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代爱情剧对民俗生活相的揭示和勾勒,是对民俗生活相的艺术概括和升华.在元代爱情剧中,代表婚恋民俗生活相的“春”、居住民俗生活相的“墙”和“角门”、行为的社会民俗生活相的“拜月”、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的“圆”,既渲染描绘了元代爱情剧的环境气氛、构建了主要情节和戏剧冲突,也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民俗文化心理.而相遇、阻隔、分飞、团聚的“四步曲”情节发展模式,也形成了元代爱情剧“喜———悲———喜”的圆形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元代浙江农业发展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自唐宋以来不断发展的农业经济,但这种影响具体到全国各地则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就浙江地区而言,通过考察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品种和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情况,可知其时境内的农业经济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的,在整个国家经济中仍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未出现宋元时期的逆转或大倒退。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民俗文化在总体上具有开放多元和崇尚娱乐的特点,这些取向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观念,肯定了娱乐的独立性。元代民俗风气赋予了戏曲以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元杂剧实现了雅俗的统一,并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代浙江风俗有非常强烈的地方文化色彩,它的形成融合了其他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内容,并且加以本土化,形成自己的地方文化.这里介绍的是那个时代的婚姻、商业习俗,服装特点、饮食文化以及家庭器皿等方面,从中可以发现它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元宵是我国民间年节习俗中一个充满喜庆的节日,《开元天宝遗事》、《东京梦华录》及唐诗宋词中记载了大量的元宵热闹场面。《全元散曲》收录了10首元宵散曲,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继承了前代习俗,“九陌连灯影,千门共月华”。另一种元宵散曲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忧患心理,团圆忧离别。这与元代士人地位之低贱有密切的关系;此类元宵散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服饰作为元代重要的工艺美术组成部分,其史料价值也是多方面的,而服饰观念则更能集中地体现元代设计最为核心的精神。研究古代服饰,对探究元代各阶层的审美观念、造物思想、等级制度甚至是元代时各文明互相交融的状况,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之一,如今民俗教育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文章对民俗内容的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民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民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对历史教学中渗透民俗教育还要有一定的适度性、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陈莉 《华章》2009,(16)
本文选择研究浙江区域体育文化,一方面浙江有着引人注目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浙江体育文化发展的大体趋势;因为各个地区都有自身体育发展的历史,都有自身的体育文化积淀.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又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扶持情况下,能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省份之一,创造出令世人属目的"浙江现象",是我们要寻找答案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了民俗与民俗音乐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在现今高科技社会的发展中,民俗与民俗音乐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因剧情和反映生活之需要,保存了大量的市商民俗风情,其中涉及最多的行业为餐饮旅店业、色情娱乐业、典当业。这些市商风俗的描写表现为亦蒙亦汉、亦南亦北、亦古亦今的特点,呈现出元人在民俗风情上的包容性、承传性、变异性诸特色。从剧情之表现和发展的需要上看,元剧中的市商风俗文化的展示是附着在剧情和剧中人之上的,因而这种习俗的展现不是平面的静止的,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生活习尚的描述和表现,才赋予戏剧深广时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7,(5):16-21
元代文学研究的重心历来集中在戏剧和散曲方面,对于笔记的研究尚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目前还没有一套类似《全宋笔记》的大型元代笔记基础文献整理丛书面世,少数论文也集中于个别专书或作家的研究,这使得对元代笔记的基本撰作情况做一番梳理,就显得尤为必要。与前代相比,元代笔记明显呈现出衰落态势。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元代史学不发达,而深层原因则在于文学风尚的转移,叙事性作品如小说话本、戏曲剧本已经取代传统抒情文学体裁诗、词、散文,成为十三世纪中后期到十四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笔记文学在元代的衰微,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13.
端午是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很多的民俗事象和活动.这些事象和活动都源于祈福镇邪驱灾的原始巫术,表现出中国人对生命、对人生的重视,对现实功利的关注.战国末年,楚人为表达对屈原的敬重,将纪念屈原的活动纳入端午民俗之中,给端午民俗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文化价值,即在关注现实人生的同时,注入了对超越性价值的追求,对包括爱国、理想和正义等范畴的"道义"的持守,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端午文化价值体系.它影响着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与大中华文化圈内的广大民众,成为泛中华文化圈内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  相似文献   

14.
民歌是语言民俗的一部分,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民俗事象。以冯梦龙《挂枝儿》、《山歌》等为例,可以考察明代民歌中的多种民俗如婚恋民俗、信仰民俗与生产民俗。研究明代民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有多方面的意义:明代民歌与民俗是紧密结合的,对民歌与民俗进行综合考察是中国历来的优良传统;明代民歌有助于明代民俗语言的研究;明代民歌中的民俗事象的解读有助于对明代民歌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5.
辽阳行省的建立与调整既是蒙元朝廷对地方统治模式不断探索的结果,又与东北政局的变动密切相关。由于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才使得辽阳行省在政区建置、基本职能、主要官员的身份地位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控制、安抚、利用东北诸王始终是元代东北统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时期,游艺的风气较为盛行。《水浒》中有许多关于游艺民俗方面的描述:足球:高俅是一位踢足球的高手。相扑:“燕青智朴擎天柱”。文身:“花绣遍身光闪烁”。博戏:李逵大闹赌博房。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对节日风俗的描摹状写活现出了当时种种生动的、琐细的、古朴的民俗事象,为我们存留了当时人的特定生活信息,传递了那个已经逝去时代的特定回音.中秋节焚香拜月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而九九重阳乃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宴享、登高游玩的节日,它使人在醉心欣赏中迸发出诸多灵思,并获得了身心放松和精神自足.透过它可以窥视到元代人社会生活及其精神状态的重要一隅.  相似文献   

18.
代北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风俗与众不同。春秋战国以降,代北就是游牧民族与汉族混合聚居地区,到了唐代,代北更是作为防御北方游牧部落南下的第一道防线、军事战略要地,毗邻突厥、契丹、奚等少数民族。在长期胡俗戎风的浸染下,代北民风剽悍,气俗尚武,贪婪慕利,狡黠多叛,唐代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得代北在家庭生活与宗教信仰上表现出婚姻自由、盛蓄假子、佛教盛行、嗜饮茶酒等习俗,从而形成了代北风俗的时代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