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申圣超  梁花 《教育探索》2012,(8):111-113
<孝经>是先秦儒家阐述孝道的重要著作.<孝经>认为,孝之始在事亲,孝之中在事君,孝之终在立身,孝之行惟守义.<孝经>对于孝道之行的阐释对现代社会人们如何行孝仍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告诉人们,爱敬亲长乃行孝之本,爱己之心乃行孝之始,逢过谏诤乃孝道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  相似文献   

3.
《孝经》作为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传统孝道的一部经典著作,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孝的内涵及其内容、孝的功能以及如何行孝等一系列问题。传统孝道,不仅是维护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孝经》在汉代地位的上升与《孝经纬》的宣传密不可分,同时《孝经.感应章》中的"孝感"理论也为《孝经纬》的造作提供了指导思想,使其既符合汉代解经原则,又不偏离阐发孝道的宗旨。《孝经纬》对《孝经》中孝道思想的阐发,也体现了《孝经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徐霞客传》有两处记叙徐霞客与黄道周的交游.二人深厚的情谊源于他们相似的志趣、性格和学风.徐霞客临终遣子探望石斋的细节提升了徐霞客的精神境界,也寄托了作者对黄道周的关切和对时局的担忧.  相似文献   

6.
7.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对“孝”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融合了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秩序,是先秦儒家思想智慧的结晶。今天,传统孝道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但作为人伦价值的道德观,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儒家所积极倡导的“孝文化”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对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视角重新审视《孝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分析《孝经》中“天”与孝道相联系的观点,厘清“天人合一”思想在先秦儒家天道观基础上的发展轨迹,理顺“天”与“人”相交的思想脉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训诂学在中国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元代贯云石《孝经直解》与通行的《孝经注疏》进行对比分析,从训释的内容、方法和语言方面总结规律,可以发现用白话直译经学著作的方式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训诂的宗旨,彰显了训诂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一部将"孝"系统化、理论化的著作,《孝经》在不否认对父母敬养的同时又将"孝"作为圣贤之治和君子终身躬行的"至德要道";把孝作为道德的渊源、治化的纲领,以孝统德,教人以敬,教人以爱,使人人具有美善之心,最后达到天下和谐。  相似文献   

11.
唐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于敬老尊亲、孝敬父母尤为重视。唐人的孝亲观主要体现为善事父母的养亲观、居丧致哀的祭亲观和忠重于孝的忠君观, 这在诗歌中有充分体现。此外, 唐人的孝亲观念和孝亲行为对士人的出处变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孝德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孝养内容:对父母事之以礼,照顾、安顿好父母的饮食起居,尊重父母的人格尊严;以诚养亲,做到身敬、辞逊、色顺,使父母心情愉悦,满足父母的情感需要;珍惜生命、修身立业、结婚育子,做到身安、业安和家安,实现父母的心志希望。挖掘和弘扬传统孝德中的精神孝养对于老龄化时代到来之际,建设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时代、家庭和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下,对祖上和父亲都有尽孝的表现。而司马迁对孝道的深刻理解,更向世人诠释了他独特的孝道思想,使传统孝道思想得到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时期的孝文化,将孝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孝文化的核心是“爱”,而“爱”的核心是奉献。爱的教育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孝的教育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特内涵。学校应该成为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孝思想的理论化成果:《孝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是儒家传统经典十三经之一。《孝经》是在汇集先秦儒家”孝”思想的基础上而完成的。它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孝,如何行孝,以及孝道的重要意义等问题,构成了关于孝道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孝经》不仅开创了中华民族伦理发展史的新纪元,还是先秦儒家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孝经》是儒家思想家论述孝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述的是入世之孝,认为孝有差等,主张移孝于忠,是社会上每个人的立身之道。《孝论》是佛家思想中关于孝最系统的的论述的著作之一,论述的是出世之孝,认为孝无差等,主张移孝于戒,是社会上每个人的守身之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孝经》中"庶人之孝"的概念内容、古代人践行"庶人之孝"的表现,以及遵行"庶人之孝"的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孝道在中国古代具有十分宽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孝道是指一定范围的行为规范,包括对父母和祖先表示尊敬、顺从以及维护父母的名誉和社会地位,无论自己健康或生病都要照顾好父母.  相似文献   

19.
封建伦理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三纲五常”,发展到了魏晋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儒佛道之争、名教与传统之争等等社会局势的变迁和经济关系的发展有了其与众不同的社会特征:从传统的尊君事亲顺序演变成了事亲为先,尊君为后的特有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绵延最长、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系统。如何把传统孝文化的精华部分转换为现代文明建设的资源,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提升我国软实力,塑造民族新形象是历史和现实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