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过大年     
正春节的脚步渐渐临近,我和伙伴们一起去乡村体验传统过年。一到乡村,一支锣鼓队就击起了锣,打起了鼓,热情地欢迎我们。队长高举指挥棒为锣鼓手打节拍,锣鼓手们不停地敲击着锣鼓,一时间,锣鼓喧天。仔细一看,这些锣鼓手们都是老奶奶,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喜悦。  相似文献   

2.
嘀——一声哨响,一场扣人心弦的赛龙舟比赛开始了。选手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激烈角逐。船上的指挥员敲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划桨队员们手起桨  相似文献   

3.
往事如风     
乡村的秋天是幅美丽的工笔画,天地寥廓,云淡风轻。作物们成熟了,被一双双茧手收进了仓库和场院。田野里一片静谧,高粱像一束束燃烧的火把,猎猎地烘烤着秋天的午后。  相似文献   

4.
冯阿信 《音乐世界》2010,(20):14-14
秋季日剧的锣鼓已经打响,制作团队们已经完成了海报和初话的拍摄,也请你紧跟步伐赶上大军的队伍,一起来看看隐藏在镜头背后的苦辣酸甜,团队之间的明争暗夺,富有八卦精神地挖掘出不为人知的小秘闻。集合,出发!  相似文献   

5.
乡村炊烟     
陈孝荣 《同学少年》2011,(10):38-39
早晨,公鸡们早早地就穿上裤子,扑腾着翅膀,迎接太阳的到来了。喔喔的叫声,铜锣般在乡村滚动,其实最先迎接的并不是太阳的光芒,而是飘飞在乡村上空的炊烟。乡村里,起得最早的,还是那些勤劳、朴素的村民。他们的手拽着生活的丝线,牵着亲情的双手,挽着好客的胳膊,拉着  相似文献   

6.
忆舞狮     
冼添德 《师道》2024,(2):54-55
<正>过年了。灯笼争先在家门口随风展示自己的美,桃符于门两边话良晨佳景。然而,乡村最热闹处当属一群孩童追着锣鼓狮子跑,他们于鞭炮的轻烟处手舞足蹈,把年味掀到高潮。舞狮是农村过年的魂儿,若过年无狮子动,无锣鼓响,便觉寡然无味。舞狮子融着乡村孩童的喜乐,能常追狮子舞,方不枉少年郎。  相似文献   

7.
民俗活动是仪式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浙东传统礼俗仪式中,民众世代遵循固有的以锣鼓为主导的用乐方式。庙会社火、祠堂祭祖、迎神赛会、节日灯会、祭海谢洋、舞龙耍狮等民俗活动及音声技艺表演中,锣鼓不可或缺。锣鼓音声与礼俗仪式共生互动,是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景观,也是浙东锣鼓成为民间仪式音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例题精选】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儿时看戏,我一听到台上的锣鼓响。尤其听到前面大人们的叫好声,就会急得跳脚,矮人看戏,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相似文献   

9.
开春大戏     
春天的脖子短,一缩,就没了。这不,大公鸡在红艳艳的河堤上刚刚叫出了第三声,就被那驴脸老汉一脚踢开,“咣咣咣咣”地一阵乱敲,一直敲到桥东头的戏台子上,方才收了锣鼓家伙,迷迷瞪瞪地朝着话筒“噗噗”了几下,两手一抹腰,高腔一甩道:“都别睡了!开春了,咱蒋桥集要唱大戏了!快起来看戏呀——”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盲生和智障生们高举右手,凝视着五星红旗,深情地随着乐曲唱起嘹亮的国歌,聋哑孩子们同样瞩目五星红旗,他们用手的语言表达着对国旗、国歌的热爱。伴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河池市金城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们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黄平 《儿童音乐》2008,(4):78-78
、、锣鼓一阵阵地敲,乡村的大戏真热闹。孩子们就像过节日,又是唱来又是跳。酶,饭也没吃好,三五成群喊伙伴,早早就向戏台跑。大胆的攀爬屋梁上,胆小的蹲在戏台角。这个官大那个官小,指指点点争又吵。哈,大戏真好看,虽然不懂戏道道,清官奸臣记得牢。乡村孩子看大戏@黄  相似文献   

12.
画手与写人     
手的“表情”和眼神一样,是“人体语言”的重要“角色”。手同脸一样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人的第二面孔”(俄画家列宾语)。因而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除了“画眼睛”,也十分注重“画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赌徒们各式各样的手,通过他们手的形态、姿势、动作的复杂变化,活灵活现地展示出赌徒们赤裸裸的内心世界。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也可以说手是心灵的一面镜子。“画眼”和“画手”都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以课本上的名家名篇为例,对“画手”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小傻,来,给你一块肉。”食堂负责打饭的师傅一招手,小傻就歪着脑袋,笑嘻嘻地奔过去了。“小傻,装个狗叫来听听呗!”食堂里的大妈们开始逗他。小傻心满意足地抹了抹嘴角的油,伸出舌头,舔舔嘴唇上粘着的一颗米粒,又把沾了油的手在裤腿上使劲儿蹭了蹭,眨巴了两下小眼睛,张大嘴巴:“汪——汪——汪——”  相似文献   

14.
摘桑子     
那里有三棵高大的桑树,上面结满了不同颜色的桑子。有红的、白的、紫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粒粒桑子好像魔法师披着不同颜色的法衣,看上去十分诱人,馋得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如果用手轻轻一碰,这些“魔法师”们就会毫不留情地向你喷洒一种紫色的液体,把你的手染成紫色。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他心中王金华,黄兆林,王俊文年终岁尾,人们经常看到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出现在偏僻的乡村中、小学仔细地查看着每一幢校舍,并向教师们问寒问暖。教师们感动地说:每当逢年过节,或者困难的时候,他总是首先想到我们,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他就是江苏省响水县...  相似文献   

16.
家乡一绝──威风锣鼓山雷斯太原市古龙吟区十L中她身被山西的‘城风锣鼓”驰名中外。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鼓声“咯咯”震天下。我是山西人,为家乡的“威风锣鼓”骄傲。因为它给人以力量、信心、启迪,使人拼搏向上。“两会一节”上我亲眼目睹了“威风锣鼓”的雄姿风采,看到了炎黄子孙的神威。一面朱红色的大鼓比一张八仙桌还要大,由六个身强力壮、膀大腰圆的汉子一齐擂。在鼓周围还有四面小鼓,鼓声齐鸣,这不正是山西人民团结一致并肩前进的象征吗?鼓手们身穿彩色的绸衣,头包黄色的绸布,鼓梯上还系着红绸,在阳光下,在微风中,鼓手…  相似文献   

17.
即将步入三味书屋的迅哥,回想百草园的种种快乐,不禁感慨地说:“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我想像不出,迅哥当时是不是一个人偷偷跑进百草园里,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椹?也想像不出,  相似文献   

18.
从远古演唱到今天的鄂西北锣鼓歌分为阴歌锣鼓、薅草锣鼓扣花鼓穗三种类型,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扣只此一处的地域特色,它是鄂西北山民表达喜、怒、哀、乐的艺术载体,花样繁多,内容浩瀚,堪称鄂西北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9.
我常对我的同事们讲亲身经历过的一个故事。 那年我还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一位物理老师因病请假,校长便要我去临时代课。第一节课讲的是电路知识,我绞尽脑汁想弄点花样把学生的兴趣提高起来。走进教室我便问学生:火线可以用手摸么,下面异口同声说不能。我说其实火线也是可以摸的,说着就当场用手触摸电源插座里的火线。  相似文献   

20.
延安武鼓     
银笙 《初中生》2006,(6):9-11,25
中国人的生活,总是与锣鼓连在一起的。喜庆时敲鼓,结婚时敲鼓,办丧事时敲鼓。因而敲鼓也成了一门学问、一种专利,随着师徒的承袭,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