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  相似文献   

2.
三本书     
因为忘带工具书,所以只好在外婆家陈旧的书柜里翻找着能帮助学习的书籍。不久,终于在书柜最里面找到了两本书,一本《成语词典》,一本《英汉词典》。我感到好惊讶,于是擦净两本书上的灰尘,翻开自己最先发现的《成语词典》。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倚墙而立、满满当当的书柜里,伫立着一本包着封皮、默默无闻的旧书。书名:《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作者:吴调公;出版者: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1959年8月,字体:繁体字。它的封面朴素到简陋,它的用纸黑青而单薄。拥挤在富丽堂皇的"新书族"里,它真是一只"丑小鸭"。像这样的"文革"前的旧书,我原来有一二十本。但随着30多年来不断地辗转迁移,不断地对藏书"纳新吐故",所剩已经  相似文献   

4.
寻找一本书     
有前辈学者就认为,书是读得完的。金克木先生就在《书读完了》一文中介绍了历史学家夏曾佑、陈寅恪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当然是指那些最重要的经典。而西方那些有口皆碑的经典,其实也不过几十种吧。如果读这一百多本经典,其实不需要太多时间。如果一个星期读一本书,一年大约有五十多个星期吧,这样一年就可以读五十几部经典了吧!花上两、三年业余时间,读一批影响了人类文化发展进程的经典,并不是多么难的事。  相似文献   

5.
我的书柜有特异功能,它的特异功能就是——怎么也吃不饱、装不满。在书柜刚刚组装好那天,我高兴地把自己最爱看的书摆进去。忙碌了一下午,我终于把书放好了。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我满心欢喜地跑到房间门口,想远观书柜的整体效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书柜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正用哀怨的眼神瞪着我呢!  相似文献   

6.
在孩子的床头放一本书,十几年了,我一直这样做。每一天,儿子夏树走到床前或者晚上上床的时候。总会一眼就看到床头上有一本随手可及的书。他会不经意地拿起来.随意地翻动着,像玩一个玩具,然后突然被里面的一句话或某个画面吸引住了.他停住不动了。  相似文献   

7.
我是个小“书迷”,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所以家里有很多书。可是我有一个坏习惯,在家里随手拿书随手放,搞得家里到处是书。沙发上横七竖八躺着书;茶几上东倒西歪散着书;床上零零落落堆着书……妈妈说,书成了破坏我家整洁形象的“天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妈妈决定为我买一个书柜。寒假的一天,我正在玩,突然听到妈妈叫我帮忙的喊声。我推开门一看,一只崭新的小书柜出现在我眼前。妈妈郑重其事地说:“心研,这是我为你的书找的家,以后你要把你的书全部放在书架上,再不能东一本西一本地到处扔。”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和妈妈把书柜搬进了我的…  相似文献   

8.
寻找一本书     
曾经听过一场名为“寻找一本书”的讲座,主讲人是位从美国留学归来、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教授,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教授一上台,就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阅读过很多的书,有谁能在读过的书中,挑出一本你认为对自己一生都有用有价值的书,告诉我书名吗?”一本对“一生都有用有价值的书”?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一个问题,可是,我还未曾思考过。那么多的书,是哪一本呢?我陷入了沉思。是《伊索寓言》吗?或者《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抑或《西游记》、《水浒传》、《隋唐演义》的连环画中的某一本?这些书,的确陪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第一本书     
未满5岁时,我得到了第一本书。那时,母亲在小山村教书,我总是一个人寂寞地呆在教室外面。有一天,我走到教室后面去看牛棚里的小牛,小牛躺在牛妈妈身边,嘴里嚼着青草,很温馨的样子。我看了很久,那一刻,母亲看到了我心中的渴望和寂寞。母亲决定让我成为一个小学生。那时已经是学期中了,没有课本,母亲花了几个晚上,用毛笔为我抄写了一本语文书。我一把将它扔了,委屈得大哭起来:“我不要!我的书和他们的不一样,没有彩色封面、没有插图、没有拼音……呜呜……”母亲笑眯眯地将书捡了回来:“他们的书确实有彩色封面,有插图拼音,可是,你可以自己画…  相似文献   

10.
刘振雄 《中学科技》2009,(12):32-32
贵刊2009年第9期刊登的“摩天轮书柜”和“轮式书柜”都有缺点。轮式书柜圆形的柜子装不满书:摩天轮书柜浪费空间。所以我另发明了一种旋转书柜(如右图)。书柜每层为正方形,可以在平面上转动,而不是上下转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可以放书.所以一层的容量相当于同长度的四层。  相似文献   

11.
你读过半本书吗?就是前面少了一部分而后面又缺了一部分的那种。 提这么个 问题,你一定会觉得好笑,怎么会有这样的 书?即使 有这样的书 ,谁 读?读来有什么意义? 现在说这 种话很自然也很合理,但在30年前,即使这 样的一本 书,能读 到也是 一件幸事,是很让人开心的事。读半本书的经 历,在我同龄的人中 恐怕很普遍 ,也 许你的父母中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说说我的故事。 我9岁 那年,文化 大革 命刚 刚开 始,破 四旧 把大 部分 的书籍 都当“ 封资 修”抄 了烧了,当时,要找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难而又难。 那一天,邻家的孩子看中了我的弹弓,…  相似文献   

12.
美容     
我走进卧室,看到落满灰尘的书柜和东倒西歪的书,心想,就从它做起吧!说干就干,我先从第四层开始整理。由于够不着,我便搬来一个方凳,站在凳子上把书一本一本地取下来。然后,我拿起抹布,跑到水池边,把抹布浸湿,洗了洗,认真地擦书柜。不知过了多久,书柜上厚厚的灰尘被我擦得一干二净。我又换了一块干净的布子,把书上的灰擦了擦,又按照书的大小、种类、用途,把它们排列整齐后放入书柜。看着像卫士一样挺立着的书和焕然一新的书柜,一种成就感涌上了我的心头。接着,我又对卧室进行了彻底的打扫。我先把被子叠好,褥子铺好,然后,拿上扫帚把卧室的地…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本书     
有一次,一位学生放学时走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成老师,学生都是一本书,只要你愿意读就能读懂!”多深刻多精辟的语言。望着她郑重其事的神情,我笑着说:“你一定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让我慢慢地读吧!”她满意地走了。这本“书”一定是本与众不同的书,我得留心做个“好读者”。有一次,为配合学校的大型汇报活动,我和学生利用时间加紧训练,要求学生精神抖擞,动作整齐。还是  相似文献   

14.
小书虫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小姑娘,一看书就入迷。于是,妈妈送给我一个雅号——小书虫。读一本经典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过一本经典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好的书籍往往包含着好的故事,使人穿行于优美文字的同时也经历精神的探险。每天写完作业,我不是迫不及待地去看动画片,也不是急急忙忙跑到楼下去玩,而是拿起书柜上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在我小小的书柜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有中国四大名著、《格林童话》、《100位公主的故事》、《伊索寓言》、《三字经》、《论语》等。  相似文献   

15.
我静静地坐在我的小书房,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房,除了桌椅,就是书了。仔细地找一找,我发现小时候看的书还在,不由得一阵欣喜。我弯下腰,从书柜的最底层抽出了一本《大灰  相似文献   

16.
老师是一本很“厚“的书,一本让我越读越爱的书,一本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书。老师是一本《百科全书》。她让我知道学习是那么有趣,指导我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去领略知识的博大精深。老师坐在我的书桌旁,细心地教我。有时我有点听不懂,老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解释那一道又一道的难题。老师的教诲就像甘泉一样浇灌在我那求知若渴的心田。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一件好事情,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读书。可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到为自己而写的书呢?这是读书人的追求。的确,读为自己而写的书,是世间最美妙的事情之一。如今的社会,阅读越来越像是一种娱乐、消遣。一方面,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个人很难找到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书;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作者、作品,可遇而不可求,这让很多人在随性的阅读中等待着。但是,真正的经典,总能穿越时代的喧嚣,在现时社会中散发出沁人的馨香。这样的一部分作品,可以成为每个人都喜欢的。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成长经历中几本值得…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书柜只是为了放书,可是未来的书柜除了可以放书,还有许多功能。未来的书柜是由电脑控制的。我想看什么书,只要输入书名,一双机械手就会开始找书。如果将一些不适合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9.
洪芬 《家长》2013,(8):43-43
楼下邻居家的孩子来我家玩,还没坐下便盯上了放在茶几上我刚买的几本童话书,看来是喜欢上了。果然,在接下来的时间,她也不拉我女儿玩儿了,就那样窝在我家沙发里看起了书,一副很专注的样子。如此好久,可能是看墙上的时钟已指向午饭时间,她站了起来,却明显有一些依依不舍、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在厨房,本想招呼一声,却看到她正唤过我的女儿,然后两人在客厅里悄言细语地不知道说些什么,再后来,我看到女儿把一本书放在她手里,她躲躲藏藏地拿着,言语慌乱地朝我喊了声“阿姨,我走了。”便噔噔噔地下了楼。  相似文献   

20.
四十八本书     
最近我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本书。书是在班上丢的,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我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本书,谁知,收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本。我本以为是哪个学生拿走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但后来,我几次在班会上问起书的事都没反应,才知道这本《上下五千年》的书不翼而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