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最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同学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压抑和扼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动脑思考,质疑问难,而使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学生必将学习得更深更好。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1.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不能完全按照教案做。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为此,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第二,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自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反应灵敏、思维活跃的学生是教师的“宠儿”,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反应较慢及胆小的学生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成了学习的“配角”。在同一课堂上,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成绩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  相似文献   

5.
陶冶 《天津教育》2008,(4):50-5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充分激发、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解决好教师的认识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教师观,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二是转变学生观,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三是转变教学观,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邱志兰 《中学文科》2005,(11):41-41
传统的语文课是教师的“一统天下”,上课叫“讲课”。教师津津乐道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时问花得不少,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了按照既定的教案授课,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学生的思维要往教师事先设定的模式里靠,稍有“出轨”,便被指责为“不专心”甚至“破坏课堂纪律”。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泯灭了学生的天性,使语文课和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脱节。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按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应该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学机智的运用最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时下。不少学校的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所谓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和采用。但是,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三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写教案,而以针对学生制定的“学案”作“教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同时表现为以上三种现象:学案简单化、备课组统一、学案代替了教案。笔者认为:学案取代教案的做法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数学教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特征,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而且教师总是把自己整理后的有序思维灌输给学生,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学生失去了自主猜测、假设、尝试、创造的机会,其主体地位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样的教学,教师是绝对的“教”者,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是百分之百的“学”者,能好好学习,积极正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好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数  相似文献   

10.
刘坚定 《湖南教育》2005,(24):28-29
传统教案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教案系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显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学生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不少学校的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所谓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和采用。但是,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三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写教案,而以针对学生制定的“学案”作“教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同时表现为以上三种现象:学案简单化、备课组统一、学案代替了教案。笔认为:学案取代教案的做法十分不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的乐园。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误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政治课忽视了政治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只能充当“听众”。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模式,如沐春风,无疑给政治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其课堂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活”——教活、学活。通过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政治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桂仙 《中学教研》2008,(10):23-24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尝试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并注重了将传统的教案与学案有机结合.要做到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要设计和使用好教案与学案的5个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和“学后反思提升”.本文结合《平面镶嵌》一课谈谈“教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相似文献   

15.
范强 《四川教育》2004,(5):30-31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有体验的活动基地。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多。没有体验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即使仅从知识学习来看,效果也不理想。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在出示问题时,尽可能地把问题分解得多、细、碎,以为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好…  相似文献   

16.
“学案”是教师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写的方案,区别于教师只凭“教案”上课的课堂,学生在学案引领下进行学习的课堂被称为“学案课堂”。山西省新绛中学以“学案课堂”推行高效教学,为课程改革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学案课堂”把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运用到学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会“授人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摸索学习方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提供了这样一些建议,首先,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的“学案”;其次,注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应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18.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在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邹正以往的化学理论教学,在课堂上往往把教师当“主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为“配角”,而大多数同学充当“群众演员”,把课堂当成上演“教案剧”的舞台。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在化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丁慧 《考试周刊》2010,(9):86-88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上课,教师是一切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被动地听和记的状态。而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作为激发者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尊重学生主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动手,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把课堂变为学堂;求异求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只有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