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同桌……这些被传统课堂定义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在上海市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却被扶正,“翻身”成了学生的课堂权益。该校在进行小班化教育中,赋予了学生六项课堂权益,并向老师提出:“请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课堂权益,否则你要违‘法’哟!”首个提出学生课堂权益的幸福四平实验小学校长俞吉祥认为,传统教学更看重老师,例如在绝大多数让其他教师学习的公开课上,所谓的优秀老师拼命地展示自己的授课技巧和功力,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却被忽视,这是不合理的。在教学中深有体会的学校德育教导瞿晓意…  相似文献   

2.
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同桌……这些被传统课堂定义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在上海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却被扶正,“翻身”成了学生的课堂权益。该校在进行小班化教育中,赋予了学生六项课堂权益,并向老师提出,“请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课堂权益,否则你要违‘法’哟!”首个提出学生课堂权益的幸福四平实验小学校长俞吉祥认为,传统教学更看重教师,例如在绝大多数让其他教师学习的公开课上,所谓的优秀老师拼命地展示自己的授课技巧和功力,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却被忽视,这是不合理的。在教学中深有体会的学校德育教导瞿晓意认…  相似文献   

3.
有些语文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课堂,听一次就够了,如果有第二次,那简直就是折磨。然而窦老师的《游园不值》,却再三地让我感动。是公开课那种近乎完美的精致让我着魔吗?单纯地从教学论的角度讲,公开课也无非就是这些因素: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生成,等等,只不过窦老师发挥得更自然更妥帖罢了——顺便说一句,有人把公开课贬得一钱不值,但我以为公开课对于优秀教师的成长,对于广大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曾经说过,优秀的公开课是多种“营养素”的集合体,教师们只要把其中的一种吸收到日常的教学中,课堂就会有质的飞跃。是…  相似文献   

4.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我们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玩花样、作秀、做假,使原本适应学生的公开课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在公开课上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  相似文献   

5.
时下,听到了太多对公开课的抨击之词,为什么作为帮助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教研风气的公开课竟会受到老师们的强烈抨击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有趣”的现象: 现象一: 很多教师只要是上公开课,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都会千篇一律地使用现代化教具,各种多媒体教具粉墨登场。整堂课学生像在看电影似的,本应多感官引导的东西, 变成了多感官刺激。现象二: 每到上课时,教师讲课的声音比平日高了几度不说,学生此时也自然会中规中矩, 主动配合。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下面的学生总是响应积极,而且答中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整个教学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几乎看不出来,有的学生还是“没教就会”的。显然就是在“作秀”。现象三: 老师在公开课上不敢多说一句话,有时多以录音或学生动口来代替老师讲解,以为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生怕自己再多一句讲解就会沦为应试教育的反面教材.整堂课上热热闹闹,老师学生一起玩游戏。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听课 ,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问题 ,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 :“老师……”老师朝这位学生瞥了一眼 ,随即用手势示意他坐下 ,并且不高兴地说 :“别插嘴 ,老师问到你再说。”看着这天真的孩子很不情愿地坐下和那满脸失望的表情 ,我感到十分婉惜。大家都知道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让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问到你再说” ,换言之 ,就是“老师没问你就不要说” ,这就把学生撵到从属的地位上去了。多少年来 ,…  相似文献   

8.
尚华燕 《考试周刊》2009,(10):153-154
一节好的公开课,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我曾经上过几节公开课,也听过很多公开课,受益匪浅。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两节公开课来分析历史公开课教学艺术。一、预见艺术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我教了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极少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的反映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课堂上的小插曲似乎比其它学科更让教师“防不胜防”。尤其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缺乏应变经验的老师常陷入一些“尴尬”之中。a.实验操作时,学生观察“偏轨”。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氧气》时,指导学生操作“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引导学生观察。大部分学生都看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我正要引导学生顺势得出结论,完成本环节教学时,一个平常寡言的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看到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的东西掉下来。”我当时就面红耳赤,不知所措。时至今日,此事仍令我反思:多么细心的观察,多么可贵的探索!这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上的一幕:“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很精彩,现在老师有一道难题想考考大家……”老师的问题尚未问完,一只只小手已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课堂气氛真活跃!教师们满怀希望地洗耳恭听。然而奇怪的是,学生的回答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是哑口无言。此时,上课者尴尬万分,听课者疑惑不解。究竟怎么回事?公开课结束后,我和一位学生聊起天:你们班的同学发言很积极。”嗯!”你也举了好几次手吧。”是的!”你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很紧张,把答案也给忘了?”“不是的!”这位学生急忙解释:因为老师说,今天上公开课,让我们要积极举手发言,谁举一次…  相似文献   

11.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2.
教室内外坐满了听课的领导、老师,学生们感到奇怪,不知是怎么回事。因为市教育局组织城区学校老师到我校听公开课,我准备上的是一节课前没告诉学生的创设情境作文课。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宣布上课后,向教室扫视一眼,突然喊:“陈芳、陈玉豪,请你俩跟我到办公室去一趟。”我走到教室门口等学生。教室里沉静了一会儿后,有人说:“陈芳,是喊你。”“是喊我吗?”陈芳茫然地站起来问。“是喊你。”“是喊你和陈玉豪。”陈芳、陈玉豪俩迷惑地站了起来,不知所措地挪动着脚步。当陈玉豪从后排走到教室中间时,一个同学拉了一下他的手说:“好朋友,不要怕,…  相似文献   

13.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节课?我认为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首要的。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谈一点看法。一、张驰相济有张有驰,张驰相济是调节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这里的“张”是指为学生设计一种紧张、亢奋的环境状态;“驰”则是相对平和、宽松的环境。现在,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没能很好地体现,教师授课,教条式、灌输式仍然严重,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很被动。我曾听过一位数学老师在学校举行的公开课,当然这位老师授课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过程的确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教学定位的转变,师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越来越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活动也相应地多起来。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认为那只是一种形式,仍然信奉“沉默是金”,课堂上发言的仍只是那几位,正所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教师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尴尬的场面,于是公开课、比赛课过后,课堂又恢复了“老师天下”的面貌。其实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教师并没有真正去关注学生的真实思想,没有真正去优化两方面课堂,因此,我认为应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殿堂。而要做到这点可以从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提问题的氛围。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敢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尊重、爱护学生,多启发、多鼓励,积极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提问题的氛围。例如,在教学“直线和线段”时,需要两个学生上台做示范。为了锻炼学生的胆量,我特意请了两个比较胆小的学生来完成,其中一个学生红着脸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做。”我说:“不要害怕,我教你做,我相信你会做好的。”于是,他俩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做了示范。回到座位后,这位同学轻声对我说:“老师,您直接在黑板上画出直线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我们来拉绳子…  相似文献   

16.
一、王老师的心里话 王老师刚上完公开课,就匆匆走进我的办公室,问道:“张老师,我这节公开课怎么样?请你先评价评价。” 我充分肯定了他在有效提问、清晰授课、课堂监控几个方面的成功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次公开课上,我观摩了六年级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展示,其中教师评价学生读书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发表读书感悟,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诸如“你的答案很好”“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加油,试一试是可以的”等话语都从老师的口中自然而然发出,课堂上学习氛围轻松快乐。  相似文献   

18.
肖中 《现代教学》2007,(1):76-7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信给他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然而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新课标、落实两个教学常规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前些天,听了一节课,上课的教师充满激情,富有经验,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气氛浓厚,给听课者留下很好的印象。只是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一句话“请你告诉我”,让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请你告诉我,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老师问。“请你告诉我,读到这里,你又想像到了什么?”老师又问。不难理解,这句话中的“我”自然就是老师自己。初步看来,这句话也没什么错误,但从这句话的意思想开去,学生的回答自然是告诉老师一人了。那么其他学生似乎可…  相似文献   

20.
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喜欢听公开课。因为公开课是集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学科智慧的课。与一般老师不同的是,我喜欢关注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琢磨公开课上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关注多了,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对公开课上大多数学生真实的“生存状态”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