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颁布实施.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部针对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国家法令,它所创建的企业代表会体制意图形成企业民主,进而有利于经济民主的形成.然而在实践中,企业代表会体制的规模、职能发挥与社会效应并不尽如人意.其实践困境的原因在于:企业家的阻挠;企业代表会成员的能力所限;法律缺陷;职工的期望过高;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以及不断紧张的权力交往困境.  相似文献   

2.
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了企业自身积极参与以及其他社会条件支持外,还需法律予以确认。这种确认既是对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认可,也是一种倡导和规范。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给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法律保障,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促使德国职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实际效果以及法律的及时巩固与更新有因果关联。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与现实以及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中国职业教育法律的改革与完善以及职业教育实践发展具有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通过对《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的比较分析,认为它们虽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民法典,但却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的民事法律关系。两部法典在某些民事法律制度、对封建法的态度、对罗马法的继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5.
柏琳 《职业技术》2007,(19):56-58
德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的第一条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联邦、专区和各种劳动组织(社会伙伴、职业协会、主管机构和职业教育的其他提供者)的共同任务。他们为职业教育,尤其是在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领域争取提供足够的位置。"这里的社会伙伴是指雇主和工会。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国认为,各级政府,包括联邦和各州政府,都有搞好职业教育的责任,这不是教育多元配置职教机构  相似文献   

6.
7.
8.
《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界的最高法律。研究《联邦职业教育法》对深层次了解德国职业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一方面可以从该法律的规定上了解德国行会对职业教育的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明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作用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的法律地位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对《上博简(九)》中的名词进行了穷进性的整理与研究,将全简的名词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类。并从语法功能、兼类、活用等方面对简中的名词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发现《上博简(九)》中的名词中普通名词的比重最大;单音节名词比重大于多音节名词;名词的活用现象还比较少且多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眼务,教育部对原国家教委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进行了修订,于2003年3月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以下简称新《规程》)。可以说.新《规程》对中小学图书馆的性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曹俊 《现代教育》2005,(7):21-22
《婚姻家庭法》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民法系列开考的专业课之一,它依据婚姻家庭法学的学科框架,系统、全面地提供了有关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婚姻家庭法是民法的组成部分,但是又在民法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功能。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最广泛、最普遍的社会关系,我们每个社会成员,不论性别、年龄都不可避免地同婚姻家庭产生联系,所以任何人只要生存在社会中,都不可避免的涉足婚姻家庭法领域。  相似文献   

12.
13.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在语料选择方面非常成功,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广泛性、经典性、趣味性与雅正性。这些已成为这一汉语语言学经典著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为修辞学乃至整个语言学研究的语料收集、选取、分析提供了范例。这一范例的本质是:将语言学研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制定课程的主要依据,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正确理解《纲要》的内涵,掌握《纲要》的实质,对于制定面向素质教育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析全身反应法与新《标准》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及方法中体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念,探讨实现全身反应法与新《标准》整合的可行性及其途径,以期呼吁更多的少儿英语教师重视该教学法,使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绘的归隐之乐是无数人心中的理想之境。仔细揣摩,其实“乐”中蕴含着三重悲意:一是辞官归去、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不甘与无奈;二是想象中田园生活的闲适惬意与现实生活的窘迫困苦形成的巨大落差;三是乐天安命思想背后陶渊明对自己生不得时和精神孤寂的感伤。  相似文献   

17.
18.
复仇是鲁迅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但“复仇”并非《复仇(其二)》中的先行观念,而是在对前文本进行改写后,创造性生成的结果。在原型故事中“爱与牺牲”的主题同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相悖反的背后,隐藏着鲁迅对具有摩罗精神的拜伦式文学资源与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鲁迅通过形式上的诗化与内容上的主体性投射,达到了对前文本的浪漫新编;文本中复仇主题的生成有着内在逻辑,是一个由外部世界向内部自我进行回收的动态过程。无论了解鲁迅的个人创作风格,还是剖析时代的转换,《复仇(其二)》都提供了重要的考察角度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隆中对》中有句话:“此殆天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句中的“岂”该怎么解释,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里没有注释,查《辞海》《古代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岂”有以下几个主要义项: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表揣度,“是否能”、“大概”、“或许”、“恐怕”;表祈使,“当”;  相似文献   

20.
《归园田居(其一)》凝聚着陶渊明对人生理性与自我实现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误入”与“三十年”的知行错位、“叙事”与“抒情”的表达错位、“虚”与“实”的感知错位这三重错位结构,展现他在仕与隐的矛盾冲突中徘徊挣扎直到超脱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