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种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技术高校研究生培养既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做法,也不能纯粹套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研究人才,应具有的独特性和复合性。本文从“双导师制”、“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双基地”“双高人才”“双证书”几种模式探讨了“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了研究生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师资培养方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应具备教育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职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生产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职教师资培训学校应根据"高层次双师型"师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培养,尤其要针对弱势能力予以强化.  相似文献   

3.
“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职业教育师资应从"双师型"教师发展到"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本文分析了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内涵,介绍了职技高师为了培养"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开展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经济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出发考虑,职教师资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即讲师加技师(工程师)型的,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在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有机融合的教师。这种"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三个条件"、"六种素质"、"七大能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提出了"三导师三基地"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培养过程中全面实施"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三性融合的培养理念。"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中实行"课堂教学案例化、实践教学模块化、实训教学多元化、创新实践项目化、过程管理精细化",成功探索出研究生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能力培养的"五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我国虽已建设了一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并多次提出依托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但职教界对“双师型”的含义还十分模糊,对高等工科院校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基于中德两国政府合作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的“职教师资培养项目”,提出“双师型”的内涵,研究“双师型”职教师资的素质结构,以确定其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的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有利于解决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来看,"双师型"的培养目标已经成为共识,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从机构维度来看,我国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属于封闭式、定向型的模式,在培养阶段维度上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专业培训整合的模式.根据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与教情,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应坚持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构建以强化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资格认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构建"双师型"职教师资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中对"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都缺乏统一认识.文章剖析了"双师型"职教师资资格认定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意义,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将重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严重冲击职业院校的就业,倒逼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了由此导致的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及职教师资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六个方面,探索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和实施路径,可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教师资教学改革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袁华  武博 《成才之路》2015,(3):94-95
如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做到又快又好地发展,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关键。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师型”职教师资的标准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正确认识"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含义、如何确立其标准及其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职教师资培养关系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建立"教师+技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体系,其基本框架包括以"学校+企业"模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标准+任务"模式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任务"模式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产学研"模式为核心的科研体系,强调师能与技能培养并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比较了“3+2”职教师资和普通师范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同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指出了“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从专业教育、教学技能、技能考证以及综合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最后指出了“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有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拓展,适应了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教师供给的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变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实践经验,对如何积极发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职教师资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职业教育,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抢抓机遇,践行科学发展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开展专升本"3+2"职教师资班试点,探索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本文阐述了"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也分析了落实"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目前德国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障碍性等因素的分析,来探讨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在我国职教领域的适应性问题,以此明确未来我国在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按专业大类组建电类和机类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开展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其人才培养的标准可概括为"热爱职教、品德高尚、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技能突出、教学过硬"。在具体实施中,强调课程群建设,创新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注重过程监控。未来还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共性要素,并对现有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精密的测算和优化配置,体现人才培养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实践型、实用型人才市场的拉动下,职教师资的培养已迫在眉睫。通过分析英语专业职教师资的人才供需矛盾现状,探讨如何定位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技能实践平台等方面深入探讨"3P"(profession-based以专业为基础、pedagogy-supported以教育学为依托、practice-oriented以实践为导向)型英语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并以创新实验区的具体做法为例证。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和相关企业"双师型"人才匮乏,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并进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与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合作开展"3+2"双专业职教师资一体化人才培养,立足"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需求,注重职教师资质量并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是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求的一次创新。文章通过梳理近年来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对"3+2"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招生机制、质量监测评估体制;加快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资培训平台建设,实施1+X证书制度;促进"多元"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