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提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不仅是一门文化知识学科,而且也是一门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讲的就是育人要以德为首,以做合格的人为本,这就告诉我们: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夯实文化课学习的基础,更要夯实做人的基础。因此,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一方面要通过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另一方…  相似文献   

2.
王永平 《考试周刊》2009,(52):161-162
对于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精神需要,接近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带有很多孩童特点,但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看问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轻易模仿.精神需要是少年期学生自然的精神需要.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属于"再现性思维,即记忆和知识的重现起主导作用,并且也包括着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因此,对八年级学生应注重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会认识历史,并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的总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蕴含在国民素质教育的范畴之中,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发挥本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在课内、课外处处体现人文教育。下面把我在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常用的几种资源简略作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4.
董永钰 《广西教育》2007,(10A):13-1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称,孔夫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养成的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内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学校礼仪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2年9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讲锯,其中一段是:“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讲话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突出强调了教育创新的重要作用,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之一,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自己的方式在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历史教学在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一点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纵观历史,无论是《春秋》还是《资治通鉴》,即便是通俗的“三字经”,在你呀呀学语时,就轻松地向你灌输思想观念,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7.
陈中待 《文教资料》2009,(6):153-154
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现、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按这一要求.本文作者利用本学科资源,挖掘理想教育内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景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凡此种种,充分表明创新对一个民族、对整个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加德纳(Howard Gardnen的“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Htultiple intelligence)认为人类有八种不同的智能.每个人的智能不仅存在程度上的差异,还存在结构类型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该理论因为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特征.主张实行成功教育,从而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更强调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加强德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思维人才的重要阵地。《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人文思想教育渗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创新精神,优良品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历史与社会这门新课程本身就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产物,它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即强调人素质的培养,以民族精神的铸造为核心;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课《历史与社会》由“社会”和“历史”两大领域组成,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为目的。新的课程、新的知识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实施创新教育,有其自身特殊的学科优势,主要表现在:历史学科的内容是陈述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整个历史是人类创新的过程,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一种创新活动。学生学习历史,对其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需对一些史实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形成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成人教育正处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关键时刻,集约型经济飞速发展,产业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为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借鉴《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进行成人教育创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是历史学科所担负重任,是教育下一代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必修课程。在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不同质、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创新史。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育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历史与社会>课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1986年我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布。为了实施义务教育法,我国进行了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这次改革打破了长期以来全国实施统一教学计划、使用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局面,从全国统一课程(教学计划)转变为国家教委、上海市、浙江省三套课程并存。其中,初中阶段国家教委历史、地理分科设课,上海市、浙江省开设综合社会科课程,不再设置历史、地理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