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按理说应该是成语词典的事。但实际上现有的成语词典都没有(也不可能)解决成语词义的所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数成语词义的情态色彩多柄性问题。吕叔湘、朱德熙二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说过:“要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可靠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提示]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这和现代汉语的虚词概念不完全相同。高中语文课本所介绍的32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虚词必须很好掌握。掌握文言虚词主要应了解它在句子里的语法作用,及其“多性多义”的特点。词性是根据语法特点来确定的,随语境的转换而变化,因此要“依句定类”。词义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所谓“因文辨义”。一个虚词尽管多性多义,但其中必有主要的常用的词性词义。掌握  相似文献   

3.
古书之所以难读,是由于古代汉语无论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都跟现代汉语不很一样。但从语言的发展史来看,词汇的变化是最快的,其次是语音,第三才是语法。斯大林同志说:“语言,主要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差不多不断改变的状态中。”又说:“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所以,古今汉语词汇方面的差异,应该说是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主要障碍。确切理解文言词义,也就成了读懂古书的关键。怎样才能确切理解文言词义呢?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说“读破”     
“读破”是古人把某一个字变读为另一种读音,以表示意义或语法作用有了变化的一种方法。词义是有发展变化的,当某一个字引申出新的意义或语法作用时,古人常把这个字念成另一读音以示差异,这就是“读破”。例如“衣”字,《说文》释为“所以蔽体也”,是名词,读平声,而《广韵》未韵作“衣著”解,是动词,念去声。这就是“读破”的结果。“读破”,主要是改变声调,所以有人把“读破”称为“四声别义”,即通过四声的改变来区别词义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鸡不吃了”,那“鸡”既可以理解为“吃”的施事,也可以理解为“吃”的受事。这是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中作为有歧义的一个经典例子。王士元先生在前人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新的解释——从词汇角度,具体说从“词的词义延伸”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有可取之处,也有考虑不周之处。  相似文献   

6.
《周易》“贞”字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易》古经中的“贞”是一个动词,其词义应据《说解字》和甲骨卜辞训为“占问”。“贞”字的主要语法作用是作主语和宾语,其次作谓语。“贞”的宾语可后置,也可前置,其宾语前置现象比较特殊,值得语法史研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引言1本文讨论结构格式“不X不Y’。“不……不……”这一格式具有多种语义关系,格式中的“X”与“Y”可为单个语素,也可为多个语素,一般多见于四字格,也有非四字格的。“不”与“X”、“Y”在语义关系上互相影响,使得这一格式复杂化。这一结构格式表现出的复杂语义关系本文不可能全都讨论,主要讨论复句中和熟语中的这一格式。2本文在讨论时分成了复句、非复句与熟语结构三部分,我们知道,熟语是从语汇角度谈的,复句是从语法结构角度谈的,它们不在同一平面上。但为了讨论的方便这样分开进行,而语汇与语法中间有交叉,熟语中也…  相似文献   

8.
古语说得好:“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也就是说有困难,有疑惑,向老师或者别人请教,经高明者指点开导,顿时茅塞顿开,这就是点拨。点拨可以说在学习过程中再普通不过了,而语文的点拨则又具有特别之处,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教语文,一篇课文,文字通俗浅明,说学生不懂吧,学生字也认识,、词义也明了,怎么不懂呢?但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这就是语文学习的似“怪”非“怪”的现象。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语文点拨教学更具有奇特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把《谏太宗十思疏》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注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这注释不符合原意,应当修正。“怨不在大”语出《尚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孔颖达解释说:“人之怨不在事大,或由小事而起;虽由小事而起,亦不恒在事小,因小至大。”意思是说,凡是使臣民怨恨的事都不能做。《谏太宗十思疏》虽只引用了“怨不在大”,省去了“亦不在小”,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怨不在大”应注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  相似文献   

10.
词义是个很常见的词语,但其内涵也有深究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是广义的词义。狭义的词义则专指词汇意义,即人们对一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现象、关系的认识,它具有概括性、模糊性等特点。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的词义教学,主要是狭义的词义,尤其实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意义、语法及意义+语法解题法平凉地区教育处教研室乔凤杰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这两种题型是英语高考试题的基本题型。意义、语法及意义+语法解题法既适用于单项填空,也适用于完形填空。所谓“意义”,指词义、句义、段义、上下文意义、生活常识;所谓“语法”,指词性、...  相似文献   

12.
予词“给”[kei]的来源没有定论,但可将“给予”义作为予词“给”最先获得的意义。从历时的角度对“给”的词义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把“给”的词义演变分为三个模式,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佐证可以说明“给”词义的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古汉语中,词义的引申属于词汇范畴,词类的活用属于语法范畴,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十分密切的。先看词义的引申。一个词在最初只有一个意思,这叫词的“本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和需要,  相似文献   

14.
凡事都要讲究章法,语言学习固不像数理化那样硬套公式,但也有自己的“法”,这就是“语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关新编教材中语法知识的处理问题中,有些教师认为,新教材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不需进行语法教学,否则会导致英语教学的低质量,冲淡英语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中,由于词义的引申,而产生了大量的兼类词,即一个词兼有几类词的语法功能。如: 《说文》:“军,圜围也。”即古代军队作战,在临时驻地用战车围成圜形的军营,这是本义,后引申为驻扎,再引申为指军队。于是,“军”便兼有名词与动词两种语法功能。甲骨文中有(吉丷一)()字与鼓()字。前者为名词,是钟鼓的“鼓”的古字,后者是动词,击鼓的“鼓”字。后来,“”字废除,“鼓”作为“”的分化字,兼有名词和动词的两种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用作提示语的“你VvO”格式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组特殊的语法格式。这一格式的基本特点是:(1)“你VvO”格式的基本成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封闭性。(2)“你VvO”格式构成单位词义虚化。(3)“你VvO”格式在具体句子中不可能成为焦点,但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色彩。(4)“你VvO”格式在实际语境中有多种变体。(5)“你VvO”格式必然出现在交际场合,并一般为非正式场合。  相似文献   

17.
学者们指出“语法自有相应的语义基础,要表达的内容决定了表达的形式”,“词的语法功能和它所能存在的结构模式,是受它的词汇意义控制的”。就“变”和“化”的词义和句法结构进行具体地考察和分析,认为“化”具有“转变、转换”的词义特点,所以“化”具有组织结果信息的功能,相应地具有“…化为…”和“化+形容词(作补语)”的句法结构形式;而“变”因为不具有同样的词义特点,因而不具有相应的句法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18.
动词“说”在汉语中是一个极普通、极平凡的字眼。其基本含义也不复杂,即用语言表达思想.但由于它在汉语中使用得特别广泛。构成的短语(词组)也比较多,要在汉译英中确切地把握住它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准确译法相当不容易。因此,有必要对“说”字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方法作以下探讨,以便在汉译英实践中作为参考。一、与“说”字基本对应的英语动词表达法与“说”字基本对应的英语动词有十一个。虽然这些词的词义有差别,但都是英语表达  相似文献   

19.
较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流程是语音→词汇→句子及语法→语篇,大多数英语课本也是依照这一流程编撰的。诚然,这是在母语国教目的语的一般规律:侧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强调说出来的外国话应在语音上准,语法上通;写出来的句子应在拼写、词义、结构上正确无误。为了达到这一纯属语言学范畴的目标,国内出版的初级英语课本充斥形形式式的句型操练,其中不少句子英美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大可能说,有些甚至涉及他们的隐私,如“How old are you?”“Are youmarried?”“How many members are the…  相似文献   

20.
工夫功夫 这两个词读音相同,词性相同,语法功能也相同。但词义有别,运用范围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