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微型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化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维度缺失,"微型课程"是超越其局限的新思路.微型课程开发是由教师针对任教班级学生具体学习需要,所进行的短时班级性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从深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立场看,微型课程开发有助于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密切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联系;增强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等.为推进微型课程开发,在观念层面应树立明确的开发意识,在行动层面需遵循规范的开发步骤,在制度层面应建立合理的开发交流与分享平台.  相似文献   

2.
校本研修最重要的方面是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通过对过去行动的反思,我们对外部世界和我们自己,都可以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通过对学习的反思,我们可以建构将来的行动。行为跟进是校本研修的追求,因为这种基于“体验—理解—计划—行动”的体验式学习循环的校本教学研修目标,绝不是教师为了追求几个学分,不是为了使学校教师的教研活动看上去变得丰富,也不仅仅是让教师觉得教学还是有研究头的,它的目标归根结底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因为任何理念的转变、新理念的形成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行为来体现、落实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法律保证,教育行动研究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两者有本质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都具有实践倾向,都体现了民主参与原则,研究的过程一致。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解,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4.
应道水 《江西教育》2006,(20):10-11
在校本教研的理性思考中,要回答三个问题:校本教研是什么?校本教研为什么?校本教研做什么?这三个问题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什么——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育研究校本教研是实现教育理念与实践在教师身上高度统一的路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它强调研究与行动的结合,倡导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教师既是教育理论者,又是教育的实践者。因此,校本教研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在教师身上高度同一的路径。教师个体内在的理论与实践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和互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师专业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致的关键要素,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向.目前我国中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相对低下,对实施课程改革、落实其目标有很多的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往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存在很多非专业化因素.本文我分析了校本行动研究的内涵,校本行动研究的发展,校本行动研究的载体,校本行动研究的目的,提出了"校本行动研究"能有效地解决以往教师培训模式中的多种非专业化因素,应该成为初中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主要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6.
校本研究是“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的教、学、研、训相整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内容不仅仅是教学研究,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个学校层面的一切教育实践研究活动,包含校本教学研究、校本管理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师培训和校本评价研究等五个方面。其中校本教学研究是关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是核心,校本管理研究是保证,校本培训研究是前提,校本评价研究是导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中小学"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等,了解教师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外部压力大与内部要求高、环境相对闭塞与改革理念超前、身心疲劳无暇顾及自己的提高与发展等教师教育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着重从教育支持的教师发展校本培训前提与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校本培训本源等视角进行理性定位,从而提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校本培训的规划目标、组织制度、培训队伍、活动要求、硬件支持等有效性策略,还探讨了实施中的教师心理成长的校本培训案例。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作为适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常态下开展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由于存在“自上而下”、“由理论到理论”、“缺乏行为跟进”等缺陷,活动较难取得实效。本文从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更需要同伴互助;需要行政推动,更需要制度规范;需要观念更新,更需要行动研究三个层面入手,阐述了实现校本教研活动重心下移,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中教育行动研究的取向越来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体现教育行动研究精神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师资培训、教师即研究者、校本管理等自下而上的、理论联系实验的教育改革运动蓬勃展开,这种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行动研究被许多研究者接受和提倡。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通过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努力,使教育理论主动寻找实践作为基础;实践也主动寻找理论作为指导,进而反思和批判理论,把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王越明 《新课程研究》2007,(5):20-21,25
校本教科研与校本教研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两者缺一不可。教科研与校本教研内涵不同,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都不尽相同,且不同教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其专业发展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仅靠校本教研无法满足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必须同时进行校本教科研。在校本教科研中一定要坚持校本性、科学性、人本性、导向性、可行性、互补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校教师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的目标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研究探索、确立终身学习观念、主体意识强。开展校本培训的策略: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校本培训要得到校外教育专家的指导;校本培训要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建立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组织和制度,使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3):309-321
There are increasing opportunities in many countries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to engage in a transnational school-based experience as part of study abroad programmes. 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of such transnat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s is recorded in research studies, often supported by data from participant surveys. However,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evidence investigating shifts in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derived from such experiences. This qualitative study addresses this issue by exploring the perspectives of 16 pre-service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from Hong Kong, who engaged in transnational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primary school pupils in Australia during their study abroad programme. Discourse analysis of participants’ dialogues traces how they encountered conflicting Discourses of ‘student-centredness’ in the Australian classroom. Reflecting dialogically on their experiences led participants to negotiate and reframe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language teaching pedagogy and themselves as language teacher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both peer and lecturer feedback into the process of dialogic reflection and the need for more longitudinal research into the impact of transnational school-based experience 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是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求教师在“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相关学科教育教学活动。本文针对快乐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展开分析,探究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叙了青岛第四十一中学教学管理及校本研训过程中的实际做法,即依托大学教育资源成立教师发展学校,依托专家,进行以"一课多人上"的课堂实录为主载体的评课式研讨;以"同课异构"式的集体备课为主载体的备课式研讨;开展以读好书写随笔为主要形式的教师自我研训;以及开展以生成性问题为中心问题的"行动教学研究"等校本研训活动。并对开展校本研训取得的效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信念的研究是判断教师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当前教师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职前教师信念由于受到先前经验和信念本身特质等因素的影响,不易改变,教师教育应该对职前英语教师的信念进行检视与再建构。在自我反思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育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教育界探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论,是一种非常适合没有接受过教育研究训练的职前教师的研究方法。开展行动研究有助于职前教师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的直接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检视、并重构教师信念,提升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学校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建立与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只有充分地发挥三者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策略,但在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途径为:1)学校建立校本教研激励机制;2)教师要逐渐使自我反思成为自身的内在需求;3)教研员应提供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专业引领;4)构建校本教研网络以形成联动教研.  相似文献   

18.
李强 《天津教育》2021,(5):51-53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校园微博、微格教学、微机阅卷在现代化的教学活动中一展风采。校园微博利校利师生,不仅让德育阵地锦上添花,也使素质教育如虎添翼。微格教学优势明显,反观反思教学,精细化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微机阅卷提供了模拟高考的仿真环境与规范化训练,形式上实现了与高考的有机接轨。“三微”助教相互联结,融为一体,引领创新,立足校园,助力高考。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方式已经引起了我国广大中小学校及教师的热切关注,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经走上了校本教研之路。但在大部分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校本教研还存在很大困惑。针对于此,文章从"从寻找研究‘问题’起步"、"养成撰写教育日记的习惯"、"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参与乡土教材的编写及其课程资源开发"、"校长带头搞科研"等多角度探讨了农村中学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师教育训练,对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非常陌生,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高校应把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校本培训,实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在岗培训计划;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技能培训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