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梅戏及其产业发展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在全国戏曲艺术整体滑坡的背景之下,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也遇见瓶颈,出现不同层面的困难。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优秀剧本较少,市场化水平低,是制约黄梅戏艺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制定黄梅戏发展及振兴政策,完善黄梅戏队伍建设系统,强化市场意识,成立黄梅戏文化传媒集团,建立黄梅戏产业发展的"一体两翼",全面推进黄梅戏及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艺术孕育、成熟于安徽安庆地区。黄梅戏舞台道白、唱词及声腔与安庆方言水乳交融。无论是音乐行腔的节奏掌控、唱词道白的合辙押韵,还是剧种个性、地域文化的呈现,黄梅戏无一处不受到安庆方言的浸染和渗透。黄梅戏的传承发展不但不能淡化安庆方言因素,而且要进一步强化方言特色,同时还应将安庆方言作为黄梅戏的语言生态加以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安庆方言叹词在黄梅戏中使用频率极高,它们不但音节结构多变,句法位置灵活,而且艺术功能显著。无论单音节或双音节,无论做独立语或独立成句,也无论出现在线性结构的什么位置,安庆方言叹词都能够强化黄梅戏浓郁的地方特色,增强人物情感表达的力度,凸显人物的身份个性,推进戏曲情节的发展,从而成为黄梅戏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是地方文化的典型,其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故安徽省和安庆市把发展黄梅戏作为发展本地经济的一个战略,为此举办了黄梅戏艺术节,其对当地经济的关系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的成功可以作为地方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黄梅戏是安庆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是安庆宝贵财富。黄梅戏与安庆旅游可以互动发展:通过黄梅戏艺术表演,全力促销安庆旅游产品,着力打造安庆旅游特色,注重黄梅戏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安庆旅游经济效益;借助安庆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培育观众,拓展黄梅戏题材,促进黄梅戏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小戏因其社会生活气息浓厚被称为"黄梅戏生活小戏",民间歌舞则是其生成的根基和土壤;黄梅戏生活小戏从角色分工、表演形式、舞蹈动作三方面对民间歌舞进行了借鉴和化用,有力地推动着其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吸取了民间歌舞和其他戏曲的声腔,舞台艺术和服装也在不断地演变之中。黄梅戏服装从最初的简陋到对兄弟剧种程式化的吸收并用,经过艺人不断的艺术加工,使黄梅戏服装与演唱在解放后都达到了高峰,并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浪漫抒情的风格。上世纪80年代后,黄梅戏舞台艺术和服装又吸收各种影视剧表现手法,变成了时尚新潮、奇异绚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民间戏班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黄梅戏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蕲春县春雷戏班为例,对黄梅戏在鄂东农村的传承方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亮丽的瑰宝.相同的是,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突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目的首先是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角度对不同阶段黄梅戏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包括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唱词以及表演动作)进行分析,并且分析黄梅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其次分析两者精神层面的互通之处,并提出加强对黄梅戏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弘扬以及传播.  相似文献   

10.
由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创作演出的黄梅戏小品《资教情》,从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创作实践,为在高等学校普及和弘扬黄梅戏艺术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黄梅戏与动画的结合,一方面拓展了动画应用的新方向,另一方面,不仅丰富了黄梅戏文化的表演和传播形式,而且也推动了黄梅戏动漫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本文以《李时珍》为例,从黄梅戏文化的演员角色、服饰、妆容、舞台色彩等具有动画设计特征的元素入手,探索其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和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梅戏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舞台演出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方式.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任何艺术传播活动都传播一定的艺术信息,黄梅戏舞台演出传播活动传递的是以黄梅戏表演艺术为核心的系统信息.黄梅戏舞台表演艺术的信息系统包括表演系统、音乐系统、美术系统和文本系统方面的内容,其借助的符号也相应地包括唱念、形体与舞蹈、器乐、造型、脸谱、剧本、剧目等.  相似文献   

13.
“戏改”是现当代戏曲发展进程中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其意识形态导向鲜明,就剧目而言,传统剧中封建糟粕的因素要革除。安徽黄梅戏剧种在“戏改”工作中异军突起,得到长足发展。郑立松先生是安徽“戏改”的主要参与者和亲历者,现以访谈方式叙录其参与“戏改”工作的经历,及其对黄梅戏起源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戏神崇拜与其他行业祖师爷崇拜不同,戏神众多,各说不一。黄梅戏戏神崇拜是众神崇拜,既崇拜"唐王",又崇拜"老郎",还崇拜"田、郭、窦",它是由多剧种和其它艺术门类祖师崇拜合并且美化而来。究其原因,既与黄梅戏形成较晚有关,也与逃水荒灾民传播有关,还与黄梅佛教兴盛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黄冈师范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了解黄梅戏在大学校园的传播情况,同时对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并引发对黄梅戏传播诸问题的反思。了解到黄梅戏的复兴发展之路应该是与时代相结合,黄梅戏是人民的戏曲应当回归到人民群众中,同时黄梅戏也应该要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学生们的课堂。只有充分了解黄梅戏在大学校园的传播情况,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让本地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走进大学校园,更好地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戏剧音乐是塑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具体、个性更鲜明的艺术手段。大多数戏曲是以行当音乐来塑造人物的性格,而黄梅戏音乐的性格化则是通过各种唱腔及音乐手段来表现的。文章从黄梅戏唱腔及各种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传统黄梅戏源自生活,始终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传统黄梅戏的艺术生成深受安徽民歌的浸润,以及安徽戏曲和民间艺术的涵养,充分汲取民间艺术养分,移植其形式,承传其内容,实现由"歌"到"戏"的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18.
黄梅戏作为一个地方小戏,一跃成为影响全国的大剧种,20世纪50年代的《天仙配》对黄梅戏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音乐的专业化创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黄梅戏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获得发展,对经典唱段的音乐创作技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前辈作曲大家的音乐创作理念及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在其唱腔、表演、伴奏、旋律调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取借鉴了其他剧种,经过历史的打磨造就了现今黄梅戏较为统一的形式。但时代潮流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人们普遍忽略了戏曲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电影在继续发扬黄梅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变化,将黄梅戏与各种姊妹艺术结合起来。因此,不妨从黄梅戏电影去看黄梅戏近些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梅戏的舞台美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了先后出现的四种表现形式:一桌两椅加守旧的摆放搭配形式,象征写意表现形式,直接写实表现形式,场景实体化表现形式。在不同主题思想与艺术风格的黄梅戏表演中,其舞台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融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