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浮躁,以堂而皇之的理由,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对教育生命温柔地施暴。如果不遏制浮躁对教育的“他杀”或教唆教育慢性“自杀”,教育还能定格她充满希望的姿态吗?  相似文献   

2.
何捷 《班主任》2010,(11):19-20
多次执教小学高年级,在临近毕业的一两个月总能听到同行们这样的议论:近来孩子很浮躁,常无事生非。的确如此,这是小学教育的“空档期”,浮躁源于“空”。  相似文献   

3.
在“学讲计划”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历史课堂在“翻转”,师生的角色在互换,课堂却变得喧哗浮躁,伪讨论、假合作随处可见,人文素养教育在悄然弱化和流失,其实这并不是历史教育的全部。在践行“学讲计划”的同时,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喧哗浮躁,如何优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呢?本文从价值引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宋波 《辽宁教育》2015,(7):55-59
在“学讲计划”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历史课堂在“翻转”,师生的角色在互换,课堂却变得喧哗浮躁,伪讨论、假合作随处可见,人文素养教育在悄然弱化和流失,其实这并不是历史教育的全部。在践行“学讲计划”的同时,历史教学如何走出喧哗浮躁,如何优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呢?本文从价值引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浮躁是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以及粗心大意等。浮躁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是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老子曰“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教师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教育的幸福生活就无从谈起。那么,教师为什么会产生浮躁心理呢?追根溯源,主要有“五大诱因”。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教育观念,育人思想的科学化,追求“轰动”、“浮躁”搞不出真正的理想教育;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校长,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主要表现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求索、教研氛围。  相似文献   

7.
周惠 《政治课教学》2009,(11):24-25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因此英语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去掉浮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设计好常态下的英语教学;“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们用独特的课堂教育智慧去创新常态下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左强 《教育》2009,(10):44-45
艺术生的文化素养不足,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社会对艺术教育的态度这个深层次的原因。与“计算机热”的结果相似,一窝蜂式的“艺术热”也体现出社会的浮躁心理。  相似文献   

9.
王帅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2-44,48
教师的浮躁正日益成为当前学校变革期的突出问题。从现实镜像来看,教师的浮躁主要包括急于短期成效甚而略显投机,过度注重索取却陷于“落后的恐慌”,追求表面光鲜实则内里虚空。基于成因归结,反思自身变革经验,构建教师自身独特的个人教育哲学;优化教师群体理性,消解市场法则负向效应;重视制度平滑转型,降低制度对教师的“逆激励”;寓管理于日常小事,实施问责管理并避免过度评比理应成为学校变革中矫治教师浮躁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教育兴起了浮躁之风。 教育本来是很实在、很朴素的事,现在动不动就弄成“辉煌的事业”。不少局长、校长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弄出“动静”,引起“轰动效应”。于是,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亮,蓝图一个比一个宏伟,  相似文献   

11.
“一切都好,只缺烦恼……”这是王菲《浮躁》的歌词。整首歌反复就这么几句:“九月天高人浮躁/九月是平淡无聊/一切都好,只缺烦恼。”,因为“一切都好”,所以就觉得“平淡无聊”了,所以“浮躁”了,所以……“只缺烦恼”!  相似文献   

12.
每年高考、中考成绩揭晓后,对学校进行排名,对学科教师进行排序,重奖“有功”学校和教师,似乎成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常规工作;“状元花落谁家”“哪个学校高分段人数多”必然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围绕“官方”评价和“民间”评议,借助媒体造势,吸引社会眼球,悄然成为各学校宣传报道的重点。这种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指标和核心评价标准的考试评价,势必造成社会和公众对教育的“误读”,助长教育的功利和社会的浮躁,制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3.
王建强 《四川教育》2004,(12):F002-F002
浮躁、功利的现实教育,源远流长的“雅”化精髓,众多思想智慧的碰撞,厚重的校本历史化积淀,归于本真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的执追求……“雅教育”在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陆枋的脑海中萌动、隐约、渐显清晰。  相似文献   

14.
杨哲 《教书育人》2008,(9):64-65
浮躁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是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老子曰:“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教师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教育的幸福生活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5.
钟瑛 《语文知识》2003,(3):36-37
《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2日第1版有篇《棒杀浮躁,惟诚信是》的时评。题中“惟诚信是”该作何解,实难揣摩。费解之处在一“是”字。“是”的意义和用法一般有三种:①代词,义为“这”“此”等;②形容词,义为“对的”“正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浮躁的问题,似乎已经过了新鲜期。人们的关注度降低,主要是疲沓的缘故,并不是因为情况有了大的好转。相反,教育浮躁有成为“传统”的趋势,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当初的教育浮躁,是一些人追逐社会上急功近利、大搞形象工程的潮流,在教育管理上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给教育带来一股恶劣的风气。这些人不仅破坏了教育的优良传统,还使后来者误以为是学习的榜样。就像谎话重复多了也会变成“真理”一样,浮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复得多了、久了,一些没有受到过优良传统熏陶的年轻的管理者,误以为这是正常的和正确的方式、方法而进行认真地学习和继承,其主要有三种表现。一、认错了正路为做好一项工作,开个动员会,下去检查检查,最后搞搞总结、表彰,这些都是可以采取的工作方法,可是到了浮躁者的手里,“方法”就变了味儿。首先是工作套路化,不管做什么工作,全都纳入“发动—检查—总结、表彰”这样的套路,而且每一步都有讲究:动员要声势,检查要排场,总结要气派。动员会造声势有三招:提格、发文、宣传。有上级领导到会,不仅可以提高会议的规格,还能够引起领导的注意;红头文件是必发的,以显示“高度重视”;利用宣传手段,特别是利用报纸、电视帮助造声势,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  相似文献   

17.
由春晚的经典台词“冲动是魔鬼”,到网络的流行语言“淡定”,戏谑中其实包含着深刻。它们是对现时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病的一种调侃。现实中,我们的教育不幸也在一定程度上沾染了“冲动”:各类评比、各种模式、各项活动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疲于应付、无所适从……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是“慢”的艺术,更需要淡定。  相似文献   

18.
教育也要讲科学发展观,如果我们缺乏历史眼光,又总是抱着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教育改革的进程就可能被演绎成先“大胆冒进”然后“不断否定”的尴尬循环。本论文从目标和手段、创新与传承两方面反思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阐述“改革创新”与“继往开来”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我国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更新存在着“食洋不化,创新不足,传承缺乏”的毛病。  相似文献   

19.
“小学是人生的奠碁阶段,小学教育应该静下心来,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只想着出“成绩”、出“影 响”。成都市花牌坊小学校长廖翠芳的教育理念实在而不浮躁。成都市花牌坊小学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0.
教育微语录     
主持人:如今,虽然大学录取率不断提高,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们并没有感到越来越轻松,浮躁的心态、功利的追求早已传染到教育领域,各种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伪教育”现象也层出不穷。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您,认为究竟什么才是教育的“真”?当前教育中又存在着哪些“伪”?如何“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