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迅速.早期被称为“猪流感”,易暴发和流行. 1甲型H1N1流感档案管理主要的内容 甲型H1N1流感属乙类传染性疾病,其档案内容包括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住院出院指征,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会议记录,上级批示、宣传材料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记录等不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艾滋病流行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感染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最新的数据显示艾滋病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增感染者是通过性传播感染的,这也佐证了艾滋病的传播已由高危人群扩散到了普通大众,这也说明了针对高危人群的遏制策略失去了用武之地。①根据国家卫生部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报告艾滋病发病15982例,死亡7743例,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名列第一,从2008年开始,艾滋病死亡病例已连续3年居于传染病死亡榜首。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传染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初叶,多种传染病在全球暴发和流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但随着对传染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此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和广大民众也开始摒弃驱瘟降魔的封建迷信做法,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一些传染病未能在中国大规模暴发和流行。当然,受社会制度和当时医疗手段的制约,也有无数人死于非命。传染病一般分春季流行和秋季流行两种。民国时期春季易流行的传染病有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猩红热、麻疹、百日咳、天花等;秋季易流行的传染病有伤寒、赤痢…  相似文献   

4.
随着即时通讯以及博客的流行,微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在人群中广泛应用,在网络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这种产生强大影响力的应用形式,解决了人们在传播中的基本需求。一条微博信息的影响范围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即时通讯以及博客的流行,微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在人群中广泛应用,在网络中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这种产生强大影响力的应用形式,解决了人们在传播中的基本需求。一条微博信息的影响范围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田学敏 《新闻世界》2011,(12):208-209
不同时期流行文化的更替与变迁体现着不同媒介环境下传受主体的文化心理意识变迁的脉络。本文剖析当下的各种流行文化现象,以期探究文化传播过程中传受主体的普遍心理,为我们解决流行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并且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涉及面广,因而极具威胁。军队人员多以集体生活为主,并在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军事训练,一旦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就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在战争环境下更是如此。因此,迅速有效地控制危害性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是军队预防医学科研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8.
发展传播学研究的“赋权”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苓  孙莉  祖昊 《今传媒》2012,(4):14-17
针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传播研究及实践的困境,学者们提出了"赋权"理论及其传播策略。该理论以关注边缘人群的权力为起点,以参与式发展为核心,为传播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赋权过程或机制包括边缘人群对其所属社会或社区的全面认识,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需要的援助的诊断,以及与社区成员和外部专业人员的互动沟通以寻求解决方案,最终促进社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边缘人群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学习经验、分享知识技能。外部专业人员为社区和个人提供支持、协调与援助,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边缘群体,他们在参与式的发展中分享知识,并最终收获发展的益处。本文试图论述赋权理论及其在发展传播研究中的应用,认为赋权理论为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艾滋病流行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更易蔓延至一般人群;疫苗研究失败之后再露曙光  相似文献   

10.
马原 《新闻世界》2008,(7):102-103
本文旨在用说服传播理论来解决健康传播中的一些问题。在健康传播中,由于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政治体制等各种原因,人们对于健康、疾病会产生种种的态度,例如对非健康人群的排斥、对疾病的慌乱和恐惧、非健康人群对于疾病的无知等等。而说服传播的一个研究领域就是态度变化的研究。在健康传播中运用说服,就是想转变人们一些消极的态度,建立对健康积极面对的态度。依据C·香农的线形传播模式,分析在说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分析,考量说服是怎样对健康传播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张聪  常昕  陈颖 《东南传播》2014,(12):12-14
"弹幕"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在青年群体,尤其是90后受众中流行的新型媒体传播样态和媒体文化。弹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并在其核心接受群体中形成了鲜明的共通价值观和传播语境。这种兴起于网络平台的传播形态业已被引入电视媒体,在多屏互动和媒介融合的时代,弹幕成为传统媒体吸引青年观众、扩大收视人群的一种尝试。长远看,如何对弹幕内容进行合理把关,如何强化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并在更广泛的受众层面上发挥传播效力,是弹幕传播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荣欢 《今传媒》2012,(9):145-146
自摇滚乐诞生以来,无论是现场表演还是电视录影带,其流行和发展就离不开视觉表现的因素。本文结合摇滚乐的发展过程,从视觉传播角度解读摇滚乐的流行元素、传播的文化内涵和符号传播方式。因此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摇滚乐的传播内容和发展趋势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何淼  王秋菊 《青年记者》2017,(30):50-51
微博内容的多点发布、节点嵌套式传播和循环跟帖是微博舆论产生巨大影响的基础,微博舆情的产生离不开网状链式及循环嵌套的节点式传播机制.微博舆情的扩散过程是舆情信息快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如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提出的流行理论所述:“流行的传播无疑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共同作用的结果.”①大数据视域下的微博舆情研判是微博舆情疏导策略制定的基础,本文从微博舆情的信息源、传播过程、受众三方面分析微博舆情研判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杨立川 《今传媒》2006,(2):16-17
流行是传播的结果,有意思的是,许多流行现象本身同时又是一种传播现象,即流行性传播现象。流行性传播是人类传播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传播等有重要的影响。一、丰富多样的流行性传播现象所谓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大众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全球品牌网2004年9月26日载孙景富先生的《从流行本质谈手机广告》一文指出:“一般的流行元素中,有属于风格、个性层面的东西,例如建筑业中的巴洛克、哥特式、洛可可,绘画艺术中的印象派、立体派…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简洁的新闻漫画代替了传统新闻报道的长篇大论得到快速发展,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中的新闻漫画在传播过程中受到观众的喜爱。本文结合当下新闻漫画流行的原因与新闻传播的发展状况,分析融媒体视阈下新闻漫画创作的理论依据和传播过程,并对传播策略及传播意义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分众"一词,是说传媒在传播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教育层次、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等人群提供特定的信息和服务,使之满足该类人群需求的传播方式。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展现出生机与活力,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在广告行业影响力巨大,它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璐 《新闻界》2013,(11):31-33
对《江南style》国际传播和中国传播的特点与过程进行梳理,挖掘它得以网络走红的文化涵义,认为流行文化的本土化过程受到制度框架的约束和社会规训的改造,文化群体能够予以妥协接受,并自觉进行内容创新与社会传播。《江南Style》的网络传播实践,可以提炼为流行文化国际传播的三要素,即话语立场、形式创新和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18.
对《江南Style》国际传播和中国传播的特点与过程进行梳理,挖掘它得以网络走红的文化涵义,认为流行文化的本土化过程受到制度框架的约束和社会规训的改造,文化群体能够予以妥协接受,并自觉进行内容创新与社会传播.《江南Style》的网络传播实践,可以提炼为流行文化国际传播的三要素,即话语立场、形式创新和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19.
微博传播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拥有网络传播的特性,如即时便捷的信息发布与传播、操作简单和用户进入门槛低等,深受人们追捧.微博是web2.0时代“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中最流行的网络传播工具之一.作为新事物,微博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本文试图以微博在当下信息传播中的一些表现为依托,分析“微博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积极可行的应对思路,为微博传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体主要由网络媒介、传统媒介和社会新闻事件触发,其发展与流变一般会经历"触发与显现——网络蹿红——传统媒介关注——磨蚀与淡出"等过程。网络流行体的传播具有时效性、高频性、动态性、交叉传播性和传播周期短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