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所谓“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也是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则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当今世界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海湾战争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科技实力是制胜的“法宝”,而科技实力来自于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经济、科技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实力取决于国民素质和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浅谈新时期政治教师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实力取决于国民素质和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本文就新时期为什么要提高政治教师素质以及政治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等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瞬息将至。这将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仅再是资源的竞争、资金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教师素质的竞争。在这样一个创新与进步的时代,谁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培养人才的重任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那么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素质呢?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谈一些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5.
推进教育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创新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 ;创新人才的数量 ,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地位。江泽民同志继最近在北师大建校 10 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教育创新”的战略思想之后 ,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创新”的要求 ,高瞻远瞩 ,立意深远。  一、时代发展呼唤着教育创新  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 ,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的竞争 ,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谁就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创新正在成为 2 1世纪知识经济快速前…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医学科学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有了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谁就能抢占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我们应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探索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协调互补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7.
王建国 《甘肃教育》2014,(17):25-25
正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21世纪的教育,谁就拥有新世纪国际竞争的优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有责任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政治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  相似文献   

8.
论素质教育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21世纪的脚步声已近耳畔。人类正处于世纪之交,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站在科技的制高点,谁有足够的人才,谁就稳操胜券,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人才,谁就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高等学校的竞争,同样也是人才的竞争。在强手如林的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斗争更趋激烈与复杂,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瞬息万变。我们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新时代的前进步伐,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十五大已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新世纪科技的竞争、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全民素质的较量。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ZI世纪的各方面竞争中稳操胜卷。…  相似文献   

1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实践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东北大学王宁曹云凤滕超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模式21世纪的即将到来,使高等学校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因为,21世纪科技和经济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现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是对跨世纪时代特征的科学概括.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如何赢得国际竞争,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将来国家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智慧,依靠人才.世界范围的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谁拥有了面向21世纪的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21世纪我国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以及我国的对策是是什么?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在“社会”这个大市场中,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今我国的公务员在职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就或多或少染上的人才竞争的色彩。作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下面就此略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不如说是教育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换句话说,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赢得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获得了走向21世纪的通行证。然而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相似文献   

15.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学校担负着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新世纪新型教育的根本保证。对于国家而言 ,只有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 1世纪教育才有振兴的希望 ;对一所学校而言 ,只有建立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才能把学校办得更好 ,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教育 ,都将无从谈起。基于上述认识 ,我校…  相似文献   

16.
杨亚南 《考试周刊》2010,(10):48-48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老先生临终前还念念不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到来,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政治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这些竞争,其实质是民族素质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这是因为知识经济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支撑,而高素质师资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谁拥有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素质的师资,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审视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我们才能借助知识经济发展良机,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为人才培养尽职尽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教师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 ? …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关键又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基础又在于教育,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办好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人才、教育的竞争,将是新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教育先于经济发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历史也将向我们证明:谁拥有21世纪的教育,谁就拥有21世纪国际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也就是说,谁拥有创新人才,谁就拥有财富,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体育教学是一项能使学生身心同时参与的综合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着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