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瑜 《考试周刊》2012,(10):61-62
增强学生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既是社会对复合型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又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方向之一。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引起了很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而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令人堪忧,大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非常紧迫。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决定其可以作为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脱钩,处于转型期的大学英语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出路。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转换过来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统整的知识与学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完成语言教学的基础任务,还要兼顾通识内容的传授。这是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时代的要求。也为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通识教育—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视阈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线索,对通识教育视域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旨在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危机意识,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对于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技能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文学教学应遵循系统原则、交际原则和文化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文学教学应致力于课程教学模武的深度改革,运用各种积极的教学手段,实现语言应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和人文精神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课程独特的基础工具性和过级等近期功利的驱动性使相当部分的教师对大学英语目标认识存在偏差,而遗漏了英美文学这一重要部分。英美文学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英美文学意识。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基础基本功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语言课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言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学生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足够的文化背景才能学好英语。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缺少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将深入研究我国高职教育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根据实际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为我国大学英语的人文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在体育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隐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氛围,对体育类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力比显性课程更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可以有力地促进体育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职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基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利用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因素,在吸收西方思想和概念的同时,还必须融入课程思政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群体具有知识传递和价值导向双重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社会道德观,树立崇高个人理想,最终成为具有基本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11):98-9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要融入新时代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不仅教会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依据大学英语学科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和能力,为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校培养的是未来医疗工作者,因其职业的特殊性,人文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医学院校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可以充分发挥其语言和文化优势,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努力。英语教师应该针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利用丰富的教学材料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幕课是一种在线开发模式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它的出现引发了全球教育界的改革风潮。将慕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有机结合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本论文将从慕课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师新的素质要求、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析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英语人才的培养。文章总结了嘉兴学院通过适当减少基础英语课程课时、增开拓展课程等举措,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进行的有益尝试,提出了构建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课程设置改革措施,一是课程目标立体化:制定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二是课程设置立体化:把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基础必修课、素质提高课和专业英语课三个层次来设置,将基础英语、通识英语和行业英语等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战略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还要具有思想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文化素养,还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大学英语课程需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既要获得教学实效,又要润物无声。需求分析理论是外语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借助学习需求分析理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基于调查结论,从教材、教师、教法三个角度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与情感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本文先后探讨了人文素质培养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英语精读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并对如何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的设置也会随着每所高校的实际情况而不同。构建适合于本校的校本英语课程随即成为很多教师考虑的问题。在英国,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也有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今天,了解国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他们的课程设置总体上是突出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英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并非教师告诉学生该学些什么内容。另外,自主学习体系里的语言指导也是只能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借鉴其合理的教学设置,依据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引导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方面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0.
王珏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1):165-166
大学英语是一门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大学英语中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创新精神,促进自身文化发展,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偏重于语言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人文通识教育的理念下,对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人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