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报道多抓热门话题李久源 (北京市革制品厂厂长)人民日报是我工作中必读报纸。近年来她对经济问题报道多了,有吸引力,群众性较强,对工作有指导作用。像经济版刊登的农民企业家座谈:《扬我之长避我所短》,好。《企业家画廊》这个栏目,虽有一定广泛性,但新闻不新,仅是个表扬稿,无非是让企业家露露脸,没有挖掘出企业家独特的思想观念等。经济改革10年了,形势教育要把成绩讲够,但真  相似文献   

2.
新闻应作“透明”的媒介于云鹏(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副编审) “透明度”在社会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概括起来,我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下情上传;另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上情下达.如果传得好,达得好,就能实现民主议政,并能使各层次的领导览之得资治之方,把民意化为领导者的智慧和方法,再下达于民众,民众自然能欣然接受,“透明度”也就实现了. 新闻在这方面负有重要媒介作用,但是,新闻要起到这一作用是很不容易的,新闻单位本身必须具备起码的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开明的领导者;二是必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但在改革大潮中,新闻事业似乎显得有点落后。读者对此颇有意見,多所期待。本刊特辟《八方人士谈新闻》栏目,反映各界人士的意見、呼声、评估、建议、希望,以及新闻界同行的看法、设想和反思。当然,既是八方人士畅所欲言,多为偶感随想,难免有的失之偏颇,仅供大家参考,更欢迎争鸣、指正。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但在改革大潮中,新闻事业似乎显得有点落后。读者对此颇有意见,多所期待。本刊特辟《八方人士谈新闻》栏目,反映各界人士的意见、呼声、评估、建议、希望,以及新闻界同行的看法、设想和反思。当然,既是八方人士畅所欲言,多为偶感随想,难免有的失之偏颇,仅供大家参考,更欢迎争鸣,指正。  相似文献   

5.
新闻改革事在人为张宝贤(佳木斯农垦报社)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新闻改革,不断开拓创新,这是当前全国新闻界面临的共同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固然需要新闻理论上的突破,需要宏观指导与设计,但更需要我们在新闻实践中脚踏实地去做。近来,新闻界的有些同志认为,新闻改革是政冶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两者在总体上必然“同步进行”,前者不可能脱离后者有太大的超前性。这种看法本来是不错的。它有助于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而又慎重地进行新闻改革。但现在有人把“同步”推演成“等待”,又有一些领导人则把“同步”偷换成“压  相似文献   

6.
从报纸方面来说,一要坚持原则,勇于独立负责,只要符合宪法、党章,就要大胆放手去干。对涉及人民利益的事,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揭露的,毫不含糊。当然,批评、揭露的事要经得起检查、核对。不能前怕狼,后怕虎,照顾关系,怕得罪人。不唯上,要唯实。如果明明调查清楚了,还要等上级党委或政府部门“发话”、“点头”,否则就不吭声,那就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作用。当然不是说根本不同党和政府部门打招呼,而是说不能唯命是听,要敢于坚持原则,据理力争。二是要善于选择好带倾向性、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改革应与民主政治携手并进韩泽(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近10年的新闻改革,不妨以198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大致是新闻界内部的业务改革;目1987年9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数次记者招待会起,豁然开朗,新闻改革跃入一个新的境界。人们看到新闻事业的天地广阔,前景灿烂,信心倍增。  相似文献   

8.
经济改革需要政策法令的保护,也需要新闻舆论的支持,打个比喻,党的政策像雨,新闻舆论像风,改革需要—个和风细雨、风调雨顺的舆论环境,一阵风不行,急风暴雨也不行。旧观念的更新,思维方法的改变,都要靠舆论的力量。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看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有些事情阻力大,有些经验推不开,并不是物质基础差,而是舆论未跟上。所以,经济改革的深入也给新闻宣传提出了课题,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实事求是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发挥报纸舆论监督作用要靠两方面的努力陈麒章(中纪委离休干部)如何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从报纸方面来说,一要坚持原则,勇于独立负责,只要符合宪法、党章,就要大胆放手去干。对涉及人民利益的事,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揭露的,毫不含糊。当然,批评、揭露的事要经得起检查、核对。不能前怕狼,后怕虎,照顾关系,怕得罪人。不唯上,要唯实。如果明明调查清楚了,还要等上级党委或政府部门“发话”、“点头”,否则就不吭声,那就不能很  相似文献   

10.
既要提高开放程度又要把握好适当的“度”既要提高新闻报道的开放程度,又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这是新闻改革中需要继续进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理解开放程度?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认为,开放度,就是相信群众。读  相似文献   

11.
强化新的现代新闻意识刘扬在《青年报人》上撰文指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在自己的头脑里注入或强化新的现代的新闻意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历史意识”和“读者意识”。所谓“历史意识”,就是新闻记者(和编辑),能够站在  相似文献   

12.
谈新闻立法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办事情有可盾,要好得多。新闻事业也不例外,立个新闻法很有必要。关于立新闻法,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法。这个新闻法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保障新闻自由;另一方面对违反法律的报道和言论给予必要的限制和制裁。  相似文献   

13.
谈新闻策划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改革要比1979年以来的几个阶段的改革深刻得多,广泛得多。在这一时期,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会层出不穷,此伏彼起。因此,新闻策划作为正确导向的一个重要手段便受到普遍的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新闻策划呢?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选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新闻策划,其成功与否,首要的是选题问题。我们选题的原则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这几条选题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我们在新闻策划中选择的问题既是领导关心的,…  相似文献   

14.
谈新闻策划     
有人说,策划是使新闻出新的魔棒。 有人说,策划是新闻新的增长点。 有人说,目前新闻的竞争实际上是新闻策划的竞争。 我认为,新闻策划是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它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击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标志着报道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16.
谈新闻感觉     
新闻感觉,就是新闻敏感。 正确把握形势,注意用政策的眼光来衡量素材,是新闻感觉产生的依据和采访成功的关键。 我们接触客观事物,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觉。这种种感觉,并不是都可以报道的。该不该报道,需要从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来把握,需要用政策标准来衡量。1993年2月初,大连机床厂的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三人,同时出走,到当地一家乡镇企业领办了一个机床厂,并且又从厂里挖走50多人。这家乡镇企业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而那家国有大  相似文献   

17.
谈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中令人头痛的事很多,譬如,有些事件性新闻在事件发生时漏报,事隔一段时间后被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报道吧,已是旧闻,不报道,又有些可惜;又如,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有很多是报道实际工作、生产、经营或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或形成,写这类报道真让人有点“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新闻由头”。那么,何谓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包括两层意思:一、它是寻找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把旧闻赋予“新闻味”的借助手段;二、它是以借助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对一个专题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进行综合分析,向人们揭示一个宏观事实或新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究竟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下面笔者就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分别谈谈“新闻由头”问题。  相似文献   

18.
2月18日-2月24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杭召开。会议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请他们就新闻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代表们在充分肯定我省新闻事业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着重就新闻舆论的导向性,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等问题,发表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谈新闻现场     
《视听纵横》杂志2001年第6期刊登了金华电视台倪琦君同志《走出现场报道的误区》一,阅后颇有同感。确实,现场报道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形式,更有其在新闻内容上的限制,不能只是记在现场简单地、随意地说一通。顺着这个话题,本人想再深入谈谈现场报道中的一个最主要的元素“新闻现场”。这里所说的新闻现场主要是指组成现场报道的有新闻记出现的新闻现场镜头。  相似文献   

20.
谈新闻改革     
改革是我国新闻工作深化的一个过程。过去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来自改革,今后我国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希望,仍在改革。只有改革,方会有未来的成就——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我国资产阶级报纸在强硬对手危及它生存,或图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也搞过改革。以求生存。如旧中国的《申报》,1905年有过一次改革,那时遇上竞争对手《新闻报》,《申报》认识到守旧则亡,改革则存,提出十二项改革方案,从办报宗旨、扩大稿源、增加内容、改进版面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报纸发行数逐步上升。史量才接办《申报》后,1918年又有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出于:(一)将《申报》办成一个文化企业;(二)报席裕福一箭之仇,史量才认为买办席裕福转让《申报》过程中讹诈了他大批银两,污辱了他的人格和报格。当时在他手头拮据的情况下,建设新馆址,进口印刷设备,扩充版面,招揽广告,《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