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运动物体的方式。在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的环节中,我预计的是让学生一样一样来研究,如带线的小球,可以研究摆动;乒乓球可以研究跳动和滚动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运动后,我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动起来,看谁发现它们的运动方式最多?”没等我说完,学生就投入到研究之中,我看到学…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的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的环节中,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一样一样地来研究,如带线的小球,可以研究摆动;乒乓球可以研究跳动和滚动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运动后,我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想一想,怎样可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通过执教一节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后,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的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放手让学生自由研究的过程中,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一件件地研究,如带线的小球,可以研究摆动;乒乓球可以研究跳动和滚动等。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运动后,我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动起来,看谁发现它们运动的方式最多?”没等我说完,学生就投入到研究之中了。…  相似文献   

4.
意外的收获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苏教版)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俊 《教书育人》2005,(11):46-46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一节四年级科学课《物体的运动方式》,感触颇深。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玩自己带的玩具,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然后提供带细线小木块、乒乓球、玻璃小瓶、橡皮筋、塑料尺等几种材料,让学生自由研究运动物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二课。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玩木块、风车、易拉罐、塑料尺、橡皮筋、秋千等材料,使它们运动起来,引导学生从总体上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等,并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使他们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的特点。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了许多不同的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如风车的转动、汽车轮子的滚动、秋千的摆动等,对一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他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物…  相似文献   

7.
<正>准备材料:学生:测力计、烧杯(大)、重物、铁架台、记录单教师:测力计、铁架台、重物、水箱、量筒、乒乓球、木块、塑料泡沫、石块(系线)、PPT一、认识和感受浮力1.教师演示物体下落实验,回顾和引出"重力"师:首先,请大家看一个现象,注意观察。(老师依次手执乒乓球、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在空中,并让它们逐一落了下来。)师: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落了下来。)师:思考一下,当我松手的时候它们为什么都落下来了?(是因为地球对它们有吸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还可以叫什么?(物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第三册十至十三课,是用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其教学目的是,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力的作用,几种运动方式移动、摆动、转动的特点;物体自由落地,具有重量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引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教学“物体的运动”一课,应着重让学生懂得,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今年8月,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邀请我上一节“理想的课堂”示范课。“分数的意义”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具体感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体会“平均分”、“每一份”和“谁的几分之一”等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运算。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所组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平移和旋转     
[教材简析] 平移和旋转是指物体的运动方式或图形的移动方式,它们都是物体或图形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本课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较为简单的平衡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提供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运动,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自然第三册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有了把多 种类群动物的某一方面属性综合起来研究的初步经验,有了动物和人体运动的基本知识。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用归纳法概括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和把握物体运动的特征以及将物体运动方式进行分类的能力。其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单元通过《我的位置在哪里》《物体运动的方式》《小车的运动》《摆的研究》《转陀螺》这五个话题,让学生对“相对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及各种运动的主要特点”作简单的了解,并且与后面《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相呼应,使学生形成对力学知识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物体运动与力的最基本关系和常见的几种运动形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以及用物体运动特征将物体运动的方式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小组实验盒,观察提示卡 学具:自做纸风车、纸盒、小铁环或塑料环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 1、揭示课题:物体的运动 2、教师演示: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物体是“运动状态的物体”,什么样的物体是“静止状态的物体”。  相似文献   

15.
在设计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片段一: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上课伊始,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把它们拟人化,跑入画面)。学生喊出它们的名称。这时,随着一声“我来也”,三棱柱跑入画面。教师先让学生给它起名字,再引导他们认识三棱柱,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几何形体)进行研究,引导他们通过摸一摸、说一说了解物体的表面。反思: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初步认识了…  相似文献   

16.
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对原有习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多方向的组合、延伸和变换,就能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以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规律为根据,介绍习题变换的几种方法。一、横向综合变换物体的运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协同制约,在研究了物体的运动受某种规律的制约后再把不同的其它物理规律横向综合在一起,让它们共同制约该物体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1.初步感知。(1)出示天安门、奖杯和飞机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物体。(2)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发现:这些物体的两边各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2.举例辨识。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通过《我的位置在哪里》、《物体的运动方式》、《小车的运动》、《摆的研究》等课,让学生们对“相对运动”及“机械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及各种运动的主要特点”作简单地了解,并且与后面《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力学知识的初步认识。与此同时,本单元继续上学期“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一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应将本单元作为训练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一个重点单元来进行。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对我的位置、升旗台的位置、学校的位置在方向、距离、时间等方面进行定性地描述,知道一个物体位置…  相似文献   

19.
教学时间:2003年3月教学地点:海门市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对象:三年级【教学过程】一、观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1.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师:同学们,生活中咱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视频播放陀螺、汽车、缆车、风车等物体的运动)师:这些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能帮它们分分类吗?师:大家把陀螺和风车分为一类,能用手势表示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师:谁来用一个词概括这种运动方式?生:旋转。师:像陀螺、风车这样围绕一个点转动的现象,数学上称之为旋转。师:那缆车、笔直前行的小汽车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谁用手势表示一下?师:像缆车、笔直前行的汽车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科学课《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事先准备了橡皮泥、鸡蛋、塑料尺、马铃薯、易拉罐皮等材料,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使它们浮在水面上”。选择塑料尺是因为在以前的课上,我发现塑料尺竖着放、侧着放会沉入水中,如果轻轻地平着放则可以浮在水面上。课上,我出示塑料尺,问:“把它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争论不休,有的说沉、有的说浮,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没吭声,拿着塑料尺竖着放入水中,塑料尺沉下去了,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研究: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塑料尺浮起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