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人民公社,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人民群众运动。河南、辽宁、河北、广西、黑龙江等省,已经人民公社化了。截至九月初,除了人民公社化的省以外,除了新疆、宁夏没有关于人民公社上的报导以外,人民公社化了的县和市,据不完全的统计,已经有二百五十个。此外,当然还有多到不易计算的乡。这不过是第一批人民公社化的省、市、县、乡。随着到来的将是更多的人民公社化的省、市、县、乡。除非把全国(台湾省等地暂时除外)全部人民公社化了,这个伟大的人民群众运动,不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同志9月16日到18日在河南省郑州、开封两市视察了人民公社和钢铁生产情况,并听取了中共河南省委、郑州市委、开封市委、开封地委和商丘地委的汇报,听取了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修武人民公社和遂平卫星人民公社党委的汇报,听取了省直属机关党委关于省直属机关的人民公社情况的汇报,并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认为,1960年在继续“大跃进”背景下兴起的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个“插曲”。此论甚为不妥。城市人民公社是人民公社题中应有之义,城市中的公社化理应“不可避免”;暂缓普及城市人民公社仍属“先农村,后城市”的范畴,并非另辟蹊径;城市人民公社试办成功,为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充分依据。所以,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并非“插曲”,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公社的兴亡和历史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公社的兴亡和历史的反思刘洪英一.兴亡过程人民公社兴起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废止于1982年。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称赞办大社好。①1958年3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小社合为大社的决定。8月上旬.毛泽东观察河南、山东,发表“还是办人民公社好...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嵖岈山乡曾经是20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典型,在人民公社大办工业时也是一马当先,办了一大批企业。但这些企业是当时政治运动的产物,是通过政治动员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有些本来就是"大跃进"浮夸出来子乌虚有的,当然,随着"大跃进"的灾难性后果而不了了之,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20世纪80年中期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嵖岈山乡的企业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企业发展是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地方经济为目的,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现在,这个乡的企业产值已经占经济总产值的40%。  相似文献   

6.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哪些显著的利益?城市兴办公社要比农村从缓的原因有那些? (二)为什么要整顿人民公社? (三)为什么说人民公社是我国实现“两个过渡”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7.
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相伴随的,是农村刮起了形形色色的“共产风”。“共产风”的出现,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体制的必然产物;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思想,战争年代实行的军事共产主义,也对“共产风”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1958年底至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的纠“左”中,毛泽东对“共产风”作了尖锐的批评,各地也通过算旧账的方式对“共产风”作了一定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我省幼儿教育事业也来了一个飞跃发展,人民公社普遍办起了幼儿园,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对幼儿教育的指示精神,巩固幼儿园是巩固人民公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巩固幼儿园的关键,是要提高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形成,是全民整风、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线和1958年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的必然产物。而全民整风、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和1958年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又是党的群众路线执行的結果。在党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指出:“經过1957至1958年的整风运动,党的群众路线已經获得了新的伟大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設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就是这一胜利的兩个标志。”因此,可以这样说,沒有党过去一年多来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沒有党所发动的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不可能出现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形成,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伟大胜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人民公社,已经在我省农村中普遍建立起来了。它一经建立,就在工农业生产和其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开始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我省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和全国各地一样,发展是迅速的,盛况是空前的,成绩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伙食供给制”后,这就使得过去经常为柴米油鹽发愁的家庭,从此卸下沉重的包袱;并且对广大社员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最可靠的社会保险。毫无疑问,这种分配方式大大地促进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实行伙食供给,首先是建立免费的公共食堂,实现吃飯不要钱。但是哪些人不应该由公社供给?哪些情况只能由公社供给一部份?这样一个问题,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的迅速,还来不及全面地考虑。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学校在农村里,我们亲眼看到人民公社的成立和发展,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却别有用心的造谣说我们“人民公社的问题多”,“搞得糟”,这是闭着眼讲瞎话!就拿我们学校所在地的榔梨公社来看,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一发表,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就迫切要求马上成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刚搭上架子,群众就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上红对联,几万人开会庆祝人民公社的成立。这是我们迁到当地几年来过年过节都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剖析“人民公社”时期农村中的分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人民公社”时期 ,是指从 1958年全国实现“人民公社”化 ,到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这 2 0年。至于三中全会的头几年 ,“人民公社”的体制虽未改变 ,但党在农村中的政策已在逐步发生重大变化。 8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以土地大包干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责任制迅速推广 ,并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 ,农村取消“人民公社” ,恢复以前的乡镇体制。一在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中 ,“社会主义 =公有制 按劳分配”的公式长期占统治地位。建立“人民公社” ,正是为了在农村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而实际情况是 ,…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又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在“十五”期间,河南实施“科教减豫,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实现农村职教规模发展,城市职校质量提高,使全省职业教育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社与社会主义“空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从此,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个“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浪潮,历时近三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运动给中国人民带来只是苦难,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国民经济陷入困境,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严峻的现实和美妙的理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欲速则不达,彩色斑烂的“理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化作泡影。  相似文献   

16.
鉴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暴露出来的日益严重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纠“左” ,1 95 9年党中央在庐山召开了八届八中全会。在会上彭德怀同志向毛泽东主席上了“意见书” ,客观反映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的严重弊端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 ,要求取消“三面红旗”。但是 ,由于当时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和毛泽东本人的错误判断 ,这封善意的“意见书”被看作是向党中央的“下战书” ,使会议由纠“左”转入反“右” ,并随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右倾”斗争。“反右倾”斗争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开展 ,给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性的文件。它从理论上和政策上武装了我们,使我们提高了对人民公社的认识。有些人由于看到1958年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及由于人民公社的建立出现了若干全民所有制成分和共产主义因素,就认为现阶段的人民公社就已经属于全民所有制性质了,我国马上可以进入共产主义了。对这个问题,经过学习,我是这样认识的。进入不进入共产主义,要看社会条件具备不具备,决不是凭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是什么呢?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中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讲到我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时说,在开始实现全民所有制后,“再经过多少年,社会产品极大地  相似文献   

18.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领导一支“秋收起义”的部队向井岗山进军,在那里建立起湘赣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从此,这个以引井岗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巩固,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与井岗山毗连的攸县人民,也就在当地党的领导下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视野中的人民公社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往史学界都是从“大跃进”的发动、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角度,认为人民公社是生产关系上“左”倾冒进错误的产物,是实现超阶段跨越的产物,井以此否定人民公社的地位与作用。但问题在于“大跃进”、向共产主义过渡失败以后,人民公社又继续存在了20多年,而且20世纪50年代末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制度并不相同,不能以前者产生的消极影响去抹煞后者的积极作用。显然,仅仅从上述角度去理解人民公社是不够的,必须从新的角度来理解。事实上,如果从工业化的视野去透视人民公社,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统购统销是我国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寻找一个保证统购统销顺利实施的组织形式,是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不断加速井最终产生人民公社的重要原因。人民公社作为理想的统购统销实施的组织形式,保证了统购统销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58年秋,是著名的“火红的年代”。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作出了大办人民公社的决议,各地迅速贯彻,很快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它强调“一大二公”,一窝蜂干活,吃的大锅饭,还说这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对于这些不科学的提法和全国性的浮夸,干部和群众多有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