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品德课程标准提示,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但品德教师自行开发课程资源困难较大。多媒体教学光盘作为浙教版教材的补充资料,拥有丰富的素材,只要教师善于选择,精于使用,必能为品德教学焕发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丰富,情感得到渲染,品质得到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真实世界去出发,运用自己的认识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自己真实的感受。在教学中,笔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论指导下,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生活化的体验让学生愉快地活动,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法去教育学生的认知,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为目标,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门学科。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林琦琼 《考试周刊》2014,(3):118-118
文章以课例分析和叙事研究的方法,阐述了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树立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体现生本教育的新课程观,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与家庭、社会结合,遵循主体参与的活动原则,采取自主开放的教学策略,构建自主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品德与生活教学。  相似文献   

5.
《教师》2016,(15)
太极运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太极运动提倡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谐,主张克己复礼、贵和持中、内外兼修等,其思想与小学品德教学的价值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太极运动思想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浅谈。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7,(8)
图画书具有良好的画面表现效果,将图画书引入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文章主要就图画书在品德教学方面的价值和运用进行探讨,分析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探讨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要让品德与生活同行。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品德与生活》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  相似文献   

8.
体验式教学是适合21世纪根本教育变革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每个小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结构。老师一定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好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体验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以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因此,也只有把生活化教学模式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更好地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使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更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们分别以“我爱小动物”、“交通安全很重要”、“爱护公共设施”为主题匕了三节课。结果,第一节课我们被动物尸横遍野的画面所震惊,第二节课又在哀乐声中被交通事故中失去亲人的家属呼天抢地的样子所震撼,第三节课大量的公共设施被毁坏的图片更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展示活动结柬后,有的老师认为反面的事例太多。给学生的都是负面的影响,没有体现课程积极的影响作用。还有的认为生活中确实有大量这样的事实存在,教学就应该贴近现实生活,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声像鲜明的图片和录像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可以引起他们的震撼和思考,从而反省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张爱真 《文教资料》2008,(17):105-106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理念与目标、设计框架等制约着教学方法的运用,基于此,该课程在实施中应运用体验性教学方法.本文列举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说明此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华 《云南教育》2004,(31):7-8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更要注重培养人的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让人充分领悟和体验生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然而,审视过去的品德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由于学生主体参与性不强、教学设计单一,导致学生只能枯燥、乏味地接受教育,影响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改变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需要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的课程。该课程对改变我国德育现状,解决原有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重复,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使用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教学经验阐述该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知识掌握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逐步构建起来的。获取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活动主动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但教师可以通过与儿童一起讨论活动计划,提供选择活动内容的方式或者合作对象的机会引导儿童积极地参与思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促进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玲 《西北职教》2007,(6):32-33
北京少女张某(化名)和李某(化名)感叹生活毫无意义。由于沉迷“笔仙”游戏,应张某的要求,李某竟然杀死了张某。针对这事,在职高一年级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朋友要求你杀死他,你怎么办”。大家在愕然,嬉笑之后,有学生说“那我就帮忙杀死他”,随后又有学生说“我会让他先写上遗书‘是他要求我杀死他的’”。  相似文献   

17.
钱晓洁 《考试周刊》2014,(22):54-5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小学品德教学,是远离学生现实生活、凌驾于学生生活实际之上的,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此门课程时,觉得呆板沉闷,体验不到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导致学习兴趣开始逐渐丧失,学习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新课改提出:"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鉴于此,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做到让品德教学走进学生生活,回归学生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拉近学生和品德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品德课程达到乐学、爱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课是目前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肩负着社会育德的责任。但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依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品德课脱离社会生活,学生收获甚微。本文提出以品德课课程性质为基础,利用品德课的活动性质,进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三个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达成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整体性思想,让品德课的学习生动活泼,富有意义,成为具有实效性的一门生活课程。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人的美好生活,让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让品德教学充满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