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节选)等八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本文试从题材、人物、结构、思辩、写实与象征、讽刺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一、自觉选择反映时代风云的题材鲁迅称自己的创作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先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遵奉的命令。”“五四”前后文…  相似文献   

2.
《风筝》是鲁迅《野草》中的一篇。有人说:“这一篇的主题思想……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有人又说:《风筝》中的“我”,“决不是鲁迅自己”,它的主题也“不是什么‘自我批  相似文献   

3.
鲁迅评价叶紫的《丰收》说:“……这就是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这是鲁迅对革命文学质的规定。鲁迅从事文艺创作就是从这一崇高的使命出发的。早年他弃医从文,是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所以他在“五四”时期,遵奉“革命的先驱者的命令”,进行创作,助威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前驱”,(《呐喊·自序》)向封建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认为杂文是一种文体,说:“杂文这种文体,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被广泛采用,特别是用它作为对敌斗争的武器,首先是由鲁迅开始的。”但是从鲁迅自己的解释和实践来看,本意并不是这样,鲁迅认为杂文并不是一种文体,他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5.
我们今天讲鲁迅的五四传统,首先必须明确,一方面要充分肯定鲁迅对五四的贡献,充分肯定鲁迅五四的传统意义,但是必须搞清楚,鲁迅的五四并不代表全部五四,他只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到底鲁迅在五四当中、新文化运动中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说鲁迅是五四的主将的说法,首先鲁迅自己就不承认。他说文学革命的倡导者是胡适,显然他是听将令而写作的,他不是主将。  相似文献   

6.
说是"重申",既不意味着我的态度非常严肃、决绝,也不是说以前我已就此"申"过一遍。本文所"申"更多的是,为人们已经论述甚至"确证"过的,我充其量作了一点梳理、概括,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李镇西老师不久前给我发来一篇文章——《所谓"著名教育家"》。他说:"我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实践前辈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鲁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总结历史和现实阶级斗争经验的重要论著。鲁迅自己很重视这篇文章,说:“论‘费厄泼赖’这一篇,也许可供参考罢,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写的。”鲁迅在这篇光辉著作里,提出了著名的“打落水狗”的主张。这一主张,贯穿了鲁迅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对这段话中的“也有屠场”应怎样理解?有人解释说,鲁迅先生说那里“也有屠场”,是讲那个地方有屠场,但并非整个龙华全是屠场。这说明鲁迅用词很准确。我认为,单这样去理解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给我X”构式中的“给”不同于引出与事成分的“给”,其中,“我”一般不能换成其他人称,也不能换成复数,“我”并不是事件的参与者,而是要求、命令的传达者。“给我”所表达“要求、命令”义是虚灵的,不是本身所固有的概念义而是一种“意义潜力”被激活,是其所在的构式与语境赋予的。  相似文献   

11.
虽然上中学时被人称为林妹妹,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经历后来波诡云谲的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大度与顽强。在最难受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做个鼠目寸光的人吧。有人接话了:你这不是骂自己吗?且慢,我能笨到骂自己吗?告诉你,我眼中的鼠目寸光并非贬义。  相似文献   

12.
虽然上中学时被人称为“林妹妹”,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经历后来波诡云谲的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大度与顽强。在最难受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做个鼠目寸光的人吧。有人接话了:你这不是骂自己吗?且慢,我能笨到骂自己吗?告诉你,我眼中的“鼠目寸光”并非贬义。喏,听我分析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起,就一直固执地不喜欢寿镜吾先生,在我的感觉中,他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究其原因,既不是因为他胳膊下那怕人的铁戒尺,也不是因为他读书时摇头晃脑的神态,而是鲁迅作为学生,在问他“怪哉”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回答说:“不知道!”我无法理解,先生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竟然回答说“不知道”。这不是冒师德之大不韪吗?  相似文献   

14.
螃蟹味美可口,而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令人望而生畏。所以鲁迅先生把敢于冒生命危险“第一次吃螃蟹的人”誉为“勇士”。同时,鲁迅曾以同样的激情赞美过第一次吃蜘蛛的人,说“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象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我以为,鼓励人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鲁迅先生是我们足以引为楷模的。由此,我联想到教学改革中,有的领导同志对一些有益的改革和试验往往不敢大胆支持,究其原因不正是耽心这种改革不是吃“螃蟹”而是吃“蜘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女儿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时,问我小说中所说的那种喜欢偷吃西瓜的猹是什么动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也不清楚。事后查了有关资料,才有了答案。《现代汉语词典》“猹”(音茶)字条这样讲:“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辞海》的解释是:“獾类的野兽。”鲁迅在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乃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鲁迅先生一向治文严谨,为什么会生造出…  相似文献   

16.
小丸子 《家长》2014,(1):9-10
正曾经,我最羡慕的人不是影视明星,也不是流行歌手,而是淑女。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没被人这么说过,所以每当我听到有人说,"这个女孩(人)真是个淑女"的时候,无论被称作淑女的人是三岁小女孩,还是四十岁阿姨,我都会对她投以艳羡的目光。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大可不必羡慕别人,自己做个淑女不是更好吗?我当然是连做梦都想变成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仰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接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郭沫  相似文献   

18.
用两周半的时间完成《阿Q正传》的课文教学,按照教学安排,接下来是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说鲁迅”。教材为此设计了三项活动:一、我所了解的鲁迅;二、参观鲁迅纪念馆;三、我与鲁迅的对话。因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参观鲁迅纪念馆”条件不具备,而“我与鲁迅的对话”更多地带着虚拟想象的色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因而我在教学中侧重选择的是“我所了解的鲁迅”这一活动。我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杨育红 《班主任》2010,(9):50-51
我不是一个素质突出、能力超群的人,既没有过人的口才,也没有出色的文笔,在学生面前也不是那种煽动力和感召力特别强的老师。在工作之初,我甚至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当班主任的料。回想自己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似乎始终伴随着一个“磨”字。可以说,我是一个慢慢“磨”出来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20.
我是教育部长吗?我不是,我宁肯假如,因为教育部长是大人,我还想继续读书,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因为我是孩子,孩子的时代就是玩耍的时代,这是爸爸说的,可是妈妈不让, 因为老师不让,他们说想读好学校就不能把心放在玩耍上。所以假如有一天我做了教育部长,我就下一个命令:鼓励玩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