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2.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评论家们称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折射出英国爱德华时代的历史语境,同时也显现了福斯特在跨文化语境中对当时英国中产阶级迂腐道德准则等诸多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3.
1282年,被人们称为长腿爱德华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了威尔士。为巩固英格兰王室对威尔士人的统治并向西阻止爱尔兰人对英格兰的跨海进攻,他历经数十年苦心经营,构筑了一个被称为北威尔士铁箍的城堡群。  相似文献   

4.
王晓星 《考试周刊》2009,(38):229-230
本文通过ICSID处理的Metalclad Corporation V.United Mexican一案的裁决,对"间接征收"、"损失计算"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ICSID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招生考试通讯》2014,(6):41-41
1908年,14岁的爱德华八世来到英国海军军官学校上学。作为王位继承人,他在学校受到了特殊礼遇,无比风光。一天晚上,爱德华回宿舍时,屁股被人踹了一脚。他生气极了,可就是没看清肇事者。教官逐个找学员问话,还让爱德华指认,可折腾半天也没结果。更糟糕的是,此后爱德华的屁股总遭殃。他忍无可忍,向教官控诉:"这些坏蛋统统都要开除!"教官不敢马虎,又找学员  相似文献   

6.
<正>爱德华·图雷恩是一只小兔子的名字,不过这只小兔子不会动,更不能同人说话,因为他是一只瓷兔子。虽然如此,爱德华却能够听得懂人说的话,看得明白人做的事,感受得到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感情和态度。爱德华是他的小主人阿比林给他取的名字,这个小女孩宠爱爱德华,除了上学时间几乎无时无刻不跟爱德华在一起,每天晚上睡觉前她总是对爱德华说:“我爱你,爱德华。”可是,骄傲的爱德华却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7.
春讯     
立春,一场叫做"融化"的田径比赛,在某个阳光苏醒的清晨悄然拉开帷幕。春风奏响明朗的运动员进行曲,在坚守中演练了一个隆冬的冰雪,以运动员的姿势被新年的钟声赶上跑道。阳光的裁决下,冰雪们化作一股股激流迅速奔向季节的深处。来年的冬天,才是它们冲刺的终点。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小读者,你有没有读过《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呢?这本书既奇妙又温暖,充满了阳光的味道。一只傲慢的瓷兔子在长长的旅行中学会了爱与被爱。它被狗叼走,掉进河里,被狠狠地摔碎又补好,被放在货架里落满灰尘……不过,在许多年以后,它终于等到了它的主人。主人看到爱德华时惊讶得叫了出来,忍不住轻呼它的名字:"爱德华,是你吗?"爱德华在心里说:"是的,是的,是的,是我。"因为有爱,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虽然爱  相似文献   

9.
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经典巨作之一《谁害怕弗吉妮亚.沃尔夫?》意蕴深厚,其中蕴含了"道法自然""阴阳冲和""无为"等丰富的道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被英国媒体誉为“天才画家”的爱德华·辛普森和著名画家毕加索一样,喜欢用粗大的画笔自信地在画板上恣意涂抹。但和毕加索不同的是,爱德华只有六岁。  相似文献   

11.
立行 《家长》2012,(2):58-60
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要用更全面、更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找出孩子的优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认识"晕轮效应"1920年,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借用月晕这一自然现象,提出"晕轮效应"的概念。桑代克认为,  相似文献   

12.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  相似文献   

13.
伦敦海事仲裁裁决符合《纽约公约》的规定,可以在我国得到承认和执行。但是,被法院修改或撤销的裁决,在我国的承认和执行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当事人有异议或在损害我国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被承认和执行。  相似文献   

14.
当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向世贸大厦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第56层。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爱德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迅速拨了第一个电话号码。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香港保得工程有限公司申请拒绝执行仲裁裁决案引出了两个问题:(1)内地与香港对于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由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原来在《纽约公约》框架下两个国家之间的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规则不再适用,从而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解决途径.(2)司法监督权的冲突,具体而言,就是国际商事仲裁裁决被裁决地的法院撤销以后,承认及执行地国法院是否还能够对该裁决进行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6.
美国“9·11”事件中,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到处是熊熊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迅速拨出第一个电话。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拨出了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爱德华的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后,亲朋好友沉痛地赶到了现场。其中有两人收到过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中小学生被关注、被关爱"的现状对南京市教育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以及全国各高校教师共40人进行实地访谈和电话访谈,结果显示,当前"中小学生被关注、被关爱"的状况不容乐观。围绕相关人士所提出的有效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建设观点,本文尝试就如何在办学标准制订中更好地解决当前学校所存在的"学生关注缺失"问题,给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弗兰肯斯坦与赛博格所代表的"人"的形象分别在资本主义早期与晚期被提出。弗兰肯斯坦给人类警示:如果放纵利用知识征服世界的欲望,人只会走上主体被瓦解灭亡的道路。"赛博格宣言"则宣扬一个主体性被消融,人与动物、生物、机械以及非物质的界限被超越的"人"的形象。在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语境中,本文将以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与堂娜·哈拉维的"赛博格神话"为否定性与肯定性后现代话语的例证,分析"人"的形象的瓦解与建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暮光之城》系列故事之暮色、新月、月食、破晓的深入赏析,来品味其中所蕴涵的温馨世界———温馨的爱情、温馨的家庭、温馨的生活,寻找此其打动人心的源动力。主人公伊莎贝拉和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爱情是超越人类现实生活的美好又纯真的爱情,让人感到温馨的爱情;与伊莎贝拉的离异家庭相比,爱德华所在的吸血鬼家庭所表现出的相互支持、高度团结的品质,也让人感觉到丝丝温馨;吸血鬼爱德华一家轻松快活的生活状态,以及其他吸血鬼和狼人家族在爱德华一家遇到困难时对他们全力以赴的帮助,也都是人类社会所向往的温馨生活。因此,故事中虽然有种种嗜血的片段,让人产生惊悚之感,但作品真正所倡导的却是亲情、爱情和友情,展现了人类社会所向往的温馨世界。  相似文献   

20.
人是一种寻求意义而不满足于单纯地存在的存在物,这便有了"作人的意义"。人是"作"出来的,"作人"即being human,不是动宾词组,而是系表结构,"作人"即"为人"、"是人"、"成为人",就是追求自己成为人。只有"人",才需要作和追求;作,而后有人。"作人"是与生俱来分派的一项任务,不得不作。唤醒对"作人"的全面的认识,应当向超验性开放,既承认人的生命的高贵性,也承认其脆弱性。作人意味着"被认识"、"被需要","我被思考,故我在";作人就是"被需要","我被需要,故我在"。人类关于自我的形象支配着自己的命运。赫舍尔将作人的根本方式概括为:珍贵性、独特性、机缘、非终结性、创造事件的能力、独处与群居的两极性、互惠、感通神圣等八种。"上帝"是与"有意义的人"相关联的,"上帝"出于对存在的关心和可施予的关切,力图把人吸引到此意义之中,信仰对作人是非常有助的。恢复"作人的意义"是必须的。作人,为人,是人,成为人,由"是人"组成的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作人,既是自己的福音,也是所有人的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