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敏 《家教指南》2003,(12):48-49
“孩子是我生的,怎么越长大反而越显生分?”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母亲这样抱怨:“我供他(她)吃、供他(她)穿,怎么反倒不跟他(她)亲爸、亲妈亲,而跟老师亲的不得了,有什么心里话都跟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老师身兼家长、父母、朋友等多重身份,成了孩子们大小事情的寄托者和首选倾诉对象,难怪家长们会“争风吃醋”。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看了你们编的《家庭教育》杂志,我有一点想法,不由得写了出来。我很喜欢你们的“家教话题”栏目,但是也有一点不满,上面都是写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不给那些被朦胧爱情所困惑的中学生写一点儿文章呢?现在有许多的中学生都会对异性产生似懂非懂的朦胧好感,却只能闷在心里,不愿跟家长、老师说,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也被这种朦胧的“爱”所困惑。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他跟我同龄,我喜欢他,心里经常想着他,但又不敢向他表白。也有一个男孩子经常给我写情书,我不知该怎么办,又不敢告诉家长、老…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育》帮了我的忙前些日子,我突然发现班里一个孩子说话时结结巴巴的,严重时,叫声“老师”都很困难。我纳闷,这孩子以前可不口吃。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家访,原来孩子是跟他的小表哥学的,孩子的家长也正为此事犯愁呢。于是,我和家长共同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当他口吃时,让他慢慢说,或者想好了以后再说,等等。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口吃一点儿也没减轻,相反还有加重的迹象。我和家长都困惑了,这该怎么办?正在这时,《幼儿教育》2000年第四期到了。我像往常一样,习惯地先看目录,突然,眼前一亮,“家教诊所”中有一篇《孩子“口吃”怎么办》。我急忙翻过去看。专家说,对于  相似文献   

4.
给一年级孩子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读着读着,我被这只大兔子感动了。感动于大兔子尊重孩子。 你看,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但他还是拉着大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很多家长和老师恐怕没这份耐心,会对小兔子说:“行啦行啦,快睡觉吧!”于是,失去的不止是孩子表达爱心的机会,还有孩子跟家长或教师沟通的意愿。小兔子们可能从此再也不愿意和你交流了。  相似文献   

5.
级部主任把一个患有网瘾的学生和其家长送到心理咨询室。我打开音响循环播放着《天亮了》、《母亲》、《父亲》、《感恩的心》。家长哭诉了孩子近期要求她帮助连续请假的过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学会了上网。迷上了网络红警。开始要求其母向老师请假,如果不办,他就不上学了。无奈之下,其母妥协;第二次要求其母向老师请假一周,经过妥协,家长  相似文献   

6.
家有冷孩子     
王同学是我班的学生,但他的独特行为总让人很懊恼:小组讨论从不参与;调动座位总是申请一个人独坐;路上看到老师即使面对面走也不会打招呼;早读课经常迟到还漫不经心地提着早餐在教室里晃;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拿着指甲剪之类的小工具做一些小动作……很多科任老师都私下跟我说这是他们见过最冷的学生了。我跟他提过四五次让家长来学校,他总是拒绝提供家长的联系方式并冷冷地说:"我妈很忙的,不要有事没事找她,有事找我就可以了,我家我做主。"和他妈妈的第一次联系是一个晚上,电话中他妈妈的声音十分虚弱:"曹老师,我想替我儿子请个  相似文献   

7.
宁睿 《家长》2012,(8):17-18
算起来,我跟《家长》结缘已有十余载了。那天,邮递员准时把新一期的《家长》送到家中。看着封面大气、设计华美、内容充实的《家长》,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从前。  相似文献   

8.
【按】家长面对孩子的顽皮、淘气很着急。今天,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建议。光明老师:说到对待孩子的顽皮,我请家长朋友回味一下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看看白景琦的老师怎么教他的——这里的关键是"让他服你,看到你的本事所在";还有就是要努力找到你们共同的爱好,和他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个《远远的  相似文献   

9.
张家瑛 《教书育人》2009,(10):64-65
案例: 一个周五的下午,班级召开家长会。散会后.部分家长同我单独交流,一个孩子的爸爸告诉我,上个星期二中午,孩子放学回家后可高兴了:“爸爸,今天早上老师笑着跟我说话了,还摸了摸我的头。老师对我可好啊!”孩子的家长说他头一次见到孩子这么兴奋地谈起有关老师的事.  相似文献   

10.
独坐在沙发上,听着那首耳熟能详的《朋友》,我想起了Bear。他大大咧咧的,憨憨的,挺可爱,所以得了Bear一名。Bear当然是我最好的朋友,和他在一起的许多往事至今都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当时,我们是刚刚走到一起的同班同学,也并不熟悉。和他相识是因为我们一起去打游戏机。老师和家长知道后把我狂批了一顿,他们说:“他是坏孩子,你怎么跟他混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懂吗?”于  相似文献   

11.
曾接到一名家长来电:“老师,请您帮帮我的孩子吧!我觉得他有心理问题,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言辞凿凿,情真意切,声音中透出电话那端一位母亲的心力憔悴和焦灼无助。的确,孩子是家长的软肋,这跟家长的事业成功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一次又一次阅读之后,那位远在家乡的老人——余映潮老师,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因为他的存在,我完全知晓了我的无知与懒惰。感谢国兴方仁艳老师,今天,我终于在国兴中学见到了余老师。年过七旬的余老师儒雅、平和,跟我想象中的是一个样子。上午,余老师上了两节初中语文课,一节寓言故事《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节《陋室铭》。很熟悉余老师的上课风格,也很熟悉他的教学套路。今天亲眼所见,比我想象得还要朴素,现场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又一次阅读之后,那位远在家乡的老人——余映潮老师,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因为他的存在,我完全知晓了我的无知与懒惰。感谢国兴方仁艳老师,今天,我终于在国兴中学见到了余老师。年过七旬的余老师儒雅、平和,跟我想象中的是一个样子。上午,余老师上了两节初中语文课,一节寓言故事《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节《陋室铭》。很熟悉余老师的上课风格,也很熟悉他的教学套路。今天亲眼所见,比我想象得还要朴素,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有时发现有的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层出不穷,有的罚站,有的罚抄作业,有的大骂,这些所作所为,公然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义务教育法》,请看下面的教育片断:案例一“:我是陈××学生的家长,谁是××班黄老师?“”我是黄老师,你到走廊,我有话跟你说”。教师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有个家长托他的孩子转了一封信给我,没等我来得及拆封,那位家长便打来电话跟我打招呼说,他的孩子成绩不是太好,自己不好意思亲自来学校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于是便想到用写信的方式与我联系,并且再三嘱咐我一定要给他回信,哪怕是几行字也行。当我问到他为什么不敢到学校来的根本原因时,他在电话的那头告诉我:他以前到学校来了解孩子的情况时,许多老师都与他三言两语便结束了他的谈话,他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家长与老师总是有谈不尽的话题。他总是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穿得太寒碜,或者是自己没有给老师“好处”。有的时候,受了这股“冷气…  相似文献   

16.
正读了丁昌金老师的《他该不该坚持拾垃圾?》一文,也看了一些老师及家长的评论,我觉得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不自觉地在用二元思维来解决问题:"该"还是"不该"?同时,还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于道德说教者,总想把被教育者打造成一个任我摆布的棋子。  相似文献   

17.
走近权利     
最近,我看到某中学一位同学写给《广东第二课堂》的一封信,他在信中称:他的同学徐某因两次上课打瞌睡,被老师罚站、罚扫地,但徐某没有照老师的话去做,结果,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动手推徐某,还踢了他一脚,最后又以“明天你不用来上课”向徐某下了“逐客令”。第二天,徐某真的没回校上课了。老师可以随意体罚、驱逐学生吗?徐某拒绝罚被扫地,不理会老师的教训的做法正确吗?各方声音带着这两个问题,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些中学生、教师及家长。“你所在的学校会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吗?你知道自己在学校的权利吗?”初二学生李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对同学的体罚会多一些。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家。老师是家长,对孩子严厉但不乏疼爱。初三学生陈某:以前我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的,反正就是要听老师的话。现在接触的东西多了,才懂得自己也有权利。初三学生王某:从小爸妈就教我们要听老师的话,我们总觉得老师是对的,所以对罚站、罚扫地、罚抄书这些东西见怪不怪了。“如果你遇到跟徐某一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会跟老师正面理论吗?”初二学生赵某:我不会。但我也不会把老师‘明天你不用来上课’这句话当真。初二学生王某:我也不会。但我很讨厌和害怕这样的老师。初三学生黎某:如果老师这样...  相似文献   

18.
从教已有二十年,随着岁月的 推移,许多人和事我大都淡忘了,唯 独我的农民家长使我魂牵梦绕。他 们的勤劳、淳朴、憨厚和善良,无时 无刻不在叩击我的心扉。 朴实的农民家长没有过多的言 语,有时显得有些木讷。跟老师谈 话,三言两语,单刀直入,从不拐弯  相似文献   

19.
音乐盒     
班上有个叫小强的孩子,上课听讲习惯不好,而且还经常跟同学打架。我想和他的家长好好交流一下,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从而共同帮助小强改掉缺点。于是,我让小强转告他妈妈到学校来一趟。没想到他赶紧央求我:“老师,您千万别让我妈妈来学校,我求求您了,行吗?”小强为什么对叫家长反应如此强烈呢?经过了解,我才知道他曾因此吃到过皮肉之苦,难怪他怕叫家长。  相似文献   

20.
情景之一在办公室,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动不动就打电话用命令式的口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也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来。在这些老师看来,叫家长来学校是最好的办法。在叫家长时,也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事还好,如果家长有自己的事,只好丢下自己的事来学校挨批。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啊,怕老师不管自己的孩子,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击报复,怕老师说“你们家长对孩子都不管,我老师还管什么呢?”更有些老师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像家长跟他有仇,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用训斥的口气,用命令的口气让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