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发挥"以文化人"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文"是基础,"化"是关键,"人"是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根基、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以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为借鉴是"文"的基础。"化"的路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与文化传统相结合,显性载体与隐性教育相促进,传统式灌输教育与新媒体激发教育互应用,促使社会主义廉洁观广泛成为全社会群体所提倡并普遍认可的自觉行为,构建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2.
"拷贝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在句法中体现为"V-O-V-C"结构。其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两个"V"为同一个动词,前者带宾语,后者带补语。词汇化通常指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短语或其它语言单位固化为一个稳定的词项的过程。本文以"他学英语学晕了"为例,讨论词汇化在拷贝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够"经历了由句法结构"不够"到动词、再到程度副词这样一个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这一过程从元代开始,多出现在一些对举格式之中。随着"不"与"够"连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够"之间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逐渐词汇化为一个动词。同时,"不够"成词后进一步语法化,最终语法化为程度副词。在由句法结构变为动词时,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由动词虚化为程度副词的过程中,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4.
河曲方言中,"家"的虚化用法相对比较丰富。本文在全面描写河曲方言中"家"用法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归纳其在共时平面上语义的虚实、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并参考其它方言中的相关现象,梳理出了河曲方言中"家"从实词到词缀,再到助词,最后成为一个词内成分的语法化的过程,指出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主观化。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安全教育中,"情境化"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改善教育效果并在相关活动中落实"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文章以中班"走散了怎么办"活动为例,展示了"情境化"策略的运用要领和成效,提出改善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现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贯"在现代汉语中表现出句法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形容词、属性词、副词等不同认识。这些差异实质上是"一贯"不同阶段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的积淀,"一贯"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及其动因和机制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游子还乡文学虽多以"游子返乡"为开端,叙述者"我"与故乡在文化心理上却呈现出一定的异质化、距离化倾向,表现出明显的他者意识.行为上的"还乡"与意识层面上的"反还乡"在作品中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统"游子还乡"结构也因此反向延伸,"还乡--再次离乡"成为小说的叙事中心,转述或多重转述的叙述方式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管"字不仅具备名词、量词、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介词、连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等用法。该论文首先对沈丘方言词"管"同时具有的以上这七种词类举方言实例进行论述,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及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梳理出名词"管"虚化成了动词、语气副词的过程。名词"管"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名词>动词>副词>语气副词"这样一个过程。同时,"管"的语法化动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原因共同促成名词"管"的语法化,语义的变化、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隐喻模式、降类原则都是"管"字语法化的重要动因和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无所谓"的词汇化经历了"所谓"的词汇化和"无所谓"的词汇化两个阶段,词汇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在重新分析作用下,"无/靡+所+V"结构中"所"和处所相关类的动词结合为词汇单位。在类推作用下,"所V"结构大量出现,并扩展到包括"所谓"等言说类在内的其它动词类型;"无所谓"之后的名词性成分变为动词或形容词短语。词汇化过程中,"无所谓"的词义产生了虚化,从表示"没有什么说的"演变为可以反映说话人主观态度的"不在乎"。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具体表现在朗读指导的形式化、肤浅化、层式化、模式化.唯技巧化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化"缀动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书面语言中。本文从后缀"化"的产生与发展,"化"缀动词的构成以及"化"缀动词的语法三个方面对"化"缀动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N1+以介+为+N2/V"构式中,"以"与前句的某个NP之间原本存在"介词"和"介词宾语"的逻辑关系,后来,这种逻辑关系消失了,"以"和"为"便凝固成为一个动词。在演变的同时,动词"以"已存在,动词"为"也存在系词化的倾向,这两个条件起着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历时角度探求了"专门"词汇化及多元语法化路径和过程,并探讨了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最初,"专门"连用有两种结构类型:定中结构与述宾结构。到了唐代,"专门"出现了两条演变路径,一是定中结构的"专门"出现在名词前面修饰语的位置上,一是述宾结构的"专门"出现在动词前面状语的位置上。由此,"专门"形成了多元语法化路径。到了宋代及明清时期,"专门"进一步词汇化和语法化,形成了"专门+NP"结构和"专门+VP"结构。到了民国时期,"专门"彻底完成了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专门"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包括语法位置的改变、使用频率和重新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的接尾词"中"来源于汉语上古时期的"中"字,之后在日语中发展出表示"进行"的后置接尾词用法。与此同时,汉语中的"中"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进行"义,但其并没有像日语"vp中"那样,已经语法化。近代以来,日语对汉语影响很深,"VP中"这一结构以一种看似新颖的方式传入中国。"VP中"结构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并且与汉语"中"发展出表示进行的用法契合,因此得到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英汉语言中"X+fy"和"X+化"的词化模式、对称与不对称性及其句法特征的异同为研究内容。研究发现:英汉语言中都具有"名词+fy/化"和"形容词+fy/化"两种词化模式;但存在语内和语际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英汉语在句法上存在差异。"形容词+fy"和"形容词+化"的句法相似,"名词+化"具有句法特殊性。英语两种词化模式所得到的动词都具有及物性,一般能带宾语,被动语,部分副词,祈使语。汉语中"形容词+化"和"名词+化"句法功能有差异,"形容词+化"能作谓语,不作宾语,用于被动句,不用在祈使句中;"名词+化"一般可作宾语,能用在被动句中,可受部分副词修饰,不能作谓语,不用在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16.
上古"墙壁"概念域没有上位词。东汉时,"墙"发生了上位化演变,并新出现了复音上位词"墙壁"。唐代,"壁"也上位化了。唐宋时期,"壁"和"墙"都成为强势上位词。元明以后,"墙""壁"的功能逐渐分化,到清代,"墙"取得了强势上位词的地位,"壁"则语素化了。在考察"墙壁"概念域上位词历时演变的基础上,从韵律、语义、认知等角度探寻上位词产生的原因及"墙""壁"功能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书法中的“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史上最早出现"势"这个概念是在秦汉时期,此后,历代书法家对书势的审美意蕴不断有所阐扬,保持着认识上的基本一致,进行着渐进的、补充式的充实,只不过没有给"势"以明确的定义。笔者以为,"势"依"形"而现在,无"形"则无"势",书法的文本在"形势"的作用中获得感性的生命存在;"势"通过"纵横化"得以体现,这种"横变纵化"其实是力的变化,是力的矢量方向的变化;"气"是"势"的根本性存在,作为书法中因素,"气"表现在书法创作与书法形象中,就是作品中所显现出来的动态风韵、精神气质。之所以说书法之势内涵广大,又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书法之势的全息性质和蕴涵的模糊之美。所以,"势"既是力与力的趋向,又是形,还是气,是它们相化合的真实存在,"势"通过"形"而得以观瞻,"气"则是其内在的生命依存。"势"是一个有虚有实的复质的客观存在,在不同的情形下给人的感受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时常被一些电视栏目的新颖设计所吸引,也感叹编导匠心独具。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入电视栏目的构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我真真正正地过了一把编导瘾,不同形式的栏目创意,"导"出了精彩,"导"出了课堂新气象。一、编导连续剧,课堂结构板块化看连续剧,最深的感受就是片头、片尾的歌曲了。片头曲为剧情定下基调,烘托氛围,而片尾曲是整个剧情的  相似文献   

19.
主客观题实际上是一个连续体,"主观题客观化"和"客观题主观化"在这个连续体上向对方无限趋近,"客观题主观化"在教育考试中有借鉴意义。文章以我国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卷为例,探讨了主观题与客观题比例设置问题。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有机结合反映了各国考试理念的融合。题型的设计不仅与考查目标有关,还与学科特点有关,并随着认识的深入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被"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虚词的用法,但是它的这个用法并不是造字之初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语法化过程。在古代汉语中,"被"的主要用法是做名词和动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被"虽然保留了名词、动词的词性,但它的主要用法是做介词,表示被动之意。在"被"字语法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被字式。可以说,被字式的发展与"被"字的语法化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