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解菲 《今传媒》2009,(10):94-95
传播是人类社会古老的行为.传播学的开山祖师施拉姆说:传播是最繁忙的交叉口,但许多人只路过而不逗留.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开始迅速发展.健康传播学就是医学与社会学在路过传播学这个交叉口时"逗留"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10)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传播学学者弗莱德·特纳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围绕传播技术的发展形成的诸种社会思潮,判断传播学学科发展可能的方向。通过对特纳的"民主环绕"理论和技术乌托邦批判实践的考察,本文还尝试就技术在人类社会变迁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一时代特征给传播学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传播学知识生产场域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播学至今尚未在中国的学术场获得足够的地位和尊严,这使得清醒的传播学者更添了几分焦虑。对传播学知识生产活动的反思,可能从如下线路图思考,即,中国的传播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域、它位于什么样的社会时空里、有一批什么样的学者,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了怎么的问题、生产出了什么样的知识、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当中国传播学界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那么,创造传播学研究的事业辉煌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在中山装的全盛时期,这种服装竟然成为全中国民众的单一制服。数亿人的思想、趣味和生活方式,被统一成毫无个性的反面乌托邦。反思这种服饰带来的精神创伤,才是比申遗更有意义的事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刘琼 《青年记者》2010,(16):52-53
效果研究是传播学领域中最受瞩目的研究环节,一直稳居西方传播研究中的“主导范式”。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传播学成果逐渐进入中国传播研究的视野,效果研究在中国开始受到重视,并在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了加速发展之势。对当下效果研究的成就和不足进行认真思考,有利于中国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法性建构上大有作为,需要采取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研究视角来完成对中国传播学30年的学科反思和发展设计.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面对国内外舆论环境和传媒业的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及时做出回应与调适.在厘清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传媒实践关系的基础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应回归本土国情定位、人文教育底色以及核心能力养成.面向未来,要以学科独立筑牢人才培养根基,以学科交叉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以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向度,以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立体全面的改革创新中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琛 《当代传播》2006,(6):44-47
对中国古代传播史的研究,即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发掘传播的理论观念与史实,源自海内外华人学者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学术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研究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9.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潮的重要特征,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却常常被诟病为"缺乏批判性".面对这种质疑,本文重新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批判传统,从历史中检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批判性内涵的生成路径,即实践中的"战斗性批判"和理论中的"学理性批判".以史为鉴,返本开新,在把握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知识社会学主要是研究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文化制度、历史情境、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本文在对《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的评介中认为,我们应当试图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一些现象.以此来证实曼海姆预言的历史——社会进程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现实无法满足技术欲望的状态下出现了作为技术想象的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寄望效益最大化下整合现有技术功用的想象,是技术欲望的表达,表明对现有技术功用的不满,意图突破既有技术形态的限制,实现不同技术功用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郭栋 《编辑之友》2015,(1):79-83
文章拟以微博社区管理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尝试探讨新媒介中法律习性的内涵与建构策略.在该场域中,法律需要转化为符号资本,通过符号权力来建构一种习性.对社交媒介进行法治,仅通过强制性的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行为者的主观世界进行干预,其手段便是微博中法律习性的移植与培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2008年新媒体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作者认为,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移动传播和移动媒体、新媒体现象及其引发的舆论、伦理和法律等问题已成为我国新媒体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Mark Hampton 《Media History》2013,19(3):239-246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lonial rule in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was an important marker of international prestige for the Netherlands, which was merely a small power o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carefully guarding its neutral status against the Great Powers. After World War I, there was growing concern amongst several groups in Dutch society about criticism of the colonial regime in the foreign pres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ree organizations that aimed to set up an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about the Dutch East Indies in the 1920s. Although private individuals ran these organizations, they had close links with the authorities in The Hague and Batavia, indicating the emergence of a controlled media environment. Moreover, despite the fact that people involved preferred to use neutral terms to describe their activities, they aimed to provide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with propaganda supporting the Dutch colonial regime.  相似文献   

15.
和立勇 《新闻界》2008,(5):67-69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手机短信的新闻传播效能,正被日益发展的手机多媒体功能所淹没。现阶段对其新闻传播效能的研究和利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冒进的功利主义思想,所以充分发挥手机媒体已有功能的效能,亦是对新媒体深度开发的一种表现。因此应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传播新闻的优势,尤其在对通讯相对落后地区的新闻传播,及在重大事件新闻传播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九十年代中期后导入中国。经过国内学者七年(1997—2003)的引进与吸收,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在2004年开始热化,研究人员及成果迅速积增,成为多视角、跨专业、交叉学科的学术领域,并且发展出八大热点研究模块。2006年至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继续往纵深方向发展,对国内外各种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思考更具批判性和建设性,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与转变。我们认为: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将进一步内涵化发展,有望在未来十年左右建立起符合国情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并逐步完善出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本体角度对知识集合的定义、类型、边界,知识集合的元素、结构、组织过程,知识集合的三大功能,以及知识集合与其环境的关系等进行阐释,强调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应转向知识集合。  相似文献   

18.
Two experiments, one with college students and one with older participants, examine how the addition of text and animated graphics influence the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news stories. Recall data suggest graphics help younger and older viewers store and retriev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elevision news stories. Graphics also enhanced encoding of harder stories for younger viewers but not older viewers. The recognition and heart rate data indicate that older viewers engage in more controlled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messages, whereas college students process television in a more automatic fashion.  相似文献   

19.
  相似文献   

20.
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品质与能力。公信力是媒体的一种属性,其核心是媒体的“信用”问题,可信赖是最重要的公信力维度。同时,公信力也表现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公信力的形成,贯穿于传播的整个过程,观众对媒体社会职能的信用程度在感知、认同的基础上予以评价,就形成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