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州西湖天下景亭有这样一副叠字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联意取自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水、晴、好、山、雨、奇”6字,相叠而成。该对联的奇妙在于通过断句、变位、简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浙江奉化休休亭叠字联:“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妨。”联语声情并茂,富有节奏感。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天下景亭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景象尽收联中,耐人回味。这副叠字联也是回文对,读成:“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也十分流畅自然。山东济南千佛山趵突泉的叠字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栩栩如生地摹拟出泉飘水冒的动态美和色彩美。浙江永康县城关有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西津桥,桥头的叠字联:“风风雨雨,寒…  相似文献   

3.
杭州的著名风景点九溪十八涧.林木葱茏,泉水淙淙.当年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抒情写景的散文、小说与诗词.清末大文豪俞越(即俞曲园,他是近代文学家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先生,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诗,其中的一节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4.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风光、丰厚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玩赏。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赞美她。宋代的苏轼曾经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西湖的独特美景——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她总是风姿绰约、美妙无比。  相似文献   

5.
西湖(上)     
在中学读书时,没机会去西湖,但苏轼(1009-1066,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的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却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抺总相宜。西湖,成了我少年时期心驰神往的佳境,急着想体验、饱览“淡妆浓抹”风光的迷人之处。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人们对杭州山水旖旎,自然神秀,处处名胜的赞誉。在杭州的美景中,以西湖为最佳去处。  相似文献   

6.
畅游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我在小时候就学过,所以对西湖十分向往。这个愿望终于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实现了,那个暑假,妈妈带我去了杭州,并到西湖饱览了她秀丽的容颜。  相似文献   

7.
江南色彩     
一蓝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泛舟于杭州西湖之上,体会静谧的舒缓,清新的恬淡,那是一份宁静,一丝安然,一刻温馨,一种享受。西湖的上空,遗忘了  相似文献   

8.
对于美丽的西湖,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其中有一首赞美九溪十八涧的诗:“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寥寥数语,便巧妙地将西湖美景情趣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过目难忘。这便是叠音词的魅力。巧用叠音词,能使文章色彩倍增。叠音就是音节的重叠,使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叫叠音词,如“高高兴兴”等。叠音词有哪些作用呢?1.形象摹状文学家朱自清便是一个用叠音词的高手,他在《荷塘月色》中写荷叶:“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田田”…  相似文献   

9.
【导语】喜爱西湖,因为她是苏轼笔下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杨万里眼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白居易心里的“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亦因那千古流传、尽人皆知的爱情佳话——白蛇传所营造的一份神秘。西湖是人间的天堂,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2005,(7):12-13
个人简历1988.9-1990.7就读于杭州西湖职高(前身为九溪职高)1990.8-1992.12杭州天堂饭店工作1993.1-1994.6辞职,进入社会个体店打工1994.6-1995.12经营自己的第一家饭店——“杭州鲤鱼门酒家”1995.12-1998.6任杭州白天鹅大酒店厨师长1998.6-1999.6参与筹建杭州娃哈哈美食宫,任  相似文献   

1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太湖和西湖苏州以其古朴幽静的园林和风月无边的太湖著称 ,杭州则以仙女般美丽的西湖而闻名。杭州西湖 ,曾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 ,由于长期泥沙的淤塞而演变成泻湖 ,再承受山泉和溪流的补给 ,加之西湖三面环山 ,一面临市 ,湖光山色相映 ,苏东坡赞美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母系社会的活标本———泸沽湖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 ,俗称亮海 ,为川滇两省的界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 ,“沽”为里 ,意即山沟里的湖。泸沽湖是受岩溶作用而形成高原断陷湖泊 ,整个湖泊…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鲜明的形象性——从西湖风景谈起一个和杭州西湖素昧平生的人,虽然觉得西湖美,但这种认识毕竞是抽象的。百闻不如一见。如果你利用假日到西湖旅游,漫步于苏堤、白堤之上,则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等景物,纷至沓来。这时,你对西湖的认识,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形象的了。因为客观存在着的西湖美,作用于你的感官,从你的视觉窗户扑了进来,使你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如果你再玩味一下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  相似文献   

13.
雨中西湖     
今年五一长假,我随父母去了一趟杭州.刚下完雨,空中还稀疏地飘落着细小的雨丝.思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诗句,让我有了雨中漫步西湖的冲动.  相似文献   

14.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即杭州名胜西湖。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古来有不少文人在那里做过地方官,他们留下许多描写西湖风光的锦绣词章。要说最有名的人物,则前有白居易,后有苏东坡;而白居易这一首《钱塘湖春行》和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即“若把西湖比西子”那一首,都是写西湖的诗中传诵最广的名篇。说来白、苏二位与西湖真是结缘至深:西湖原有“白沙堤”,就是从孤山到断桥的一道堤,此诗中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古到今,西湖都是诗人笔下的美景之一。今天我们一家便来到西湖,享受着西湖之美。  相似文献   

16.
梅家坞初夏     
《当代学生》2011,(Z4):86
今年春天,没有去杭州。曾经有几年,每年新茶出来的时候,就去一趟杭州,九溪十八涧走进去,去龙井买茶。去不了的时候,就和那里相熟的茶农联系,我把钱寄过去,让他们把茶寄来。新茶季节没有去杭州,有了一点牵挂,放在心里,时隐时现。眼看要梅雨了,心里的那一点牵挂突然发酵,蓬松扩大,于是我马上去了杭州。既然误了新茶,就像辜负了一个多年相知的故人,不等别人说,自己心下愧疚,好像没有理由再贸然撞  相似文献   

17.
游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五一"劳动节那天,我们全家男女老少来到了诗中所描写的地方--杭州西子湖畔.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有座飞来峰,嶙峋突兀,怪石森列,树木浓郁,根生石外。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天竺国(印度)高僧慧理登山,感叹道:"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何以飞来?"飞来峰因而得名。峰下涧水寒澈,有亭依涧而立,白居易来游,题亭额曰"冷泉"。苏轼来游,于其后加一"亭"字。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为冷泉亭撰书一副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此联连用"几时"、"何处"发问,既风趣又引发读者思索神往,使得游人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19.
1.回文联: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坐满。此联巧妙利用回文格自然成对,无论顺念、倒念皆成句,并且语意不变。这是“老舍茶馆”门前的一副对联,此联构思绝妙,可谓联中一奇了。2.叠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是杭州西湖花神庙的一副对联。联中每字都重叠出现,生动逼真地展现了花神庙附近的美景,让人回味无穷。3.同字联: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此联巧妙地将“公”、“所”连用五次,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国民党时的区公所横行乡里、坑害百姓的丑恶面…  相似文献   

20.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于宋神宗四年(1070年)至神宗七年(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期间,曾写了大量咏西湖景物的诗,这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