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传播市场已由买方市场转移为卖方市场,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新闻传媒取胜的最重要筹码即是公信力。公信力是新闻传媒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公信力是新闻传媒发挥社会功能的前提;公信力是新闻传媒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新闻传媒公信力的构建要从新闻传媒的作品内容和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两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新闻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新闻传媒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新闻传媒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高校新闻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新形势下,必须加强高校新闻传媒的管理和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传媒工作者队伍,加强对新闻传媒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未来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新闻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新闻传媒的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新闻传媒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传媒语言的张扬性和再生创造性混淆了许多既定的科学内涵。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方式的变式组合。规范新闻传媒语言的科学性与保持其艺术性的统一,对做好新闻传媒导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传媒既是宣传者、解读者,也是实践者、推动者。新形势下,新闻传媒在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强,全方位、多角度、高成效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新闻传媒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新闻传媒对高校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高校传媒管理工作,建设一支优秀的工作队伍,使高校新闻传媒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为高校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农村和谐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在构建农村和谐的进程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强化新闻传媒的基础建设,做好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树立全面报道思想,促进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传播风格的平民化和走专业化建设之路是应对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存在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媒是化的重要载体,有责任彰显人精神,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目标的实现。人关怀是新闻传媒创新的重要切人点,也是新闻报道形成人性化亮点的方式。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是新闻记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需要法律和新闻知识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却很缺乏。目前我国高校的传媒法教育刚刚起步。2011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新闻—法学"本科实验班,新闻与法学两个学科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首次实现校内联合培养。本文对美英等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传媒法教育及传媒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国内各高校的初步探索进行了系统分析,就如何推进新闻传播与法学两个学科教学科研融合,加快和完善传媒法教学科研等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传媒社会发展迫使人们反思过去的历史,重新估量传媒发展与媒介生态之间的关系。在传媒发展与媒介生态关系之间有几个核心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必须厘清。媒介融合改变传媒信息的生产方式、受众市场、广告市场,最终改变传媒消费市场,改变传媒控制层面生态。而传媒生态体系的重新建构,将极大促使整个传媒业的融合与调适。制度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是体制的原则的或本质的规定。体制是制度具体的现实存在形式。机制特指一个部门或组织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机制的建立主要依赖良好的体制和完备的制度。文化体制在外延上包含、引领、指导传媒体制;传媒体制是文化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文化体制的核心问题所在。新闻体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可以利用新闻体制改革的推动。新闻体制又是是传媒体制的核心所在,新闻体制改革影响甚至决定传媒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公共舆论是人类文化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公共领域逐渐发达的结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公共舆论的品格与所属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相关。"和谐"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核,是公共舆论交往的价值追求和主要目标。以公共舆论作为社会基础的和谐社会及其文化的建设要求公共舆论具有真实性、独立性、多样性、公共性、开放性、秩序性和主导性等品格。当前,我国良好公共舆论品格塑造的途径和办法是:首先要把握好公共舆论的导向,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公共舆论传播载体,培养高素质的公共舆论领袖,创新公共舆论管理体制,讲究公共舆论的引导艺术。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者言论的情况,网络舆情所依赖的平台和载体是互联网。网络舆情具有与传统舆情不相同的特质,其影响力也超越了传统舆情。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复杂性、交互性、即时性、难控性、广泛性等特征,因此需要研究网络舆情的新闻发布机制、论坛机制、队伍机制、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机制、处置机制,从而构建起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3.
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深刻地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评价机理,其功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其中积极影响的原因包括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缺陷催热网络问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消极影响的原因则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的非理性。通过分析提出规范网络舆情发布,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增强政策的透明度等对策建议,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积极影响。建立线上快速应急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以规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阳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98-10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包含众多主体,各网络舆情主体的共同作用导致网络舆情复杂多变,网媒和政府作为舆情演化的主要干预力量,其干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舆情演变方向。围绕网民、网媒和政府关系问题,分析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网媒和政府对舆情的干预机制,并通过微分方程构建网媒和政府干预下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模拟仿真不同干预情景、干预节点以及干预强度对网络舆情演化路径变化的影响,为政府治理舆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及舆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闻舆论是伴随网络媒体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舆论形式,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何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是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运用传统舆论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即内容的权威性、传播的广泛性、舆论形成的快捷性、舆论的多元与泛化等,并提出了对不良舆论控制、对主流舆论引导两种网络舆论导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的决心,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和处置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涉腐舆情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涉腐舆情应对与处置存在的问题。面对当前网络涉腐舆情存在的诸多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健全网络涉腐舆情法律规制、构建网络涉腐舆情预警机制、强化网络涉腐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网络涉腐舆情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以及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搜集网上舆情要正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生成规律,清楚了解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分析网上舆情要通晓社会思潮和复杂形势,引导网上舆情要做好信息发布等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影响社会舆论的,是传播舆论的主要渠道,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工作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局面,引导舆论的任务十分繁重。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要把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辩证地统一起来,更加重视宣传的艺术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崛起为公共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成为民意表达的新平台。由于网络技术的“双刃性”、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和公众心理的偏差性,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产生偏离与变异,必然给党和政府的舆论调控工作提出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在法制、管理、技术和道德等方面健全网络舆论的调控机制,加强公共舆论的引导力度,发挥公共舆论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育考试中的舆情愈来愈多地给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带来压力,如何更好地进行舆情应对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基于政治系统理论,从输入、输出和反馈3个环节进行舆情事件应对分析发现,教育部门在舆情应对中存在应对能力不强、回应内容不明确、信息流通性差及缺乏权威引导等问题,其原因包括舆情应对存在认知偏差、维护自身利益、应对机制不完善和舆论引导经验缺乏等。据此,提出提升舆情应对意识、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掌握舆论话语权、建设回应型政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