的责任。他反对呆板的、字面上的忠实, 指出“忠实非字字对译之谓”、“忠实须求传神”通顺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孙大为  孙楠 《兰台世界》2013,(19):109-11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先生具有崇高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他的短篇小说创造的。老舍是中国20世纪优秀的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一位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现代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广为人们所熟知。同时,老舍作品的文学翻译成就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老舍先生是中国历  相似文献   

10.
《北京周报》由中国对外宣传单位北京周报社主办,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政府的各种重大方针政策,表明中国对某些国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北京周报》现有英、日、法、德和西班牙五种文版以及对非洲发行的《中国与非洲》英、法文版,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侯华洁 《东南传播》2017,(12):68-71
先从探讨翻译中"创造性"的必要性为入口,然后具体以"いただきます"为例,着重讨论"创造性"翻译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发挥"创造性"。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在翻译中有必要发挥"创造性";由于日语与汉语的特殊关系,在日译中中更加需要注意发挥"创造性"来解决翻译中文化信息丢失、以及"望文生义"的翻译"事故";为了译出"いただきます"在日语中的真实含义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创造性"地通过添加简短说明或脚注来补充其历来汉译文的不足;日语中大量的寒暄语、人称代词等的微妙区别在汉语翻译中经常被忽视,而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完整、甚至错误,解决这些问题,同样要发挥"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王永梅 《大观周刊》2011,(18):36-36
谭载喜教授编撰的《西方翻译简史》自1991年出版以来,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与欢迎,并于2000年重印。2004年,谭载喜教授对该书进行增订.用大量篇幅对当代翻译理论进行扩充,由原书中只讨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更新至21世纪之初的西方翻译理论发展现状。《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更能反映出20至21世纪蓬勃发展的西方翻译理论的最新面貌,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楚 《晋图学刊》2016,(5):38-43
通过考察,介休《方言杂字》原作者当是陶清,第一个为其注音释义的是杨旺.介休《方言杂字》的修订本有三种版本系统,第一是张国播修订本,名为《新刊校正方言应用杂字》,成书当在雍正丁未(1727)年;第二是杜明仁修订本,名为《杜塾九订方言插注杂字》,成书在乾隆壬申(1752)年;第三是抄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老舍先生,是一位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之集大成者.老舍先生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中《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已是人尽皆知,并被改编为话剧、电视剧和电影等各种形式.他的许多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的作家中,他的作品被翻译的最多,其中他的作品的英译是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专业"术语的文学翻译著作,还是一部并非为了出成果或评职称而写就的一部专著,纯粹是写翻译感想和切身体验,而且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方方面面,考虑周详。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中国翻译界以男性为主。闽籍才女薛绍徽不仅精通传统诗词文学创作,还作为早期西方文学的女性代表,与夫陈寿彭共同完成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的翻译,开创了女性翻译外国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吴宓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保守派,但他与那些新文学作家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他虽然不赞成他们的文学主张,但与他们中许多人不仅多有交往,而且对于他们的作品也很关注。除曾公开撰文评价部分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外,还在他的日记中时有品评。由于日记是较为私人化的文本,所以对于新文学作家的评价皆发自其内心的感觉,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没有常见的那种遮掩讳饰。本文仅就吴宓对茅盾的《子夜》与老舍的《骆驼祥子》的评述做一简要的梳理,以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吴宓这个人和他的文学见解。  相似文献   

18.
张雯 《新闻世界》2012,(5):65-66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大量使用方言成为新的艺术现象,而方言作为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也为影视艺术形式的传播开拓了新的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9.
《阿汪茶馆》是我台戏曲频率开播的一档用绍兴话播出的方言节目,播出时间是每天下午2点到4点,傍晚18点到19点。它以方言主持,平民视角取胜,集市情民意、休闲诙谐于一身,很受老百姓喜爱。  相似文献   

20.
张文轩 《档案》2020,(2):19-22
商务印书馆即将正式出版六十年前内部印行的《甘肃方言概况》。本文详细介绍了该专著的成书过程及其重要学术价值。《甘肃方言概况》产生于新中国首次全国方言大普查专项活动,是汉语研究史上按现代方言调研规则和手段完成的第一部甘肃全省方言调查报告,其写作态度严肃认真,内容丰厚,信实可靠,是现在和今后研究甘肃方言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