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是计量、检查、考核、落实和监督政府公共财政受托责任的最为有力的实施机制。本文以产出和结果为导向,首先探讨了公共部门绩效低下的根源及实施绩效考评的意义,构建基于战略导向和结果导向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模型,在对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实施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标准和考评工具的选择,以及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政府财政管理能力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提出了一个原则性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财政分权的理论分析,还是国际惯例的经验分析,政府间公共服务的配置都应是支出责任与财权财力相统一.然而,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实际上存在着政府间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和财权财力配置不对称的失衡状况:财权财力过于集中在上层政府,支出责任过于下放到基层政府,基层政府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去完成大量的事务.一方面,部分公共服务如农村教育等,提供的责任和义务主要由县、乡等基层政府承担,却不拥有与履行义务相对称的财权,而另一方面,中央和省级政府拥有相当多的财权,却承担着很少的提供这些公共服务的责任.调整的思路近期应以制度化方式合理界定支出责任,长期应着重于财权划分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阐述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指出现阶段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存在诸如事权划分法律缺失、上下级政府间事权不明确、财权事权不对称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的建立。基于我国应该结合事权划分的四个基本原则,提出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从而完善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在没有确定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效率边界下,向着财政收入层层集权、公共事务治理责任及相应的支出负担层层下移的方向演变,结果导致基层财政普遍处于“紧”运行之中,并衍生出一系列基层公共治理问题。理顺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必须按“以公共需要为本”的公共治理观和公共财政观、“财政负担与财政能力大致对称”的政府间纵向支出结构安排观以及“基本公共品优先保障”的各级政府横向支出结构安排观,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效率职能界定、政府间公共事务治理责任及相应的支出负担划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建、打破城市与农村公共品分割分治的“一品两制”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浪潮下,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发生了调整,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市场化、民营化、分权化和问责制走向。这些政策有其共同的实践动力和理论依据,并且相互关联,各自有利有弊。对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的批判性分析表明,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观不能妥协,政府不能放弃对公共高等教育的责任,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应当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帮助低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一直是政府从公平角度干预经济的主要理由。本在对我国10000余名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公平性。实证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是高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的受益程度却相当有限。因此,以实现公平为理由支持政府在高等教育上承担较大的财务责任缺乏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分权理论抓住了我国政府间关系的关键特质———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但是在解释地方教育供给时存在分析架构上的不足,因而未能对教育财政支出占GDP 4%的目标实现给出合理解释。本文聚焦于教育的直接提供者,在讨论公共教育的产品属性以及地市和县支出偏好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式分权对地方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地市—县教育职责同构和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县级政府边际教育支出倾向递减,而在以私人物品和俱乐部性质教育供给为主的地市政府,教育支出并未呈现边际递减的倾向。21世纪初以“政策制定集权上收中央,财政支出分权下沉到县”为特征的中国式分权改革改善了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的省级数据,采用利益归宿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支出的受益分布。结果表明:人均GDP最高地区、东部地区为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支出的最大受益者,其他地区均为学前教育公共支出利益受损者,其中最大受损者并非在人均GDP最低地区和西部地区,而是在人均GDP次低地区和中部地区。这一格局在2003-2008年的6年间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相反,受益差距在不同地区却呈现出一定的扩大趋势。政府投入不足,政府间责任分工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以及公共支出投向偏差是造成当前学前教育公共支出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尽快补足学前教育短板,将政府以及各级政府间在学前教育投入的责任具体、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理论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而介入公共服务的提供而产生。但随着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政府作为仁慈代理者的前提变化,更加注重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不反映政绩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上缺乏效率。利用2003—201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分权及支出分权的角度分别探讨财政分权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诱导所产生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对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作用,发现财政分权本身与社会保障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过度竞争是阻碍地方社会保障公共品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已经在政策层面形成共识。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缘起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以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层级之间责任的适当划分以及决策权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为基本内容,具备民主和法治特征。我国公共教育财政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严峻问题。应参照公共教育财政的规范理论,以解决政府层级之间教育财政责任划分为突破口,渐次纠正市场与政府之间错位与决策权误置的问题,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教育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失业形成的原因。表现特征及其出路和对策进行分析。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工业化战略选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因素。就业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临的跨世纪难题。  相似文献   

12.
13.
加速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村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小城镇对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考虑自身的现代化,更要将其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大框架中来思考,来谋划。围绕促进农村现代化,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勇于创新。健康发展小城镇,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邵俊峰  李丽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2):12-15,42
孔子仁学的思想理路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在孝与忠的关系上。孝与忠在情感层面的兼容,构成其"家国同构"的社会理想;在践行层面的对立,又构成其"家国错位"的理论偏至,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家庭化了,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化了。仁学具有的情感性与践行性矛盾统一的本质特性,决定其思想理路必从"家国同构"走向"家国错位"。  相似文献   

15.
Globalization, like all important concepts, currently has many meanings and connotations. To most de- veloping contries, cultural imperialism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ir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glo- balization. In this article, issues in China will be analyzed in order to find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the globalized media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ulture imperialism and Americanization will be deeply concepted and argued by some strong statistics and examples. In addition, some valuable comments will be mentioned not only for China but also for most other developing contries.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国家特征可以归结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以及被它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没有政府指挥的市场经济"、"只有一个主权和一个世界政府的全球国家"和"宪政民主"。"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没有政府指挥的市场经济"意味着共产主义国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的物质需要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因而实现自己创造性潜能的劳动可能成为每个人的生活第一需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意味着共产主义国家消除了阶级与剥削,因而使国家的实然目的与应然目的完全一致:为每个人谋利益。"只有一个主权和一个世界政府的全球国家"意味着共产主义国家消除了战争和常备军,实现了世界大同;"宪政民主"意味着完全符合公正与人道以及平等和自由制度道德的理想国家之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客观趋势,它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深刻的影响,每个国家都将面临机遇和挑战。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更应全面认识全球化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风险的概念、成因、表现、种类、特点 ,全面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 80余年发展历史中 ,抗御各种各样政治风险的经验和教训 ,论述了 2 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抗御政治风险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75年11月15-17日,美、英、法、德、意、日等六国最高领导人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了六国首脑会议,奠定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基本架构。翌年6月,六国领导人在美国的波多黎各再次聚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出席了此次会议,这标志着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正式诞生,此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每年一次轮流在以上七国举行,学术界将之称为七国集团(简称G7)。在运作了22年之后,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成了八国集团(即G8)。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学术界就不断对G7/G8进行研究。本文即对西方学术界关于G7/G8的起源、发展与走向的研究成果作…  相似文献   

20.
Textbook analysis is seen as a major element for study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ddressing pupils, image analysis being rather relevant when studying textbooks written in 11 languages. We analysed 25 textbooks from 14 countries addressed to 14–16-year-old pupils, focusing on: (1) local and foreign/global images; (2) urban/rural and nature images; (3) negative impact, human management, and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4) men and women in images wi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impact. We distinguished some trends between Western (WEc) and Eastern (EEc) European countries and non-European countries (NEc). In contrast to textbooks from EEc and NEc, which tend to show the beauty of nature with little human influence, WEc textbooks tend to exhibit more images of urban/rural landscape, of human negative impact and of human management, expressing an anthropocentric view of the environment. Men are usually more present in textbook images than women. However, some images exhibiting more women than men could be found in textbooks from WEc and EEc, but never in NEc. In negative impact pictures, men are more often present than women but NEc women are never present in such images. Women are more frequent than men in positive impact images. Results suggest that textbooks from EEc and NEc should give more emphasis to human management and urban/rural images, whereas those from WEc should give more attention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A balance in the presence of men and women in images should be a matter of greater concern by all textbooks’ authors and publis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