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增长方式的转变房剑森高等教育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具有全局意义的转变,它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和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历尽曲折和波动。由于政治、经济、人口以及高教自身发展规律等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增长方式的转变房剑森高等教育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它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和质量。新中国高等教育是在较低水平上起步的,1950年,大学入学率仅为0.37%。在40多年中,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采取的是注重高等学枝数量的增加和低球平的重复建设等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方式,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并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转变其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即确立全面质量观、综合效益观与科学发展现,正确处理经济与教育、规模与条件,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对高等教育实行条件性控制,加强宏观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高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改革办学模式,进行多种模式办学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4.
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痛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正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但高等教育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我们转变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念,考虑高等教育质量的特性,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趋势,处理好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与非精英教育机构的关系,从而不断解决高等教育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努力实现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质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众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分化为高低不同的层次,要有适合不同层次教育的质量标准,不能以精英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或某一种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全部高等教育。处于不同层次的、适合不同质量观和质量评价标准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教育目标不同,教育要求不同,在教育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甚至学生质量等方面,都不存在可比性。无论处于高等教育的哪一个层次,只要教学活动能体现其教育价值观,实现其教育目的,就是高水平的教育、高质量的教学和高质量的学生。当前我国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学生整体质量相对于精英阶段明显下降,而是要根据适合自己学生实际需求的质量观制定有别于精英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指导,有必要从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对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后的教育发展格局进行重新估计。我们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1年世界人文发展报告》公布的160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的数据,对国际间不同经济水平下教育发展格局进行模拟,以得出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初步结论,供我国重新估计教育发展格局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转变,经济结构与人才结构脱节,生源危机加重,迫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民办高校需要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在办学特色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政府要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切实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创造良好的机制和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魏心红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跨世纪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这一蓝图,加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显得至关重要。作为教育与经济结合最紧密部分的职业教育。对促进这一转变将起到直接的作用。一、转...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论述的西方高等教育两次大发展是指工业革命时期以及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包含自然科学与技术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改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就是在传统大学鄙视科技教育并逃避社会责任的时候,新建立的专门学院勇敢地承担一这一任务,6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目的是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以满足人们的职业需要,本文认为,80年代高等教育规模的全球性扩展是6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延续,这一浪潮目前还没有看到停止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增长与质量控制是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对基本矛盾关系。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一方面高等教育必须维持快速增长,才能提高毛入学率,培养更多高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又总是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境况。而且,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中,它又是实现社会正迁移的主要甚至惟一途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严格界定其规格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发展中数量和质量关系既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在历史上发生过只注意数量忽视质量造成高等教育大起大落的严重教训,通过总结和讨论我们懂得了高等教育不仅同生产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且同生产力同样有着内在的联系。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最终要受到经济力量的制约。现在的问题是弄清了这些道理之后,在1981-1986年的6年时间里以超常速度增加了373所高等学校,平均每年新增63所新校,超过美国60-70年代高等教育大发展平均每年新增52所新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与数量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琴 《教育研究》2006,27(2):84-89
自日本近代学制产生以来,高等教育内部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及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从而形成了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这一结构特征有效地解决了日本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二者的关系,使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得以均衡、协调发展。日本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二元结构的构成,为后发性国家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严竣挑战,由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向知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知识、人力资源和高科技产业,因此,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推进科技进步,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智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严竣挑战,由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向知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知识、人力资源和高科技产业,因此,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雉进科技进步,高度重视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智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发展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演进的一般趋势,体现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阶段性规律,服从于经济增长及其方式的阶段性规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加快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紧迫要求。政府应该在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新生长点、新驱动作用、新主导力量、新支柱和新动力的形成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应定位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办学方向,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应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要求,创新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保证体系观,建立高校、政府和社会有机结合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体、客体和环境的现状及要求,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为什么转变"以及"如何转变"等问题,力求使高等教育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自身内涵发展水平的提升,并能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在整个18至22岁年龄阶段的人口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到15%以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达到15%—50%为“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故“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这一历史重任极不适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高等教育文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数量增长与质量控制的矛盾。两者关系的历史留下诸多经验与启示,并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的数量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跃进性,直接动因主要来自政治影响、政府政策等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大多时候扮演着直接的质量控制的角色;今后相当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仍将快速发展,数量增长并不必然导致质量问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应由学校自我控制,教育行政部门应着重解决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入世”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值得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和充分把握。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只有把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国民经济也才能获得持续、健康、快速的增长。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技术进步的作用比较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