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科技经济事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对比分析法梳理了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脉络,从体系架构、地域布局、服务重点、标准化等维度分析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指出存在制度保障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产品不丰富、服务流程不规范等不足。从标准化发展视角,提出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顶层框架、拓展公共服务主体及多样化产品、研制重点领域标准、强化标准实施推广、加强公共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燕 《中国科技论坛》2007,(7):23-25,121
本文在界定开放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西部地区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西部构建开放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指导思想、原则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来源与涵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专利保护和专利战略正得到各国政界、企业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运用,成为与国家、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专利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区域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宁波区域专利预警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李丹  刘瑶 《科技管理研究》2023,(15):114-124
探讨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机制,以中国省域个体为样本,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并引入数据要素市场化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并具有非线性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数据要素市场化负向调节于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预测作用,正向调节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中介前半路径;进一步研究得出,区域知识产权的发展优势将转化为数字经济拉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动能,且拉动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为区域创新能力标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的关键是产业创新。深圳、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依据各自的区域基础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首先从战略意义上阐明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并从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目标定位及产业发展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滨海新区如何在借鉴深圳、浦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提出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构建知识产权价值评价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升一个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手段,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模式,以此为契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通过几年的探索,结合当地“一镇一主导产业”、“一镇一品”的经济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复杂系统。分析其结构及要素间的作用机制对于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图,并重点分析了企业与其他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知识产权形象是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清晰的区域知识产权形象概念对于正确解读中国的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与知识产权事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兼具理论与实证价值的议题。从区域经济学、区域营销学、战略管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多角度入手分析区域知识产权形象概念内涵,以焦点小组研究方法探索区域知识产权形象维度组成,构建集实力形象、制度形象、机构与人员形象和环境形象等于一体的维度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