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婉英 《地理教育》2012,(Z2):18-20
一、知识构建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脑中地图构建的意义 1.学生获得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地理空间认知是人们对出现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变化方式及其相对位置的认识过程和能力,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影响、因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脑中地图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点,从而搜集、处理、组织和展现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信息,并分析相关信息的空间结构,使学生从整体和全局角度理解地理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指教材中没有明示、但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内容,是教材内容的变式和延伸;隐性知识通常是对地理现象和本质更深层的反映,多属教学难点;有些隐性知识反映出某些重要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成为各类检测中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4.
地理等值线是通过数字、图形来反映、揭示二维和三维地理现象或规律的一种形式,地理等值线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移植到地理教学中,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来判读等值线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规律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能加深对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理解,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对知识的深化、串联、综合、运用及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考测试中地理读图题目出现频次及类型较多,作为考查学生观察、记忆及综合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题目类型,目前地理学科的教学难点存在于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欠缺上,存在硬性记忆,脱离地图等教学现象,因此做好地理中读图分析题讲解工作,对提高学  相似文献   

6.
<正>“成因分析类”试题一般以某一情境或具体区域为背景,针对某一类地理现象或者某个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剖析背后蕴含的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及地理规律,并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在具体的问题设置中,一般含有“成因”“原因”“原理”等词,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背景材料隐含的地理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成因分析类试题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高频考点,也是高考地理试题中的难点和学生易错考点。关键能力是高考内容创新的重要对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关键能力进行了专业分析:落实在地理学科,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被形象地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将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增加人们对空间分布、联系、差异及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地图也是地理学重要的学习对象和研究工具,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地图、地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地理统计图表、地理景观图、地理漫画和地理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至关重要。一、地图能力的概念地图能力是指阅读地图、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的综合能力。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国际教育界正在开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I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9.
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将地理知识付诸实践的关键能力,充分开发校内的地理体验式课程是使地理实践力培养常态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地理体验式课程开发意义基础上,结合校内资源,探讨了游戏活动类、教具制作类、实验探究类、生活现象调查类等地理体验式课程的开发策略、作用和开展实践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0.
区域识刖是地理学习的难点,也是地理高考复习的瓶颈。其水平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高考的成绩,为此,提高学生区域识别能力与水平成为当前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识别问题的实质是地图运用问题。地图不仅能简明地表述地理现象的分布,而且通过这种现象,我们能认识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74):129-130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认知是指人对地域系统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区域认知的方法,学会以区域的视角,掌握认知现象的能力。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区域性是该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之一。对高中学生进行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本文阐述了高中地理学科中区域人的基本含义与区域认知的意义,并分析了地理学科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携带着许多地理信息,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通过地理现象分析地理规律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每幅图像反映的主题,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进行重点、难点讲解,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4.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生活化、实时性的地理现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更替的现象。因此“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这一知识点,又是认识地球公转意义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  相似文献   

16.
交通地理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典型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难点,侧重从“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实际交通地理案例融入课程核心概念和教学难点讲授。根植于新时期一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面向“金课”培育的交通地理课程方向为:坚持学生有效参与,教学遵循“应用型金课”建设标准,增强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设计和应用,教师团队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一、把握课程标准中的"分析",诠释《公转的意义》中的重点和难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模块一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上升  相似文献   

18.
丁强 《文教资料》2009,(17):154-155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和发展地理智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正确处理地理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智能因素;重视和抓好地理概念的教学,为培养和发展智能打好基础:应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理事务和现象的记忆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智能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花梅 《地理教育》2004,(5):22-23
一、教学设计思想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该节涉及到全球性大气环流是人类所直观看到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甚至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该节在该单元和中学地理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影响贯穿于整个初、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但现行高中教材只有大气环流理论一节,其影响则散布于各章节和初中地理教材中,学生很难把这些地理现象同大气环流理论联系起来,更不会运用其理论解释这些地理现象的成因.高中学习的地理理论和初中学习的地理现象严重脱节,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该节的重要意义,随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也是地理能力的重要发展点,因而自然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城市发展为线索,以地理图象为载体来整合知识,从而能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有效地突破学习难点并提高地理能力。一、主干知识直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