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把旧教材的“看图拼音识字”改为“看图读拼音识字”,增加了纯拼音句群.这部分承上启下.承上,利用纯拼音句群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继续训练直呼或拼读音节;启下,则是利用纯拼音句群提供的语言环境,在识字开始的阶段,学习66个笔画简单的字,教给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遵循识字教学的原则,打好识字基础,同时利用纯拼音句群进行最初步的阅读训练.教学的重点是识字.现以《看图读拼音识字6》一课为例,谈我教这一类教材的一些做法.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继续训练直呼音节.学生熟练直呼音节.可以做到拼音开路,提前阅读,有利于发展语言和思维,帮助识字.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以后,已经学会了拼读音节或直呼音节的方法,能拼读或直呼拼音音节、词语和句子,但还不熟练.所以,我在“看图读音识字”这部分教学中,把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继续训练直呼音节做为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纯拼音句群前,我组织学生复习纯拼音句群中的拼三音节及难读音节.在学句群时,把纯拼音句群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练习直呼.对于直呼音节比较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复习口诀:“眼看声、韵、调,心想拼读法,一口呼出它.”再让他们直呼出来.个别学生还不会直呼,我采取先拼读再直呼的方法,训练他们直呼.  相似文献   

2.
怎样教好直呼音节界首市逸夫第一小学陈娟义务教育教材小语第一册教学大纲要求:汉语拼音教学,有条件的可逐步做到直呼。通过教学,我认为让学生熟练地直呼音节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以后的学习特别是在第三部分看图读拼音识字和第四部分的看图学词、学句中,成行的纯拼音...  相似文献   

3.
汉语拼音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获得了直呼音节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才能巩固、提高、熟练、生巧。我们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训练学生按声变韵不变,韵变声不变,以及颠倒次序熟读音节表或采取任意抽读的方法,快读音节卡片,以此来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速度。我们把复习直呼音节,熟练直呼能力定为拼音课文、注音课文教学目的要求之一.教每一篇拼音课文,教师都有重点地将课文中的一些音节带调写在黑板上,训练学生快速直呼带调音节。教每一篇注音课文之前,教师都有重点地将一些注音新词,  相似文献   

4.
直呼音节的真谛所在江苏特级教师高万同一、直呼音节的本质意义是什么一提直呼音节,就有人很自然地把它与“拼读者节”对立起来,以为直呼音节就是不用拼,一口呼出音节来。在直呼音节观摩课上,当任教老师教学生拼音方法时,我就时常会听到有人嘀咕:“不是直呼吗?怎么...  相似文献   

5.
浅谈带介母音节的直呼教学宁明县城镇二小宋美英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掌握了声韵母的发音要领和“支架直呼法”,直呼音节是比较容易的。但一遇到带有介母i、u、u的音节,学生就感到在通向拼音王国的路上,出现了“拦路虎”。如何除掉这“拦路虎”呢?我在直呼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直呼音节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基本能力之一,它有着客观的发展过程和可遵循的培养训练阶段,可表述为:单音节直呼→在音节词语中直呼→在拼音短语和句子中直呼→在拼音短文中直呼。依据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一册语文课本里关于拼音教学的安排,就如何培养和发展初入学儿童的直呼音节能力,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7.
谈谈直呼音节教学合肥市舒城路小学易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声韵调是重点,音节是难点。义务教育大纲要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做到直呼音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认读音节的方法,掌握要领、培养直呼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  相似文献   

8.
直呼音节能力是初入学小学生后形成的重要语文能力之一,它有着客观的发展过程和可遵循的培养训练阶段。依据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语文里关于拼音教学的安排,就如何培养和发展初入学儿童的直呼音节能力,我们做了以下探索:一、在单音节的教学中突出直呼意识的培养在学习拼...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拼音教学,能从实际出发讲求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使师生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在拼音与读书、拼音与写作方面的提高. 一、直呼法学好拼音 小学语文注音识字的拼音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早阅读和书写.因此,拼音教学阶段就是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拼音知识和技能,以便在读写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直呼法是让学生看到一个音节就能直接读出来,听到一个音节就能写出来,这样有利于提前读写.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拼音方法,呼必有三,如b—a→ba。现在各地的普通班,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叫三呼法。这种拼读的方法,拼音过程很长,根本不可能直呼。用什么方法缩短拼音过程,让学生学会直呼呢?下面介绍几种: 连读直呼法。拼音时,先看清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然后前音(声母)轻短后声(韵母)重地(带调)连读,一气呼出,即变原来的三呼为一呼。一呼也就是直呼。开始重在掌握方法,可以慢一点。通过不断训练,学生就能顺利地直呼了。能够直呼,就能阅读拼音读物或注音读物。通过大量阅读,直呼音节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如果一开始学生接受不了这种连续直呼法,也可以先教传统的“三呼”拼读法,然后过渡到一呼的连读法,学生就不困难了。有介音的音节怎么办?有介音的音节也可以用连读直呼法,如guā,就可把gu当做前音读得轻短、ā读得重地连读,一口呼出。支架直呼法。拼音时,先做好发声母的口形,再读带韵母的音,一气呵成,如bā,是先把嘴唇闭上,像发b的形状,然后发ā的音。这也是一呼成音,是一种直呼音节的好方法。只是做声母的口形,开始学生感到困难。但只要老师做好示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是能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含介母音节的直呼”教学尝试宣威市榕城第三小学惠琼华汉语拼音教学是识字训练的起步阶段,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含介母音节的直呼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在拼读时它容易出现丢失分田而读错音节的现象。如何教好含介母音节的直呼?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一、强化声...  相似文献   

12.
第一册一、第一册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不要求学生直呼音节、给汉字注音,或用拼音代替汉字写句子、写短文?二、看图拼音识字的教学要求是什么?三、看图学词学句的目的、要求是什  相似文献   

13.
承德市实验小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从改革课堂类型结构入手,实行综合改革,进行了“识字阅读同步,听说读写并重”的试验。基本要点是:①通过四周的拼音教学,使学生做到直呼音节。②在阅读课上取消独立识字环节,依靠直呼拼音直接进入阅读,重点是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和说话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拼读音节,有条件的要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大纲对学生达到直呼音节的要求没有作统一规定,既可以用从整体入手直读音节的“直呼法”,也可以用“由拼读入手逐步过渡到直呼”的“过渡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拼音教学中,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提出了教学要求: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节。但是拼音本身就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那么,如何进行拼音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拼音,如何巩固和应用拼音,长久以来一直令每一个拼音启蒙教师感到荆手。  相似文献   

16.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主要采用直呼法和拼读法,两种教学法各有利弊。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教学法对不同拼音基础学习者的适切性,以及对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教学方法都能帮助学习者在规定教学时间内达成"读准音节"的教学要求,但拼读法更有助于学习者"读快音节",并且拼读法教学更适合刚接触拼音的学习者;直呼法教学则更有助于语音意识的培养,更适合有一定拼音学习基础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7.
拼音教学方法初探·郝瑞珍·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直呼音节的技能,寓学拼音于语言之中,体现拼音与语言的结合,加强读词、读句和拼音阅读的初步训练,同时运用记忆规律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一、教方法,找规律,指导记忆声、韵母声、韵母的教学要从整体入手...  相似文献   

18.
直呼音节是充分发挥汉语拼音作用,达到“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这一实验目的的有效工具.因此,在拼音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把拼音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不再要求直呼音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认字、查阅字典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把学生练习识字、阅读、写作的过程比作学习走路,那么拼音的作用犹如拐杖,架上拼音这副“拐杖”是为了帮助保持平衡,更好地练习走路,而并非将使用拐杖的技巧练得出神入化。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偏离了课程标准的目标,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而拼音作业的布置更是没有得到重视,千篇一律,机械重复。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布置拼音作业,帮助学生走好语文学习的第一段路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0.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三拼音节的学习则是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目前教材上两种三拼音节的教学方法,提出第三种三拼音节的教学方法,并总结出其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具有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不易出错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