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年前,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时候,曾求教一位新闻老前辈: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新闻记者?他回答得非常简单:"建议你多看点韬奋的东西,尤其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论述."这之后不久,我又以同样的问题求教于一位大学新闻系的老师.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几乎与那位新闻老前辈的回答如出一辙,他说:"如果你认真看看韬奋的东西,特别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著述,会受到启发."这位老师把他的一套《韬奋文集》借给了我,并为我在目录上圈出了重点,还说:"我再找些韬奋的东西给你."开始,我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理来看《韬奋  相似文献   

2.
郭老的对联     
三联一位老先生去美探亲,来信说郭沫若曾为韬奋图书馆题写过对联,可能收藏在上海韬奋纪念馆内。鉴于此,领导上让我利用春节去上海探亲的机会,带上寻访对联原件的任务。在三联老先生欧阳文彬的帮助下,我参现了韬奋纪念馆,并将郭沫若为韬奋图书馆的题词翻拍带回来。  相似文献   

3.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集会纪念我的父亲、新闻出版战线的先辈邹韬奋诞辰110周年。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欣慰,人民没有忘记他,我们新闻人、出版人没有忘记他。特别是,今年是中国全民抗战取得伟大胜利的60周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60周年,这时刻纪念韬奋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代表亲人、代表家属,向今天到会的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韬奋是在风起云涌的抗日烽火中涌现出来的一名卓越战士。在这场全民族反击侵略者的战争中,韬奋“跟随诸先进”(韬奋语)发挥了他独有的舆论宣传上的鼓动作用。当年中共中央给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说:“韬奋先生二十…  相似文献   

5.
二月的春天     
我最早知道生活书店和邹韬奋先生的名字,是我的七叔告诉我的。他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有爱国思想,很喜欢读韬奋先生的文章,对韬奋的《萍踪寄语》特别喜欢。有一年暑假,我几乎每天要写出一段文字(包括日记或短文),让七叔给我修改、评判。因此,七叔也会讲到韬奋先生的思想和文笔,或是丰子  相似文献   

6.
捧回长江韬奋奖奖杯,我又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的称号。百感交集中,想起16年前拿过的韬奋新苗奖。那时,为鼓励新闻学子,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改革月报杂志社在全国新闻院系中评韬奋新苗奖。我幸运地获得一等奖,名单还上了《人民日报》。这是我大学时拿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的一个奖。老师在送别时对我说:"韬奋新苗奖与新闻界的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仅一字之差,希望你有一天把它改过来。"当时觉得有点儿玄,权当老师鼓励。要知道,我  相似文献   

7.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韬奋基金会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能在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发言,表达我对韬奋先生的敬意.  相似文献   

8.
学习韬奋精神做韬奋式新闻工作者吴冷西今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同志诞辰100周年。我怀着十分钦佩和景仰的心情来纪念韬奋同志。我是受韬奋同志主办的《大众生活》的启蒙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尔后又踏着韬奋同志的足迹,投身新闻事...  相似文献   

9.
做韬奋式的新闻工作者吴冷西今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我怀着十分钦佩和景仰的心情来纪念韬奋同志。我是受韬奋同志主办的《大众生活》的启蒙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尔后又踏着韬奋同志的足迹投身新闻事业。韬奋同志是...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24日。北京,秋意正浓。这天,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我有幸成为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事实上,我对自己能获奖很意外。当我握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11.
我这个人可以说是与韬奋有缘。 1981年,我从上海市出版局机关的理论研究室“划”到新成立的学林出版社,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编写一本《韬奋与出版》的书。当时局里对此十分重视,局长宋原放同志、副局长吉少甫同志和生活书店的老同志方学武等亲自给我布置任务,联系作者,并且参加提纲的拟订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10,(1):108-115
韬奋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出版事业模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林”就把做好有关宣传韬奋思想和韬奋精神图书的出版工作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它尚处于酝酿阶段时,就确定了《韬奋与出版》一书的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不经意间,知道韬奋图书馆这个名字的。那时我刚到人民出版社工作,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平时无事可做,就钻进资料室里找书看。发现许多旧书上都印有一个椭圆形的蓝色的图章,刻有“韬奋图书馆藏书”几个字。我并没有在意,仅想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图书馆而已。谁知道在三十年后,我竞和这个韬奋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相似文献   

14.
<正>韬奋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七十年了。斗转星移,这七十年里,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飞速的、巨大的变化,并且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向前发展。身处经济全球化、生活数字化时代的我们,离韬奋的时代是越来越远了。然而,我此时重读韬奋的著作,却完全无过时之感。韬奋的出版思想原来是如此超越于时代的。并且,韬奋的主张虽是针对出版事业而发,但其中很多思想也可类推于大众学习、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即韬奋的出版思想也  相似文献   

15.
韬奋是出版事业的模范,是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我小时候,在知道鲁迅名字的时候,就知道韬奋的名字.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韬奋作了讲演,只有一句话.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韬奋奖获奖群体特征与韬奋原型的对比发现:韬奋奖传承了韬奋原型中的某些元素,与邹韬奋本人具有同源性;作为一项代表国家意志的官方奖项,受时代主题演变和多方利益博弈等因素影响,奖项对原型加以改造,呼应了新的时代主流;但亦需进行反思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韬奋研究首届学术讨论会”上,我在宣读论文时讲到近些年我国新闻出版界的某些情况,曾慨叹于许多方面不如韬奋那时候,上海一位很有声望的新闻界前辈激动地插话说:“岂止不如,简直是离韬奋越来越远了!”当时我着实吃了一惊,但事后想想,觉得此话大有深意在,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恰巧,最近偶然翻阅一本文学刊物,读到该刊编辑部的一则“敬告读者”,全文130多字,主要部分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8.
韬奋是一代名记者,他的通讯和言论唤醒了一代青年走上民族解放斗争的道路。不仅如此,在长期的新闻斗争与实践中,在反复的比较和选择中,韬奋还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终跨入了马克思主义者行列。韬奋与他领导的新闻事业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研究韬奋,探寻其成才内因,对于当代青年记者的成长应当说是不无启迪的。自觉的思想改造  相似文献   

19.
1985 王晓晴.护送韬奋先生赴沪就医.人民政协寸及,1985一02一15 俞月亭.出版事业与社会信用—学习韬奋创办出版事业的经验.编辑之友,1985(2) 章玉梅.韬奋与《大众生活》.新闻传播,1985(2) 李文.韬奋用人二三事.人才天地,1985(2) 雷群明.韬奋同志与生活书店的编审工作.出版史料,  相似文献   

20.
韬奋先生已经逝世60周年了,我们深切地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文化战士、优秀的出版家的光辉业绩,作为一名出版战线上的青年编辑,我深深感到,弘扬韬奋精神,对于我们青年出版人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