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报纸副刊编辑的身份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编辑不仅是技术园丁,同时也是青年导师、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知识型专家,正是这种多维身份的建构,铸就了中国现代报业的黄金时代.借鉴中国现代报纸副刊编辑的多维身份建构,拓展数字时代报纸编辑的身份边界,乃是新时代中国报刊传媒振兴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2.
最近,和一群本地文友相聚,相聚时谈起我们本地报纸星期刊和文艺副刊的用稿情况和对本地作者作品的态度都或多或少有些怨言,说现在的地方报纸副刊和星期刊开始重视外稿、甚至名家的作品,而对本地作者的作品刊登的越来越少,对本地作者没以前那么热情了。认为这种情况不正常了,不利于本地作者的成长,也不利于本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新闻与写作》2007,(3):19-19
本刊讯1月26日下午,2007年首都报纸副刊界新春茶话会在京举办。首都众多报纸的副刊编辑代表汇聚一堂,为副刊发展建言献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等致辞。  相似文献   

5.
一份报刊的编辑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岗位共同参与,其中,文艺副刊和正刊承担着同样的舆论导向责任,对报刊受众开发和维护负责。经济的水涨带来了多艘船高,报纸文艺副刊的内容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逐渐改变其传统的文学为主体,使其朝着专业化、杂志化前进。报刊围绕文艺内容开展,借助杂志化编辑手段来完成报纸文艺副刊总体的改变,从而确保新时代下人们的阅读需求受到满足,最终提高报纸销量。基于此,笔者展开本次研究,简单概述了报纸文艺副刊编辑的一些技巧和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6月1日至2日,我作为评委,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0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评选。这次评奖活动,是自1998年首次将报纸副刊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系列以来,举行的第4次评奖。为了与中国新闻奖的总序数保持一致,采用了统一的“第十一届”序号。在全国2000家左右公开发行的报纸中,大部分都辟有文艺副刊。随着报纸为适应人民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调整,以及报纸多版化的发展趋向,报纸文艺副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中国新闻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评委会,顺应副刊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传播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到文、图、声、像,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展示的全媒体时代。在这种全新的传媒生态中,报纸文艺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成功突围成为摆在传媒人面前的迫切现实问题。报纸文艺副刊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坚持"三结合",即:副刊编辑方针既要与正刊结合,又要形成独特的版面风格;副刊作者队伍中既要有专业作家,又要有来自底层的声音;副刊内容设置既要有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又要有长篇文艺作品连载,才能够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破冰前行,努力开拓一种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首先党报副刊也是党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也不能离开党性原则,也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党的中心工作有机配合,其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也是建立在党报的新闻原则这个基础上的.文艺副刊虽然在时效上经常慢半拍,但是它能够通过文艺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艺术地表现出来,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0.
左元 《新闻世界》2014,(9):8-10
报纸副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种需要,撰写并呈现在副刊版面上的各类说明性文字,包括编者按、编后、征稿启事、读者来信回复等"编辑启事",有它们独特的意义。副刊编辑应该重视编辑启事,增加精神共鸣,增强副刊粘度,从而增大报纸魅力。  相似文献   

11.
如今,报纸的受众广泛,上至领导干部,下至工人农民,很多都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党报的文学副刊,对正刊是一种补充和延伸,肩负着沟通情感、联络读者、丰富生活,提高党报亲和力的责任,文学副刊办得如何,对一张报纸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办好文学副刊,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报纸文学副刊与杂志文学、网上文学相比,有自身的面貌与品性,所谓"报纸文学""副刊味儿",皆从这种品性中来。为达到此种品性,编辑副刊是有一般规律可循的。首先,在作者队伍的建设上,编辑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当地作者与外地作者的关系;二是专家学者与作家文人的关系;三是大家名家与新人新秀的关系;四是城市作者与县乡作者的关系。本地作者是立足之本,报纸所在地的作者群是副刊  相似文献   

13.
报纸副刊,是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为读者建设一块精神的家园。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组成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版块。  相似文献   

14.
张颖 《记者摇篮》2007,(3):26-26
中国报纸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自成风格的副刊正日益成为报纸赢得长期稳定的读者群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2006年网络文学以及个人日志类博客的火爆,在让副刊编辑为找到一个巨大稿源而欣喜后,很快就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副刊面对包围所感觉到的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报纸副刊言论的特点首先,报纸副刊言论,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其新闻性。报纸副刊虽然在正刊之后,但绝不是正刊的附庸,而有其独立的地位。而其中的言论,无论是文艺评论、体育时评,还是杂文或随笔,都是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说,因而都具有明显的新闻性。报纸副刊言论在具有新闻性的同时,还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副刊言论,有些语言犀利,淋漓酣畅;有些胆识过人,说理精深;有些诙谐幽默,令人捧腹;有些妙语连珠,让人回味无穷。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保持着文学的形体,艺术的骨干,智慧的情调。副刊言论中,如果没有精彩的文…  相似文献   

16.
吕晓峰 《今传媒》2016,(9):84-85
现代报纸一般包括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基本构件。简单来说,副刊与其他三个报纸构成要件的区别在于:新闻提供事实,评论提供意见,广告推销商品或观念,而副刊提供娱乐与知识。本文将结合对副刊定义、演进过程,传播意义与文化特征,编辑方针与运营策略,现实问题与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探讨,分析中国当代报纸副刊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金:观念是金,思路是金。思路决定出路。创刊初期《,景德镇广播电视报》的“昌江文艺副刊”以纯文学作品作为选用稿件的着眼点,每期刊出的多为小说、散文、诗歌作品。佳作不多,平庸之作不少,其结果是将副刊办成了少数文学爱好者孤芳自赏的“习作园地”。后来,我们调整思路,改“昌江”纯文学副刊为“满庭芳”文化副刊,结合特定的读者群,大打地方文化牌,相继推出了“名镇古今“”瓷苑折枝“”旧闻杂忆“”瓷城夜话”等栏目,编发了大量以当地风土人情为题材的稿件,受到读者欢迎。木:副刊大厦由“木”支撑,这个“木”就是副刊引人向善向美的导向,…  相似文献   

18.
1897年11月24日,是中国报纸副刊的生日。这一天,《字林沪报》创办了附张《消闲报》。办刊的意义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既歇息,则闲矣,则当有消闲之法矣。一篇入目,笑慨开,虽非调摄精力之方,要亦可为遣闷排愁之助也”(《释消闲报命名之义》)。后来,娱乐消遣就成了各报创办副刊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当今,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之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不可能置身其外。如今的副刊已不仅指文艺性副刊,还包括专业性和专题性副刊,像报界近年的“扩版热”与“发行大战”中,出现的各类名目繁多的增刊、专刊、特刊、导刊及周末版等,都可谓副刊的延伸和变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报纸的文学副刊勃兴于上世纪20年代,它承载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重任,一度成为提倡、传播新思想、新思潮的绿洲。此后,文学副刊以其思想性、知识性、情感性、审美性、休闲性见长,而长时期地成为广大读者的精神家园。曾经,一个优秀的文学副刊会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和标志;也曾经,文学副刊的编辑们对自身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和神圣感。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