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撒哈拉的故事》是著名作家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她生前身后一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本书收录了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写的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沙漠生活艰苦荒凉,三毛却能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写出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小读者可以透过三毛的眼睛去探寻别开生面的沙漠世界,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感染到三毛在艰苦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精神。三毛,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  相似文献   

2.
任何写作都是一定语境下的写作。问题的区别就在于这种语境是否化作了作者内在的血肉,是否成为作者自己的呼吸。“撒哈拉”,因为台湾女作家三毛成为一种流浪的象征和爱情的见证,她既意味着苦难,更意味着坚守如一。我不能肯定,年轻的凌一定是在这种语境的暗示下写出这首《撒哈拉的故事》的,但她长期的“流  相似文献   

3.
说到撒哈拉,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和一本书。当我们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的时候,是否也曾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给了我们曾经梦想过的,也让我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题记旅游是重要的休闲方式,人们在选择目的地时往往会选择名胜古迹。令人费解的是三毛居然选择了撒哈拉,那个颇有名气却很少有人问津的地方。我想,三毛的撒哈拉之行决非一种休闲之旅,而是一次精神的流浪。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物质文明,而人们的精神空间正遭受着污染与侵蚀。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三毛为什么选择撒哈拉了。三毛是明智的,她以行动实践了作为一名优秀作家的追求,同时也似乎在提醒人们守住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有人曾发问:“现在为何幸福越多而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三毛是人们眼中的奇人,她是一个文采出众的多情女子。在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中,她将生活的点滴和情愫向读者娓娓道来,以真诚朴实的文笔打动读者的心灵。文章中处处闪现着性灵之美,写作时的真性情,独特的人格魅力,满怀赤子之心,率性而为做自己,乐于助人,大爱无疆,行侠仗义,这些也正是她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初识三毛,是缘于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那样悲伤的文字,浸透着无声的情感,却最令人心痛。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位作家的文笔如此凄凉,在隐隐的倾诉中透出辛酸的血泪。三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后来渐渐地读了她的许多作品,让我对这个女人更加好奇。除了《梦里》等后期作品,她的文字无一不充斥着欢乐与俏皮,宛若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女孩。灵动的、玄奇的色彩构成了作品的主基调,让人窥探出她内心的张扬与欣喜。不禁再次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使这个女子的风格前后发生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小人物"自居的台湾女作家三毛,是深受台港、东南亚和中国内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欢迎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早被台湾《每月书摘》译成十五国语言,畅销海内外。三毛,原名陈平,祖籍浙江,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于重庆,一九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中国大陆“三毛热”迅速席卷开来,笔者也被“卷”了进去。前边虽已写过《真情应在淡泊中》,对三毛及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评介,但总感到意犹未尽,想再写点什么与广大读者共勉。著名作家郁达夫说得好:“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三毛的作品,是她自己货真价实的“白叙传”。这种“自叙传”,一方面在作品里保持住三毛的鲜明个性,另一方面是作品里所描写的内容都经过了三毛自己的内心体验,是她自己的内心里折射出来的光芒。正如美学大师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9.
刘敬 《今日教育》2011,(12):40-40
三毛是华语文学世界里的奇女子。她曾以《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等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另类”文字倾倒过芸芸众生。愚本书虫,亦曾痴痴迷醉于三毛的生花妙笔,且常自诩是她的忠实拥虿。未料,这么些年来,偏偏还是忽视了这本《我的宝贝》。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初入撒哈拉的自然之风发表了《惑》《异国之恋》等作品之后的三毛,十年中几乎没再发表作品。这十年她去读了大学,也体验了爱情的滋味,更远赴西班牙求学。十年的人世变迁、岁月积累,使三毛变得更加的成熟、别有韵味,但也更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向往自己的理想之地———撒哈拉大沙漠。独立、坚定、执着的三毛带  相似文献   

11.
一.初入撒哈拉的自然之风 发表了《惑》《异国之恋》等作品之后的三毛,十年中几乎没再发表作品。这十年她去读了大学,也体验了爱情的滋味,更远赴西班牙求学。十年的人世变迁、岁月积累,使三毛变得更加的成熟、别有韵味,但也更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向往自己的理想之地——撒哈拉大沙漠。  相似文献   

12.
李一凡 《新读写》2010,(9):47-47
当读到她的《稻草人手记》时,我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古灵精怪的东方女子,她的名字叫三毛。当我还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喜欢疯玩和吵闹时,三毛的文字却能使我安静下来,来自撤哈拉的温暖阳光透过黑与白的纸页,穿过光与影的间隙,静静地洒满我的心房。  相似文献   

13.
再读三毛     
三毛的书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很早就曾读过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之恋》等集子,只觉得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子,选择了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虽然她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后来知道她来到了大陆,又很快回到了台湾,最后惊闻她自杀。三毛去世后,曾引起很大一阵子的三毛热,然而我想,三毛终究是寂寞的,因为我们不懂三毛。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一本《三毛经典作品》,随便地翻了翻,那些熟悉的文字忽然于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于是便买回家,以便好好地再读三毛。因为知…  相似文献   

14.
尚爱兰 《师道》2000,(8):38-38
只要是字上没有多大障碍。我女儿总是抓起书来就看。家里的儿童读物看完了,她就看成人的书籍。她感兴趣的有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张爱玲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台湾的《刘墉集》、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她还喜欢看名人传记,流行的杂志。  相似文献   

15.
正最喜欢的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推荐理由:因为《雨季不再来》了解三毛,但却因为《撒哈拉的故事》喜欢上三毛。读着这本书,我仿佛也跟着三毛和荷西去了撒哈拉沙漠,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或喜或悲的生活。古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做什么事都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自实践才能有所收获。而我以为读书与写作就是这样的关系,读书就像是纸上谈兵,写作便是将所读所感展现出来。因此读书是基础,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才会有所感悟有东西想要表达,这也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吧。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孤寂的大沙漠让她心驰神往,于是她独自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寻找生命的真善美。她,就是三毛。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2008,(10)
课间,在五(1)班的图书角又见到了三毛的《哭泣的骆驼》,便忍不住翻看。当翻到《收魂记》时,我笑着又重温了一遍。那群撒哈拉女人太愚昧,三毛给她们照相,她们吓得挤成一团……原来她们把相机当作了"收魂机",以为三毛把她们的灵魂吸走了。无奈的三毛只好把底片曝光,把"灵魂"还给她们。  相似文献   

18.
我真的非常喜欢三毛。我承认我从没崇拜过任何人,但对三毛的欣赏大概已接近崇拜。上三年级时,班里的同学开始疯狂传阅一本薄薄的书:红色的封面上是骆驼和残阳古书名叫《撒哈拉的故事》,作者的名字单纯好记——三毛。  相似文献   

19.
撒哈拉,一个神秘而又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一片人类想征服的土地。1906年,英国人汉斯和他的商队历经艰辛,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徒步穿越撒哈拉的壮举。近百年后,这片土地上又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2001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科学家袁国映爷爷和英国科学家简·海尔爷爷、加斯伯爷爷还有向导杰民组成了一支"中英撒哈拉环境科学考察队",徒步穿越了撒哈拉腹地。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摘编袁爷爷的专著《徒步穿越撒哈拉腹地》中有趣的章节供小读者们阅读。让我们随着袁爷爷的笔端一起领略撒哈拉的美丽和神奇吧。  相似文献   

20.
三毛的作品,我第一次看的是《撒哈拉的故事》.似我这般张狂的少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像三毛一样,背上简单的行囊,到处流浪.观看古老的伊斯兰教礼拜,感受撒哈拉威人的帐篷生活,特别是观摩他们最具神秘色彩的沙漠婚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