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20日,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军事记者》杂志社和人民武警报社联合主办的《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特别策划》研讨会在京郊香山举行。来自总政宣传部宣传局、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解放军报社、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以及武警部队基层部队的代表和人民武警报社采编人员共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26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30多人提交了研讨论文。  相似文献   

2.
面对现代传媒激烈的竞争,“新闻策划”成为当代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战略战术。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高明的“新闻策划”者呢?下面结合《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办报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全军军区、军兵种报纸中的第一家周末刊——《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创刊一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报社先后收到读者和新闻界来信、来电数百次,纷纷给予好评,许多官兵反映说:“每周就盼星期一的《星期特刊》。”著名作家莫言来电说:“以前不了解武警部队,看了《星期特刊》,深感这是一支有文化、有作为的部队。”中宣部新闻阅评组在去年9月19日的《新闻阅评》中,以《“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生动活泼高扬主旋律》为题,对《星期特刊》给予肯定,文章说:“《星期特刊》是文化娱乐休闲类的副刊,但它远离社会上某些副刊类报纸低俗…  相似文献   

4.
迎着新世纪的晨光,《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于2002年春呱呱坠地,开始了漫长的新闻文化之旅。那时.军内外报业周末版风生水起,大有追波逐潮之势,《星期特刊》应运而生。大家期盼这份每周一期的对开四版彩印报纸.能够成为警营文化戈壁上的一眼清泉、一抹绿洲。  相似文献   

5.
“七一”前夕,《人民武警报》在星期特刊推出“基层文化建设专号”,对武警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会议提出的传统文化、战斗文化、廉政文化、网络文化“四位一体”文化模式进行深度解读,并依托试点单位经验进行理性梳理和翔实报道,产生了重要导向作用,受到了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围绕武警部队遂行党和国家重大集会、庆典安全保卫和处置重大灾情、险情等急难险重任务,推出“抗击汶川大地震启示录”“五环旗下的中国交响”“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的中国武警”“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一系列专题策划报道。这些专题策划气势恢宏、内涵丰富、语言优美、感情真挚.不仅从武警部队党委和武警官兵的视角对这些历史性事件予以充分报道.而且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细节的揭示.生动展现了武警官兵为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奉献的生动实践。为引领和激励广大官兵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健 《军事记者》2005,(3):44-4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军队、地方都有了双休日。人们在每周这七分之二的特殊的生活状态下,产生了特殊的化和精神的需求。于是,抓住周末的时间、周末的阅读人而创办的报纸——周末副刊应运而生。在《解放军报》“化周刊”的引领下,《人民海军》的“周末特刊”、《人民武警报》的“星期特刊”、《前进报》的“周末”、《战友报》的“军营周末”等陆续推出,  相似文献   

8.
行业类报纸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制作特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专家视角超前策划或发现选题行业报编辑部要有新闻敏感性,要比其他媒体超前地从日常报道中发掘与国计民生、行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题材作为特刊的选题,提前推出特刊,打好时间差,占据同类选题的时效性优势.此外,行业报还要善于用自己的专家视角进行策划,推出比其他媒体有角度有新意的特刊.春运年年有,报道年年做,新意在哪里?多年报道春运让《人民铁道》报这个春运报道的"专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时间点特殊的除夕夜,以比为创意点策划组织了"列车春晚"活动:除夕夜,请列车上的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联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武警报》由于采取了优质稿件评选、建立差错登记制度、加强宣传策划等一系列举措,紧跟党委、围绕中心,突出报道总部首长关注的、基层官兵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报纸变得越来越有可读性,越来越受到领导机关和广大官兵的好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军事后勤版也乘势而上,围绕部队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唐虎 《军事记者》2003,(8):46-47
中心工作,在整个军事新闻宣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人民武警报一名驻站记者,我始终以搞好中心工作报道为己任,较好地完成了报社和部队领导赋予的中心工作宣传任务。去年以来,我在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刊发稿件170余篇,其中反映中心工作的报道就有153篇。其中长篇通讯《打黑除恶一利剑》在军报、武警报刊发后,还受到了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的高度评价。回顾一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我感到搞好中心工作报道关键要把握好3个环节。起点要高落脚要实中心工作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密不可分,又与部队建设、社会稳定紧密相关。要驾驭中心工…  相似文献   

11.
奔牛 《军事记者》2006,(12):18-18
奔牛报道:如何进一步搞好并创新新形势下的军事新闻宣传?《军事记者》杂志怎样进一步提高学术品位?在11月28日本刊召开的驻京部分顾问座谈会上,大家联系实际深入研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军队新闻媒体,怎样宣传好“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这一新形势下党对人民军队的政治要求?《人民海军》报社长李道明指出,要改变以往军事训练报道中存在的某些不实、雷同和肤浅现象,敢于正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人民武警报》副社长刘立献认为,军队媒体要着力反映执勤、训练、管理等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贴近官兵火热的生活实际。《中国…  相似文献   

12.
聂鑫 《军事记者》2010,(3):49-50
脱胎于《人民武警报》的“新华网·人民武警”频道于2008年底开办,据新华网舆情室的有关监测,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等商业网站,人民网、央视网、中广网等中央新闻网站以及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军事信息中,自2009年以来有关武警部队的信息量出现了明显增长,来源为“新华网”、署名为“《人民武警报》报道”的新闻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17年3月7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大庆油田报》策划推出了《里程碑时刻》特刊,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鼓舞大庆石油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当日,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的《奋斗》杂志官方公众号同步推送了这期特刊。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底,武警总部党委站在时代的高度,根据武警部队建设的需要和武警部队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果断地作出创办《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的决定。在各级首长的关切下,在报社领导的精心组织下,特刊2002年1月5日正式创刊,至2004年3月6日已经出刊117期。特刊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部队,是对正刊报道内容的扩展和主题的延伸。特刊创刊以来,在机关、部队和友邻单位,在军内外新闻界都引起良好反响。2003年,该刊连续荣获中国新闻奖和全国报纸版面奖,其中有9篇作品受到中央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的表扬。贴近基层贴近官兵广西总队柳州支队…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底,武警总部党委站在时代的高度,根据武警部队建设的需要和武警部队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作出创办全军各大单位第一份报纸特刊——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以下简称特刊)的决定。从2002年1月5日正式创刊至2002年底已经出刊50期。特刊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武警部队,使正刊报道的内容得到扩展,主题得到延伸,在机关、部队和友邻单位,军内外新闻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受到了中宣部有关部门的表扬。回首特刊1年来走过的道路,“贴基层、近官兵、高质量、高品位、大视野、大纵深”的办刊宗旨,体现在每个版式、每篇稿件、每个标题、每幅图片和插图之中。特刊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特刊之“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典型人物报道以其内容鲜活、表现形式新颖而深受读者欢迎。但一些非典型军事新闻人物报道,却存在着生硬、呆板以及缺少人情味等现象。如何使军事人物报道更加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刊登于《人民武警报》2010年11月25日的《笑声,给战士心田播撒阳光》一稿,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值得我们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报网互动,报网融合是网络时代报媒发展的大势所趋。2011年3月28日,《人民武警报》主办的新华网·人民武警播发的稿件《岩手救援八天七夜——访赴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救援专家彭碧波》,第一时间被新华网首页、新华网军事频道头条刊用,各网站转载累计百余次,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这种依托报纸权威、独家、深度的优势,发挥网媒即时、互动、海量的优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战士报》记者杨建华、本刊记者朱金平报道:军队报刊如何改进宣传方法,提高引导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怎样更好地办好《军事记者》杂志?3月初在广州军区召开的《军事记者》第三届顾问年会的代表们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参加这届《军事记者》顾问年会的代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人民武警报社、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等单位的领导,他们都工作在新闻实践与新闻理论研究的第一线。对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军队报刊如何提高读者思想引导水平这一问题,大…  相似文献   

19.
纪念《军事记者》创刊50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届军事新闻论坛5月5H至5月7H在昆明举行。来自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人民武警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领导,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军事记者》杂志的发展历程,并就怎样推动军事新闻改革创新,实现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报网互动,报网融合"是网络时代报媒发展的大势所趋。2011年3月28日,《人民武警报》主办的"新华网·人民武警"播发的稿件《岩手救援八天七夜——访赴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救援专家彭碧波》,第一时间被新华网首页、新华网军事频道头条刊用,各网站转载累计百余次,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这种依托报纸权威、独家、深度的优势,发挥网媒即时、互动、海量的优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