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路费为何叫盘缠盘缠,按照现今的说法就是路费、差旅费。但是,差旅费为什么又"盘"又"缠"呢?盘绕、缠绕是近义词,钱同盘绕、缠绕在现今当然毫无关系,不过,在古代却有着必然联系。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1千个钱币成串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1千钱又叫1贯钱。有出戏叫《十五贯》,即涉及15串钱的一个案子。古时不要说没有旅行支票、信用卡,就算纸币也是后来才有的,于是,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之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把铜钱盘起来缠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古代小说时,常见"盘缠"一词,其实"盘缠"就是指现在所说的路费或旅费。通过考证,可以发现"盘缠"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随  相似文献   

3.
<正>汉字中与钱有关的字多为"贝"字旁,但"盘"和"缠"两字都和钱扯不上关系,为什么合起来却指路费呢?要想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先要了解古代的货币。我们都知道,古人用的货币是金、银、钱币(主要是铜钱)。普通老百姓几乎用不到金银,主要使用的还是铜钱。  相似文献   

4.
光明 《老年教育》2010,(6):49-49
古时人们说到官吏廉洁,往往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那么,“两袖清风”与“廉洁”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5.
笔者喜爱下象棋。有一天棋友忽然问道:“中国象棋为啥叫‘象棋’呢?”我一时答不上来,下棋时心不在焉,结果连下几盘都输了。身为语文教师,又喜欢象棋,连为什么叫“象棋”都不知道,真有点说不过去。多日来我查典籍,找资料,发现关于“象棋”名称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我认为第四种说法较为可信,不知各位读者朋友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6.
刘剑 《甘肃教育》2011,(12):85-85
“必需”与“必须”是一组同音近义词。很多人在使用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必须”与“必需”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7.
“暴戾”与“暴力”是一对同音近义词,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不清,其实两者词义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群“红”人,他们很潮.也很爆。他们很年轻,最“老”的也不过23岁,小的才17岁,但是他们已是走在时尚和娱乐最前沿的风向标。他们让“90后”一代拥有了自己的偶像,他们也让这个世界知道了什么叫“青春无敌”。  相似文献   

9.
綦丹红 《辅导员》2010,(4):23-23
“六一”那天,到女儿所在的学校观看演出活动,我发现主持人在报幕的时候,每个演员的名字都响亮地喊出,一个舞蹈节目十几个演员一一报出来。“小小演唱家李字”“未来的相声大师王宁”“小演员星宇”,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成了一首动听的歌谣。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突然”和“忽然”是一对近义词。一般的语法书上都说“突然”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可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忽然”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这是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忽然”出现了新的用法,如香港有家娱乐杂志叫《忽然一周》,韩国影星金喜善主演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忽然情人》。显然,“忽然”已逐渐有了作定语修饰名词的功能。而且它们作状语时一般可以互换.如:“他正要出去,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大雨”。所以,要想分清它们,还得从意义着手。  相似文献   

11.
这四个词都有“拿、取”之意,bring指把人或物从别处带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译作“带来”“拿来”;take指把某人或某物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拿到别处。译作“带走”,“拿走”。bring与take是一对反义词,方向性都较强。通常是  相似文献   

12.
“醒悟”和“省悟”是一组常考的近义词,二者词义非常接近,《现代汉词典》甚至直接将“省悟”解释为“醒悟”。但我们通过分析比较各自语素的意义,仍可看出其差异。①醒,如梦方醒;悟,恍然大悟。醒悟意即一下子明白过来,它强调猛醒、突然明白。而省悟中,悟作明白讲,省作反省讲,反省是一个慢慢明白的过程,故省悟强调慢慢明白。②既然醒作如梦方醒讲,故醒悟多指在别人的点拔、教导下明白。而反省属内心活动,故省悟多指自身领悟明白。  相似文献   

13.
问:我常常在书报中看到“采风”,什么叫“采风”呀?答:“采风”的说法起源于我国古代,那时“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易》中,就有产生于商代的民间谣谚。公元前五百多年时编写的《诗经》,其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采来的。由此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很早,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4.
“偶尔”和“偶然”都是比较常用的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分别排在第4731和4732位,都是丙级词。这两个常用词是近义词。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偶尔”的解释是“(1)间或;有时候;(2)偶然发生的”;对“偶  相似文献   

15.
“70后”这个称呼鲜有耳闻,“80后”正备受关注。而“90后”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请注意,被称为“90后”的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日语词语比较汉语、英语等语言都要多得多,副词副助词语义变化多端,同义近义词语相对较多。语义"连、甚至"的日语近义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各个表示"连、甚至"意义的近义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各近义词既互相关联又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显示了日语词语用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山东教育》2004年第6期,在“各抒己见”栏目中,薛炳群老师在《腊梅·蜡梅》一文中就究竟是“腊梅”还是“蜡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查阅《新华词典》,发现“腊梅”条中仅有“腊梅,一作蜡梅”,而解释词义则是放在“蜡梅”词条中。可见,“腊梅”与“蜡梅”这两种写法都不能算错。那么,苏教版教材为什么把“腊梅”改成“蜡梅”呢?蜡梅一名不知源于何时,据有关资料记载,最晚应在唐代。唐代诗人崔道融有诗云:“故里琴尊侣,相适近蜡梅。”杜牧也有诗“蜡梅还见三年花。”蜡梅为什么称蜡梅呢?宋代任渊在《黄庭坚诗序》里说:“香气似梅…  相似文献   

18.
“70后”这个名词已鲜有出现,“80后”正备受人群关注,而“90后”也正在不知不觉中成长着。注意,名叫“90后”的我们来了!有人说我们只说不做,但是我们真的正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我们有远大的抱负,小小的心里装着大大的梦想,我们从不掩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常心里想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我们从来敢想敢为,也许有时候我们是没什么恒心,但我们才是十几岁的少年,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断变化,我们奋斗的目标就随之变化了。  相似文献   

19.
在古汉语中,“三”与“九”不仅可实指,还可以泛指。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 ②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师说》)  相似文献   

20.
孙阳 《学语文》2006,(4):45-45
高中语文课本《伶官传序》中有这么一句:“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说的是五代的唐庄宗在叛军作乱后仓皇出逃,走投无路之际摆酒悲痛哭泣,跟随的诸将一百多人也相对号泣。臣下都割断头发,向天发誓,以死相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