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的作品中总弥漫着浓郁的感伤情绪,带有明显的世纪末颓废色彩。郁达夫作品之所以会有这样浓重的感伤情绪,除了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他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之外,西方世纪末非理性主义思潮,特别是唯美主义对他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感伤主义”在中国小说从晚清到五四这一时间链条上形成了一条虽曲折但脉络清晰的轨迹。与西方相似,在“中国感伤主义小说”与“小说叙事形式嬗变”之间也客观存在着某种内在、互动的关联,晚清至“五四”的感伤主义小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小说叙事形式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作为中国小说“感伤主义”长链上相互联结的重要三环,吴趼人的《恨海》,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碎簪记》以及郁达夫1927年前的中短篇小说,贯穿了中国小说叙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整个过程。出于情感表达的内在需要,它们在运用各种现代叙事技巧上经历了由拙笨到自如的艰辛历程。感伤主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类型一道,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形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当时古典主义正在消亡,许多作家,诸如英国的汤姆生、法国的卢梭、德国的歌德等竞相仿效,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运用感伤主义的手法。自此,在欧洲文坛上形成了一股潮流。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物之哀”韵味的感伤情绪上。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相似文献   

5.
巴金是现代最具有感伤主义色彩的作家之一。他带有一种先天的受难意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对父辈文化具有一种“罪感”意识。这使他对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反封建的情绪也由此而加大。巴金的“罪感”心理的载体,往往是作品的叙述者“我”,叙述者“我”完成了对作品情感的渲染,使作品充满了悲怆的主旋律。巴金的感伤主义,既抒发了现代青年无路可走的焦虑的情感,也是人道主义意识受挫后的心灵的挣扎。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作品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自叙传的文体。感伤情调作为其小说的一种风格,背后的原因是他深厚的生命悲剧意识。通过自我形象的抒写,他把“性的苦闷”以及更重要的“生的苦闷”和整个心灵,天真而赤诚地表现在作品里,形成了新文学中较典型的小说模式。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五四”时期的自叙小说是以感伤的情感为线索,涂抹浓郁的颓废色彩,构成了一张又一张的情网,从而建构了一重孤独、苦闷、忧郁、自伤自悼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郁达夫作家要有“一种强的个性”的创作追求。这使郁达夫成为了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以情感为中心的独特叙事结构,使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郁达夫的文艺观加以分解,我们会看到一个奇异的现象:郁达夫的每一个观点,似乎都有其脱身的"母体".他主张文学以情为主,这是感伤主义观点;他主张美是艺术的核心,这是唯美主义观点;他主张创作即表现,这是表现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是力的体现,这是未来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该写实,这是现实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该描写性压迫、性苦闷,这是弗洛伊德观点;他主张创作应是苦闷的象征,这是厨川白村的观点,等等.由于郁达夫文艺观的多重性,因而人们对其认识很不一致.有人根据他对表现主义的兴趣,认为他早期文艺思想是表现主义的;有人根据他对唯美主义的兴趣,认为他的文艺观是从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的转化;还有人认为郁达夫早期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相当影响的作家。对于达夫的创作,历来评论不一,有褒有贬。特别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非但得不到公正的评价,甚至连研究郁达夫也成了一条罪状。不久前,有人写文章指出:“达夫先生的一生,至今在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呼吁对达夫的创作,作进一步研究。我感到,这不仅关系到对郁达夫一个作家的评价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正确地继承五四以来一批优秀作家的遗产问题。本文不打算对郁氏的创作作全面的论述,只想就“郁达夫与时代”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民族的灾难和达夫的感伤中国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了中国,他们依靠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操纵了中国军政大权和经济命脉,使中国丧失了经济独立和国家的自卫能力,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政权很快地落到了反动派袁世凯手里,进一步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局面。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虽然曾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小说多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风格为主,这与他在国外的经历和经常涉猎国外书籍有关。本文选取他的代表作《沉沦》,试从感伤主义、自叙转体例两方面来分析西方文学思潮对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浪漫抒情作家的典型代表,郁达夫身上集聚了传统文化的大量因子,古典诗文尤其是晚唐诗词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一点在他的旧体诗中清晰可见。而郁达夫小说中那种感伤的情调、"近情"的心灵抒写以及用情绪感觉来结构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样透露着晚唐诗风的余韵。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早期小说开中国现代主观小说先河,他作品的“自叙传”形式,感伤、颓废的情绪,独特的艺术风格,都有别于当时其他作家的作品,他早期的小说真实地艺术地留下了异常复杂的时代侧影,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14.
对郁达夫,作为创造社同人的郭沫若是深知的。在谈到达夫时,郭沫若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被称为文坛一绝的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是诗人郁达夫所有的,也是一个有光辉、特异人格的人所特有的,它在内容上既非那种谦谦君子的修身养性,又同独善其身的形式相去甚远。郭沫若说达夫“做事情往往……过子冲动,而且他往往过分自贱自卑”,也曾说过“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了”,这当是郁达夫作为一个作家的主要特点吧。达夫曾经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人们也说,他笔下的“零余者”,则是在勾划他自己的思想轨迹。由此,我们对郁达夫文学作品的考察,就更有必要连带着对作家本人个性形成诸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想写好作文,首先要重视体验,丰厚积淀。以下几位作家的创作体验应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有益的启示。1.郁达夫:勾勒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极具个性,差不多就是他的“自传”,他大胆地把“自我”体验直接写入作品中。《郁达夫小说集·出版者的话》就有这样的说明:作者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强调“作家的个性,是无论如何,总须在他的作品里头保留着的”。他的小说有着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创作特色,常常以自己的遭际、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忠实地勾勒出了自己生活的纯真和个性的解放。小说中,寄寓了作者…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理查生是18世纪家庭小说的代表人物,以其作品《帕米拉》和《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的小说多关注平民百姓,特别是中下层女性的婚姻、家庭问题,将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他独特的、以描写个人生活和情感、心理变化的书信体的叙述方式,更为其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中充满感伤的情绪,被称为“感伤小说”,理查生也因此是最早将感伤主义文学引入美国,乃至欧洲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特点,对18世纪及后世的英国和欧洲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正> 读郁达夫的小说,我们常常会被作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那种忧郁之美所深深吸引和震撼。“忧郁是上帝的快乐”,对郁达夫的小说虽然有伤感主义,颓废主义等等毁誉不一的评价,但小说忧郁之美却是审美认识上不可忽视的,这也许正是他的小说一直为读者接受的重要原因。 忧郁,是贯穿郁达夫整个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取向。《沉沦》中主人公变态的压抑和对祖国贫弱的忧患,《零余者》中“我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的绝望,《茫茫夜》中主人公不甘堕落又不能自拔的无奈……都从不同角度折射着忧郁之光。即使是写来较为明朗轻松的散文,也是“感伤的旅行”的记录。《沉沦》是郁达夫的成名作,通过其中表现出来的忧郁之美可见其一斑。《沉沦》的主人公身处异国,在民族歧视的时代氛围中敏感、脆弱、自卑,甚至有些神经质,经常“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在他眼中连他唯一的避难所,被他视为朋友,慈母和情人的大自然,也充满了忧郁的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其鲜明的自叙传色彩、大胆的心理剖露、感伤的抒情倾向,形成独有的浪漫抒情风格。小说《沉沦》是其早期代表作,塑造了以性的苦闷为特征的沉沦者形象。1922年留学归国后,他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春风沉醉的晚上》显示了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浪漫主义的主调中汲取现实主义手法的成功探索,作品刻划了以生的烦恼为特征的零余者形象。郁达夫的散文小品也独具特色,他被誉为优美的散文家,其记游散文更见其长,《钓台的春昼》就是一篇情景兼到、既细且清的记游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诗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作家,他不仅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创造社的主要创始人和得力支柱,而且是一位风格独具、才华卓著的新文学健将。二十年代初期,他的自传式的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小说,如空谷足音震动了文坛;三十年代,他的抒情小品、游记、随笔,为我国现代散文创作增添了异彩;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的旧体诗词蜚声文苑,流传海外,艺术造诣之高,同时代人很少能与伦比。郁达夫是一位忠贞的爱国主义者,他兼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于一身,确实是现代文坛上的多面手。近年来,国内外对他的小说、散文创作论述较多,对于郁达夫的旧体诗词却很少有人作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应有的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忧郁、感伤情怀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中,其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真"我"的忧郁、感伤和人生的自我忧郁、感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