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章程的含义 章程(by laws),即调整社团成员行为的规范的总和。章程是以社团的名义、为规范社团事务而颁布的规定。学校的章程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规章、国家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法自主办学的自律性文件,主要对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财产、财务等重大的、基本问题作出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学校章程是一所学校的"母法",是依法治校、依章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学校章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中,学校章程制定的政策性、必要性与价值性,学校章程制定的程序、内容、原则以及学校章程的实施与修订等是必然要考虑的元素。只有基于实践的理想思考,以学校章程的建设为契机,才会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愿等因素自发组成,依据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成立,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重要载体,渗透到  相似文献   

4.
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社团是依据社团管理条例成立、按照一定章程活动、兴起于高等学校并在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学生团体,具有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等特点。目前,学生社团的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学生社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引导学生社团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现在应该着力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宗教、大学和专门研究机构是文化演进中相继出现的知识整理制度.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学生社团和教师社团,大学章程起源于最高宗教机构、世俗王权或代议机构颁发的特许状.对中世纪以来欧洲、美国的大学章程的考察表明,大学章程与行会组织的自我权利保护有关,同时也呈现中世纪以来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在宣示权力和寻求自己的专门人才培养中的冲突与妥协.从大学本身而言,演变中的大学章程的主要线索是组织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大学自治和学术本位的维护.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以教育部令的形式发布。教育部办公厅颁发通知要求"所有高等学校在2012年内全面启动章程制定或者章程修订工作",提出教育部及各地要"尽快组建章程核准委员会"、建立"章程核准机制与程序"。可以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将结束高等学校长期以来无章办学的历史。它将与1993年的《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生社团在运行中出现社团章程流于形式,社团活动意义不明;社团规模参差不齐,存在机会分配不均;社团成员流动性大,流失率高;社团人力、物资条件匮乏;社团缺少健全的激励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加大支持力度、完善考评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校非常重视社团建设的规范化,虚心学习成功社团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文学社管理制度,制定了《文学社章程》、《文学社考核办法》、《文学社管理制度》等章程,使文学社工作能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开展。每学期有社团工作计划、总结及表彰,活动既规范化又多样性。每两星期进行一次讲座,主讲人以本校教师为主,并邀请校外名师嘉宾来校为社员们讲座报告。  相似文献   

9.
许青云 《中国教师》2013,(Z1):20-22
2011年11月28日,以教育部第31号令的形式颁布的《高等教育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推动《办法》实施工作,教育部通知要求做好章程制定的分类指导与试点工作,全国所有高校在2020年之前要全面启动章程的制定或修订工作。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然而,我国大学章程制定工作并没有引起学校、政府、教育  相似文献   

10.
社团(Community),又称"团体"。1998年10月25日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其界定是:本条例所称的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1]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由于  相似文献   

11.
一、社团简介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在大学里,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和管理,以培养兴趣、拓展素质为目的的第二课堂。在中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社团需要专门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社团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打破了学生之间的身份差别,不拘泥于相同的年级、专业以及学校的限制,它们通过组织兴趣爱好相似的同学,发挥各自的特长,开展一系列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益的活动。美国是一个推崇组织社团的国家,其高校的学生社团较为发达。通过对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团(Community),又称“团体”。1998年10月25日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其界定是:本条例所称的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1]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由于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章程和路线图,程序是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规范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的基本保证。基于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程序的要素比较分析发现:修订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学术主体和参与主体;修订步骤分为启动、推进和审核三个阶段;修订方式主要有年度修订、周期性修订和年度修订为辅周期性修订为主三种方式;修订时限长短不一。完善培养方案修订程序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科学研究、扩大实质参与、健全审核机制、优化修订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学生社团,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因此,学生社团有千百种呈现形式:按学科分,可以是数学社团、语文社团、科学社团、信息社团,以及各种艺术社团和体育社团;按技能分,可以有摄影社团、舞蹈社团、射箭社团、邮票社团、种植社团等.因为社团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各类社团动静合宜,总有一个适合你.万一真一时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你还可以自己创办一个信息时代的独我派,一个人亦可以是一个社团.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渝西中学从学生社团开发、管理与实施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出发,依托课题研究,探索提升学生社团育人实效的有效路径。一是通过落实层级责任制、建立社团章程、制定推进策略、明晰考核指标等举措,健全社团发展的管理机制。二是通过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自主能动性,拓展校内外资源,将社团发展与学校特色教研组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办学特色打造相结合等策略,激发学生社团发展活力。三是从师资、条件、安全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完善学生社团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是拓宽高校德育工作手段及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来实现二者的有效联合。社团发展模式中固有思维的制约、视野的相对狭窄、社团自身的管理存在弊端及社团的发展受重视程度不够,是制约高校学生社团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体系建立的障碍。促进高校公益性社团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制定明确章程、开拓发展渠道及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陈海明 《文教资料》2012,(22):69-70,89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大学校园中,有占在校学生数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大学生自己的团队组织。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还存在管理不够规范、硬件条件有限、发展还不平衡等问题,尤其是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发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促进学生社团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是指学校成立专门的社团管理领导机构,并同时出台学校的社团建设的工作意见和有关社团建设的章程、管理条例,最终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社团组织机构、常规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的机制。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管理条例:明确社团的名称、标志、宗旨、宣言;成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等;建立社团例会制度;规划总体活动安排;遵循社团开展程序: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20.
大学是章程建设的组织场域,章程建设则是一种跨场域层次的制度建构。一方面,章程的制定是国家教育制度在高校场域的扩散过程,国家教育制度为章程制定提供环境基础与概念框架,大学章程是国家教育制度扩散的具象表征。另一方面,章程的修订是国家教育制度在高校场域的创新过程,表现为治理主体法定化、治理内容科学化和治理程序规范化等制度创新;既反映了场域内行政群体和专业群体的民意表达,又表现了场域外章程新修订的群体效应。随着章程建设实践的深入,逐渐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度过程,呈现出从规制属性突出到兼具规制与文化-认知属性的特征,这离不开举办者、高校组织与场域内每个行动者的共同努力及协商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