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六年前,在一所大学的新闻系教室里,一位富有经验的老编辑正在给学生们上课。他手里拿一张资料卡片,津津有味地讲述着积累资料的方法。许多同学认真地听着,详细地作着记录。其中有一个学生也坐在那里,但是没有记录。他的嘴角挂着一丝别人很难发现的不以为然的笑容。他在想:一张小卡片,还有作资料方法,不过“雕虫小技”而已,也值得放在大学的课堂上来讲?! 当然,吃大亏的也正是这位不屑于搞雕虫小技者。新闻工作做了十几年之后,他没有积累下任何可以称之为“资料”的材料;他不可能对任何一个问题发表较为系统的见解;他的新闻作品总跳不出就事论事的圈子;他的中指因握笔写字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可具有保留价值的篇章迟迟未能问世……。  相似文献   

2.
你读过新闻著作《新闻采访方法论》《记者的素养和技巧》吗?一定会被书中所作的某些新探索所吸引吧!这是人民日报记者艾丰从事新闻工作的宝贵经验谈,也是他的主要著作。这些新闻理论指导他进行了新闻述评写作的实践,他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好评。艾丰是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在广播电台工作过较长时间,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他常常感慨万分地回忆自己在求知  相似文献   

3.
许多记者都有积累手头资料的良好习惯。可是我觉得,养成这种习惯对于体育记者尤为重要。体育记者要积累的手头资料,方面很广,内容繁多,但其形式一般来说也不外乎两种——剪报和做卡片。而卡片资料,似乎更为实用,不仅便于寻查,保存和携带也比较方便。体育报道中数字之多,为其他任何一项新闻报道所莫及,至今还举不出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竞赛结果不是用数字来表现的。这些难以记忆的数字,都有着它的特殊意义,有些数字和纪录在新闻报道中要反复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广阔无边,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全读了都印在脑海里。更何况世上没有生而知之者,渊博知识的获得,只能靠在工作、学习中日积月累,通过不断积累来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并随着知识的广博、深厚而增长才干。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工作都离不开资料积累。先人为此曾概括出许多至理名言:“积沙成塔,积腋成裘”、“积士而为山,积雨而为海”、“积薄而为厚,积少而为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并创造了字典、词典、年鉴、手册、类书、百科全书、索引、历表等多类资料工具书,以助人们查找和利用已有的知识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新闻记者中确有不重视积累资料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浏览过的报纸乱扔一气;用过的材料往纸篓一塞;记完了的采访本随手丢弃;除了采访写稿不做任何搜集资料的工作;就连自己辛勤采写的稿件被报刊采用后也不屑一顾,来日评职称需要“代表作”时,还得到资料室、图书馆去查。有的干了二三十年记者,还是片纸不存,“家底”很穷。他们甚至瞧不起喜欢积累资料的人,认为这是抄抄摘摘,多此一举,没有出息。这些同志全然不了解记者积累资料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二十余年,有一个较深的体会;记者、通讯员要长期注重资料的搜集和积累。这是写好稿、出佳作的成功一环。新闻界老前辈徐铸成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把过去的亲身经历,印象较深的见闻,追忆出来象摆旧货摊一样,让有心的顾客来挑选吧!”──这也是笔者写此稿之初衷。先从一次报道谈起。三年前,我县一起拖了近十年的凶杀案告破,社会各界人士都想知道这个案件的全部真相。当我从公安、法院等部门采访回来,着手赶写这篇通讯和专题片解说词时,却发现10年前我亲临小山冲现场采访这起凶杀案的采访本因搬象不慎遗失,特别…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近些年来一直同江西省九江县委机关青年干部胡荣彬保持书信联系。不久前,他又去信给小胡说:“……发现徐墓到为徐宝璜先生树立纪念碑,你出力最多,贡献最大,可钦可敬可佩”。方老为什么对这位小字辈如此称赞和厚爱?原因是小胡以坚强毅力,发掘和收藏了我国近代和现代新闻界名记者黄远生、徐宝璜等九江籍名人的珍贵著作资料和实物,赢得老人的敬佩。 35岁的胡荣彬,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九江人。九江作为江西北部门户,历来就是人才代兴、名家辈出的地方,仅二十世纪初以来,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记者在采访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撰写新闻稿件时,往往会出现虽余兴未尽,但力不从心的窘境。因此,平时积累”家底”应成为记者的基本功。记者的工作主要是现场采访,发布新闻。工作流程大体一致,但却有“穷”“富”记者之分。所谓“穷”记者,“家底”空空,既缺乏采访分工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又没掌握多少新闻线索,写稿时想用的背景材料一时又无处可得;相对而言,“富”记者有  相似文献   

9.
记者频频曝光自己的辞职信,揭露所谓报社运营的"内幕",控诉自己遭受的不公和报社生态的现状。是什么原因让报社记者有如此不满?"不满"的背后隐藏的是记者们何种目的?该文运用马斯洛理论,通过分析前《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南方周末》、《中国时报》和《安报》记者的辞职信,揭露辞职背后的隐情。  相似文献   

10.
据说,最能出文学家的职业是新闻记者.有人根据《外国名作家传》中二百九十三名作家统计,其中曾搞过新闻工作者的作家有38人,占总作家数的12.5%.许多是有世界声誉的伟大文学家,如狄更斯、马克·吐温、德莱塞、爱伦堡、柯切托夫等都当过记者.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二次大战中当过战地记者,有次一颗炮弹曾使他的双腿中了二百三十七片弹片.人们称他为:一个以保卫西班牙共和国为己任的战士,一个跟随一支秘密队伍走遍法兰西各地的战地记者.198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也曾在波兰广播电台工作过.我国文坛的巨匠鲁迅、郭沫若、茅盾都办过报,当代文学的散文名家刘白羽、杨朔、魏巍都曾是名记者,  相似文献   

11.
笔者踏入记者园地已历八年,回眸新闻,自感有待总结提高者众矣.故不敢致懒,露夜曦晨,风午雨夕,长思片想,连缀成篇,得此栏文.而今捧献诸君,只愿不致贻笑大方也.  相似文献   

12.
记者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字上:"新"、"快"、"广". 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篇文章.魏巍当年在志愿军某部采访构思"最可爱的人"时,<人民日报>社记者李庄(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也在同一部队采访,并很快写了通讯<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在<人民日报>发表.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只知"最可爱的人",而不知"万岁的部队";笔者曾将这两篇文章对比着读,毋庸讳言的是,后者确实逊色得多,作者本人也曾坦承"质量平平".  相似文献   

13.
刘真福 《出版科学》2007,15(2):24-26
中小学教科书强调政策导向性、经典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其编写和审查有着固定而严格的程序,对参与工作的人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山东分社高级记者李锦始终坚持在普通老百姓中搞调查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中,他每年有200多天,最多达315天在基层采访。在17个春节中,有15个春节在农民家中度过,搞过15年春节报道。他调查时习惯于住农村,而且多数是贫困村。邓小平在1982年听他汇报农村大包干情况时,了解到他当时调查过200多个村庄,说:“那你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5.
两会中,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源,今年两会期间举行了十五场记者招待会,每次记者招待会现场都会有几百名记者在场,但是举手提问的就只有几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能有幸当场提问的则更少,一般每场在十五人以内,只占现场记者人数的三四十分之一。对于其他没有提问的记者来说,如果纯粹是为了来听、看记者招待会的话,那么在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在网络上还更直接明白些。记者招待会现场这些没有提问的记者想在招待会上收获什么?对于他们而言,记者招待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16.
这套22本书组成的丛书,五百多万字,我是以最快的速度读完的。这种快,不是赶任务,而是拿起就被吸引住,手不释卷,一本接一本地读,越读越有一个强烈的想法:这是一部难得的新闻教科书。这套丛书,由新闻作品与新闻论文两部分组成,而且同一个作者的书基本上也是由这两部分作品组成。这样的组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与理念:新闻  相似文献   

17.
音响资料在广播新闻报道中作用很大,音响资料使用得好,会使新闻报道有血有肉,提高新闻的社会效益、提高新闻影响力。那么怎么样更好地使用音响资料,进行现场和连线报道呢?此论文从三方面论述了怎样更好地使用音响资料来提高新闻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农历腊月二十九晚上,电话铃响了,是郭亮。她告诉我,明天(大年三十)要随温家宝总理到灾区,为不能按时交给我约的稿而致歉。放下电话,我沉思良久……阖家团圆的大年三十,在漫天的烟花即将燃放的时候,她离开温暖的家,走进满山冰雪弥漫处,走进断水断电的灾民中——这就是我们的时政记者。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当好记者?”我喜欢如下的回答:“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记者的生命在于超越。十几年来,我不断地向旧的自我告别。到辽宁日报当记者时,发现自己当通讯员期间写的新闻作品幼稚可笑;进北京念研究生后,把在省报发表的文章付之一炬,初进人民日报记者部时,虽有6年新闻实践和3年理论反思,却茫然不知所措;今天,面对60万字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20.
江亚平 《军事记者》2001,(8):28-29,35
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个怪物相随相伴,这就是战争——人间最残酷、最血腥的游戏。战争令民众遭殃,使生灵涂炭,因此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他们关心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中所发生的一切。新闻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冲突即新闻”,而战争作为各类冲突的最高形式,其新闻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于是,“战地记者”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