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企业"走出去"天地广阔。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中国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选择。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是要引导人们树立国际化经营意识、培育"走出去"的战略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前,"走出去"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明智选择。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非公企业具有"走出去"的优势,然而,鉴于政策、体制以及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等局限,非公有制企业真正"走出去",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拟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从政策法律层面及非公企业自身等方面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加入WTO的今天,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也要从微观上努力。政府既要加强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为跨国经营企业创造宽松便利的环境,又要对跨国经营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引导。企业自身也要熟悉、遵循和利用国际规则;搞好市场调研,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自身人员素质,搞好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企业自身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但"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不仅会遇到贸易壁垒、劳动力成本、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差异等问题,而且要承受由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造成的法制环境方面高低不同的风险成本。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重视对东道国法制环境的研究与咨询,尽量少走弯路,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所期待的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5.
高靓 《神州学人》2012,(11):3-5
10年来,中国同世界联系更紧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升。"走出去"战略,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从企业"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到文化"走出去"提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思考自身,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中国教育"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高瞻远瞩、着眼全局作出的判断。当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当我们迎来八方宾朋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提出了"走出去"战略,本文结合"海尔"、"华为"等公司"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情况,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和相关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风波 《留学生》2012,(1):26-27
“走出去”。是近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企业寻求国际化之路的必然。 在这条富有挑战性的出海之路上,中国企业遭遇过波折、困境,也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实际帮助,需要更有效的实际对策。而大批留学人才和身在海外的华人专家学者,他们许多人实际参与到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和海外投融资当中,深有感受、体会和建言,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中国企业日益走向海外的今天,他们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倍加关注。  相似文献   

8.
企业"走出去",是后危机时代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方式.基于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大调整的历史背景,加快河北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极其重要.面对企业资金短缺和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金融约束,河北省政府应借鉴国外经验,制定有利于扩大资金供给、完善融资风险保障、便利跨国交易的各项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加入WTO的今天,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也要从微观上努力。政府既要加强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为跨国经营企业创造宽松便利的环境,又要对跨国经营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和引导。企业自身也要熟悉、遵循和利用国际规则;搞好市场调研,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自身人员素质,搞好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对外经济合作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指数回归模型,研究对外经济合作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影响。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政府应加大在金融、财政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国有大型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导、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同时中介机构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类型、具有特殊作用的诉讼,经济诉讼在我国能否独立存在,已经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就经济诉讼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应当确立的客观依据进行分析性的初步探讨,并对经济诉讼在我国的构建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推进,我国城市的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恶化、城市病等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对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重视。本文试图从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以及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法价值中的公平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规范国家调节社会经济 ,保障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经济法的价值追求不是效率和公平 ,而是经济公平与经济和谐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不仅来自于国外,也来自于国内,因此国家经济安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控制国际金融危机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险;加快转变内需与外需关系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科学地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及局限性,论述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经济责任审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应当有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比较我国较为完善的经济法而言,我国对经济法特殊诉讼制度方面的研究和立法严重滞后,使得国有资产、社会经济秩序的司法保护困难重重,为解决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这一“瓶制”,应在属于公法范畴的经济法中建立自己特殊的诉讼制度-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即“人人”有权追诉危害国家经济利益、社会经济秩序违法行为的制度,以保护国家参与、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如何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原理指导我们的经济实践,这是在理论、实践、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以历史的、辨证的观点,从经济学的历史作用,哲学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经济学的核心基础课地位,以此促进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更好地把握经济学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对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的产生时间存在分歧,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产生于古代社会;另一类观点认为产生于资本主义阶段。笔者认为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产生于古代社会。因为经济法产生的含义就是指经济法律部门的产生,但经济法律文件、经济法律规范与经济法律部门是同时产生的。经济法产生不以生产社会化或垄断的出现为前提,国家社会经济职能是国家固有的,从国家产生就具有,并不是以后才具备的。经济法体系中所包括的一些法律子部门在古代社会就已经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经济制度伦理一方面是所有制伦理:私有制必定导致剥削或经济异化。因而造成经济不公;只有公有制才可能消灭剥削或经济异化,从而实现经济公正;另一方面则是分配制度伦理;既应该不论每个人劳动多少、贡献如何而按人类基本物质需要完全平等地分配基本经济权利(按需分配),又应该按每个人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分配含有等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非基本经济权利(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说明,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天津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实例证明,应该而且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摆到经济增长的首位,纠正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倾向;要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人为本,保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