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学的历史要早于科举,其有一套较完备的制度,包括对入学者数量上的限定,但这和后来的科举名额制度还有很大的差别.科举制度产生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官学逐渐被整合到科举制度中,官学学额制度被科举制度接收.明代,举人、生员成为如同进士一样的终身功名身份之后,这种身份即成为一种社会性稀缺资源,由此生员的地位在历史上空前提高.明朝在万历年间开始按照"附学生员"名额,定期录取新生,在学生员却不毕业,之后生员人数大量增加,终于在其后形成了数量比较稳定的绅士阶层.科举学额制度保障社会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其在明清时期表现出:控制总量、按照区域分配、兼顾特殊利益群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社师是明清时期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社师的遴选既有国家层面制定的标准,也有地方官员制定的标准.其遴选分为教课之前和考核之后两个阶段.元明清时期的社师均为实现"导民善俗"的目标而从事教学活动,其教学内容有德育启蒙教育、智育启蒙教育和朝廷圣谕律令教育三个方面.社师的教学活动分为常规教学活动和特殊教学活动.明清时期社师一般要求聘用至少取得"生员"身份或者生员以上已经获得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其经济收入来源于束倚、节敬等.  相似文献   

3.
天津卫学建立之前,民间“少淳朴,官不读书,皆武流”.但到了明正统年间,已是“循循雅饬,进止有序”,这正是儒学教化的结果.本文追述天津文庙(卫学)建筑群体创建、定型的过程,同时介绍了儒学生员、教材、经费、管理、科考等教育状况.其中清代“偃武修文”的提出和“商籍”生员的不断增加,体现了天津城市在从军事卫所到商业都市的演化过程中,其教育的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天津卫学建立之前,民间“少淳朴,官不读书,皆武流”.但到了明正统年间,已是“循循雅饬,进止有序”,这正是儒学教化的结果。本文追述天津文庙(卫学)建筑群体创建、定型的过程,同时介绍了儒学生员、教材、经费.管理.科考等教育状况。其中清代“偃武修文”的提出和“商籍”生员的不断增加,体现了天津城市在从军事卫所到商业都市的演化过程中,其教育的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管理地方学务的专职官员.清代学政由朝廷钦定,任期三年。主要负责主持岁考、科考和院试.以岁考决定生员等级黜陟.以科考决定生员是否具有乡试资格,而以院试决定童生能否进学作生员,就是说握有选拔去取地方下层士绅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仍然保留科举制度的残余形态,实行生员考优拔贡与举贡考职,并在新学堂学生和留学生中进行考试,依据考试成绩,奖其功名,授以官职。这对清末民初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存在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徐梓 《中国教师》2009,(3):28-29
<正>明清时期,"秀才"有特定的所指,就是那些通过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学习的学生。相对于中央官学,府、州、县学是地方官学,在古代也称邑庠,学生也称为庠生。从唐朝起,地方官学的学生,因为有一定的员额,所以都被称之为生员,如同职官有一定的员额而称官员一样。秀才就是社会上对庠生或生员的俗称。  相似文献   

8.
进行基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力争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措施。随着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教育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学校生员减少,教师专业化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学科人员充足,教师队伍出现过剩,是近几年来普教系统出现的新的结构性矛盾。如何重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地方教官既包括学政,也包括府州县学的儒学教官。他们在清代的教育体系中担负着教育和教化生员的责任。但是,学政忙于岁科考试,而儒学教官也因生员散居各地并不在学宫中施行教学。那么,清代地方教官如何施教呢?从清代教官的实际活动看,有的著书立说,有的编印书籍,有的创建书院,有的惩恶劝善,通过对生员的劝谕与惩戒进行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10.
在本刊收到的稿件中,有不少论文涉及到教育统计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而其中相当部分在科学性和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甚而影响了研究内容的准确表达。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请上海市教科所教育统计研究室主任徐自生先生撰写此文,就科研报告中应用统计表格的常见问题作些分析和说明.希望能引起本刊作者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初皖南石埭县生员、典商苏荫椿遗留了系列手稿,记载了以苏荫椿为代表的皖南下层士绅,在同治末年到民国中期近六十年的生存状况。晚清时期,皖南的下层士绅弃儒经商与科举仕进并存,但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两种生存模式均受到冲击。旧有的知识结构为新的谋生提供了帮助,也导致他们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被社会淘汰。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成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期望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随着近年成人学历教育生员的低龄化,社会生活与信息的多元化,学习动机也更趋多样化并交互渗透。在成人教育和教学中,应把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对技术人才的不断需求,职校的生员大量增加,这就给职校教学带来很大压力,正因如此职校呼吁小班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强化”与“惩罚”是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个体行为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教育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表面上看,“强化”旨在加强行为,“惩罚”旨在降低行为出现的概率,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似乎极易区分.但进一步研究往往会发现,两者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得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领域,都经常出现“强化”与“惩罚”概念的误用,甚而将强化与惩罚的概念相混淆.因此,正确理解“强化”与“惩罚”系列相关概念,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极为重要.在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时,既要认识到强化与惩罚的对立,也要认识到其辩证统一,即正、负强化与正、负惩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复杂的相互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结拜风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汉代晚期到民国时期,结拜现象出现在中国社会的各类人群中.人们由于相同的志向、相关的经历或者功利的目的等原因而结拜.人们结拜时往往要作出一定的承诺,结拜后则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相互给予支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关于结拜的描写对于结拜风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归根到底,结拜风俗是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下的产物.结拜风俗在中国封建时代具有特殊的社会作用,而结拜所体现的信义、奉献等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热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比较关注、议论很多,而且比较集中而流行的话题.它往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现实性等特征.社会热点进课堂,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在日常教学中,社会热点并没有真正走近课堂,发挥它的功效.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现象.每次在思想品德考试前,课任教师就会把近一年的时政热点收集起来,印发给学生看看,然后匆匆忙忙带入考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偶尔也会提到一些社会热点,但往往因为没有精心准备,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提,没有深入地与课文内容联系,更不用讲发挥热点问题的其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对象初到一个新的文化背景里,由于文化模式的差异,往往会产生"文化休克"现象,即对异类文化的困惑、排斥和不适应.因此,外语教学中,应把社会文化知识的导入贯穿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22,(1):97-102
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疏理有关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措施的研究文献,分析明朝教育腐败和治理状况。研究表明:明朝的教育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领域;其主要原因是战争导致国家财政拮据、功名的诱惑驱使士子不择手段、统治者利用八股文禁锢思想、官吏凭借职权弄虚作假、党羽之争败坏教育风气和教育体制自身的缺陷;教育腐败导致生员泛滥、士风败坏、朋党之争加剧、教育空疏、读书人思想僵化、社会进步受阻;明朝采取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考试审核程序、谨慎选拔提学官、淘汰不合格生员、施行教育监察职能等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9.
智力往往被作为促进现存社会发展的事物。创造力却处于智力的对立面,它往往对现有的社会事物提出质疑并产生出新的事物。而智慧却是智力和创造力的综合体,有智慧的人会认识到平衡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达到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益民 《班主任》2011,(11):14-15
"80后"班主任是"80后"老师中的佼佼者,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相比于"60后""70后",家庭条件优越,学历层次高,喜欢网络交流,有一定社会责任感。他们刚参加工作就被选拔到班主任工作岗位,有一种初入职的短暂兴奋,但在班集体建设中与学生接触一段时间后,往往呈现出以下一些难解的情结。1.对学生有要求而自己往往很难做到。"80后"老师入职后担任班主任,一般会有一个入职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