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生成土壤为基础,将中国生育文化作为一个包括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的整体动力系统,并把社会生产方式作为推动这一系统运行、变迁的动力源泉,由此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中国生育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的决定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内在机理和外部表现形式,并揭示存在各种不同社会机体中生育文化发展、变迁的特殊规律,以正确把握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化生育文化转变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变迁是其重要特性.教育作为使人成为符合社会需求、成为一个"文化人"的最合适中介,承担着文化传递重任,而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必然是社会文化传递重要手段.它应具有一定的自觉,担负起适应并促进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并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是社会结构的要素,并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作为观念形态,文化则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潜在的时空领域。它所赋予的乃是人类行动的能力。文化寓意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整合,解读社会结构变迁的文化寓意实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观念重建。文化的时间意义及其时态特征,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相比主流文化,人们对亚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存在一定的偏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特点、性质、表现形式进行比较,纠正人们的一些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5.
五代十国时期,“礼崩乐坏,献俱亡”,而南唐社会却“儒书衣服”,“物有元和之风”。北方士人南下,统治提倡儒学,使江南社会政治出现了人化倾向,社会生活中萌生出了某些近代化的因素,并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社会文化变迁与中小学公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社会化变迁尤其是政治化的变迁为基本线索,考察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征并指出:注重全球意识和多元化价值的教育,注重科技、社会和人的整合,注重公民认知和行动能力的提升,是其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7.
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汉语的社会称谓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是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三次重要契机。同时,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也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习惯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汉语的社会称谓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是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三次重要契机。同时,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也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习惯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播者被植入中国社会后,与中国传统社会经历了诸多碰撞、冲突和调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闽地乡民铁路利权观念转变、铁路沿线乡民筑路态度转变、生活方式转变三方面来探讨漳厦铁路对近代闽南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文化几经变迁,对中国农村社会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家族文化、乡规民约、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这对农村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促使农村社会逐渐从封闭性向开放性、单一性向多元化、人情社会向理性社会转变。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治理要重视重塑农村文化秩序,加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不断推进农村新旧文化转型,从而通过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传媒文化在晚清实现了向现代化的飞跃,在读者群体、发行数量、经营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传媒文化的许多特征,其打破了单纯作为栽体文化的功用和范畴,直接参与到清末社会文化活动中,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开启民智,文化的大众化形成,社会风气的营造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生成和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亚文化是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亚文化源于一定社会背景下人的个性化生存方式和多样化文化选择,它包括积极亚文化和消极亚文化。在人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亚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消极亚文化是文化选择中不可多得的反面教员,它从反面促使人们得到反省和启迪;积极亚文化预示社会进步的方向,体现人的思想解放、追求自由的价值取向,它既是对既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挑战与超越,又是孕育新文化的土壤和驱动因素,值得高度重视、包容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东部诸多社会要素的内迁,成为遵义社会文化与生活习尚变迁的契机.抗战时期遵义在社团组织、大众传媒、音乐艺术、生活习尚等方面呈现丰富繁荣和多元开放的景象,形成独特的内迁文化.内迁文化引发了遵义社会文化生活的嬗变,民众的精神风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交流互动中得以更新.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武术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变迁影响而悄然发生变化。社会环境、经济、政治等是传统武术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新时期,为更好地发展安徽省传统武术,提出以下发展思路:积极与旅游业互融;深入发掘其文学素材;进一步完善赛事制度;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5.
从星罗棋布的首映礼到豪华的电影院,从追捧明星到恶搞台词,作为最具量贩价值的软性商品和社会亚文化,以及影视、资讯等流行文化正对在校的"85后"、"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方式、婚恋标准、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本文以时下流行的文化符号为样本,解析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各民族文化交融逐渐加剧这一推力之下,在很多国家、民族都实现了现代化或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文化现象的变容走向了趋同模式,而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物质文化的变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透过变化分析导致的因素包括: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极大促进;社区小环境、社会大环境及语言观念的深人影响;家庭期望的直接鼓励;宗教文化因素的淡化和现代理想信念的强势;通讯与传媒因素的助推;学校环境与教育的核心力量等。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汉水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区区域文化,以及现阶段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交流、撞击中,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汉水文化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也已发生了变迁,但仍然保留着自身的文化成分和文化认同。汉水文化在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交流、撞击与融合中,既有进步的、上升的文化转型,也出现了退步的、下降的不和谐的亚文化,但这些层面的文化成分,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消融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对某个时期变化的描述性的,或是概括性的记载,词汇是文化的浓缩。本文以词汇为窗口,从社会,科技及政治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文化变迁对英语的影响,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外来文化在英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末社会文化变迁与中西融合德育观的萌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观念的变更,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直接产物,本文由此出发,考察清末中西融合德育观得以萌生的历史背景,尤其侧重分析中国传统德育的近代境遇与危机,并围绕教育如何促进“民质”的提高这一核心,探讨早期的中西融合德育观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树典型活动是一种很有中国新德治色彩的社会现象,是时代的写真和社会的缩影,不同时期的树典型活动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树典型活动与社会文化变迁相伴随,典型的类型、树典型的标准及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典型的类型更加丰富。树典型活动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与业务标准相对稳定,典型的知识标准、财富标准与生命标准则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过程;树典型活动的观念更为科学,方法更为务实,手段更为丰富。树典型的效果受到冲击,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